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

因爲羅玉嬌更懂的是,上了戰場的人,不可全部活着回來,打仗那有不死人的道理。

而死人也不會因爲你的地位,而有所差別。即便是大軍統帥,說死就死,也是很尋常的事情,戰場之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但是明白這些東西,羅玉嬌又能怎麼辦?

羅玉嬌什麼也辦不了。

縱然擔心,縱然提心吊膽,但也阻擋不了張軒上戰場。

“給我一個孩子吧。”羅玉嬌忽然說道。

張軒微微一頓,說道:“好。”

之前,沒有想孩子的事情,是因爲局面還不安定。

而如今,曹營大勢將成,別的不說,但是佔據江南半壁卻是無礙的。

這個時候,羅玉嬌聲孩子自然是沒有問題。

一想到孩子,張軒心中也微微激動起來。

張軒與這個世界,一直有一種隔離的感覺。但是一想到他的血脈,將留在這個世界之上,繁衍生息,成爲將來新朝的豪門勳貴,一時間張軒心中微微涌動。

如果之前,給張軒一個機會回去,張軒大抵願意回去的。

寧可做後世一小民,也不願意在這裡金戈鐵馬一生。在與羅玉嬌結婚之後,他心中有些猶豫了。

而此刻,卻已經確定了。

他不回去了。

即便有回去的機會,也不會回去了。

因爲,這個世界上有他與無數人共同奮鬥的事業,有他摯愛的人,還有即將誕生的小生命。他對這個世界的留戀,已經勝過了對後世的思念。

“安安分分做一個古人吧。”張軒說道:“忘記後世的一切,就當是一場夢,不管是莊生夢蝶,還是蝶夢莊生,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夢僅僅是夢,什麼纔是現在。”

“對我來說,1644年纔是現實,而2019年僅僅是幻想而已。”

“要分清楚。”

生死好像一個轉輪,不住的旋轉。

再張軒與羅玉嬌在爲一個新生命誕生而努力的時候。在武昌城之中,一個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不是別人,正是左良玉。

武昌,遼國公府。

這個府邸,本來是楚王一脈一個郡王所有,不過在張獻忠佔據武昌之後,從楚王一脈之中收刮出千萬兩白銀,張獻忠嘲笑楚王是一個守財奴,順手將楚王一脈,給全部沉了長江。

等左良玉佔據武昌之後,本想將府邸安置在楚王府之中。

他本就存了世鎮武昌的心思。

只是他沒有想到,局勢變化如此之大,不過一年的功夫,天下局勢一片混沌,弘光在武昌登基了。這楚王府自然被當做皇宮來用,左良玉只好選了一處郡王府當做府邸。

此刻遼國公府之中,所有人都來去匆匆。

一行人停在遼國公大門之處,立即有人將中門打開,左夢庚迎了出去,來的不是別人,正是馬士英

馬士英見了左夢庚說道:“國公身體如何?”

左夢庚瘦了不少,也憔悴了不少。

當然他的體型在尋常人看來,依舊是胖的出奇。

左良玉一病倒,他就是整個遼國公府的主心骨,他之前接觸過的沒有接觸過的事情,都紛紛而來,還好有黃澍幫忙,否則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了。即便是這樣,他也感到心力交瘁。

整個人瘦了一圈。

此刻聽馬士英如此問,話還沒有說,眼圈都紅了,低聲說道:“太醫說,也就是這幾日了。”

馬士英長嘆一聲,說道:“帶我去見國公吧。”

對於左良玉大敗而回,將數十萬大軍丟給敵人,直接造成了武昌小朝廷現在的困境,馬士英可以說恨之入骨,但是當左良玉回來幾乎是躺在擔架之上進了武昌城,馬士英頓時變得心慌起來。

之前馬士英巴不得左良玉立即身死,好接受左良玉的大軍,反正左夢庚不過是一個廢物,馬士英只需要區區小計,就能解決了左夢庚。

但是現在,曹營大軍壓境,估計十幾天之內,就到了武昌城下。這個時候,正需要一個有威望的大將,來佈置防務,左良玉卻在這個時候嚥氣,真是不吉利的很。

片刻之間,一股藥味撲鼻而來。

“咳咳咳。”重重的咳嗽之聲傳來,好一陣子才平靜下來,頓時一個丫鬟從裡屋走出來,端着一個銅盤,銅盤之中大片大片的血跡與污物。味道也很是難聞,與藥味夾雜在一起,成爲一種很特別的味道。

或者可以說是病人的味道。

馬士英進來之後,首先看見縮成一團的左良玉。

左良玉年輕的時候,也是相貌堂堂的美男子,要不然也不會被侯恂看中。即便是年老之後,骨子裡面那種豪氣,也讓他看起並不是難看,可以說是一個帥老頭。

但是現在,卻瘦的出奇,似乎整個人都縮水了。

臉色骨頭突兀,變得難看之極,如此馬士英事先知道,根本認不出這個人,就是大明遼國公左良玉。

“國公,你現在可好?”馬士英說道。

“好。”左良玉的眼珠子緩緩的轉動,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好一陣子才認出來馬士英,頓時來了精神,說道:“閣老,左某慚愧,有愧陛下之託,喪師辱國,罪該萬死。”

左良玉強撐着起來,語速也很慢,幾乎一句句的說了出來。

馬士英連忙按住左良玉,說道:“國公無須如此,陛下還是信任國公,待國公身子大好。依然讓國公出兵討賊。”

“我不行了。”左良玉說道:“恐怕沒有那一天了。”

馬士英一時間有些默然,他看到左良玉之時,就意思到左良玉已經不成了,他說道:“如今局面,國公有什麼給陛下說的嗎?”

左良玉沉吟半天,說道:“請陛下移駕吧。”

馬士英大吃一驚說道:“國公以爲武昌已經不能守了嗎?”

左良玉說道:“江西一去,武昌孤懸在北,即便賊人不能攻陷武昌,下嶽州府,將武昌與湖南分割開來,到時候與南方音訊斷絕。恐有不忍言之事。”

馬士英心中秒懂,當一個皇帝連對下面發佈命令都做不到的時候,這個皇帝的權力還有幾分?

而且弘光的位置本就不是那麼穩定的。他不是崇禎的兒子,這個皇位來的本來就不是太正,如果再出這樣的事情,難免南方有人在扶植一個皇帝,讓馬士英瞬間想到一個人。

那就是桂王。

萬曆皇帝傳下了五脈,分別是崇禎皇帝這一脈,潞王一脈,瑞王一脈,還有桂王一脈。福王一脈。

其中崇禎皇帝這一脈就不用說了,而潞王現在就在武昌城中,被馬士英控制住,而瑞王一脈封在漢中,後來因爲李自成攻下漢中躲在重慶,結果張獻忠攻下重慶,瑞王一脈沒有了傳人了。

弘光皇帝自然是福王一脈。

而剩下只有桂王一脈。桂王一脈封地在衡陽,只是張獻忠攪亂湖南,似乎逃到了廣西去了。這是一個隱患。馬士英瞬間想到。

“真的沒有辦法了嗎?”馬士英明知道如此,還是忍不住問道。

無他,遷都對弘光帝的威望傷害太大了。尤其是弘光帝現在還沒有什麼威望。

“此刻走,尚且能走得了,如此此刻不走,恐怕想走都走不了了。”左良玉說道:“左某區區待死之人。還有什麼並不可說的,而今局面已經不可爲了,只能在曹營過來之前,就速速移駕長沙,統合兩廣雲貴之力,尚有一戰之力,如果陛下陷入武昌。羣龍無首,恐怕再沒有回天之力了。”

“還請閣老慎思之。”

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章 攻城第八章 立威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八章 立威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章 拷餉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章 鑄炮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九章 搶收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
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章 攻城第八章 立威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八章 立威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章 拷餉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章 鑄炮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九章 搶收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