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狠辣計策

魏王握緊雙拳,憤怒到了極點。

衆目睽睽之下,滿朝文武面前,韓王不由分說打了自己一拳,若不狠狠還回去,自己還有什麼臉面可言?但韓王渾是朝野皆知的事情,自己總不能和他一樣,如閒漢莽夫,地痞無賴一樣,動輒大打出手吧?雖然他很想打這一拳,可……

頃刻之間,魏王的心思何止轉動千百次,最後卻不得不強忍怒氣,不悅道:“八弟,我知你心急侄兒安危,可你應該明白,何爲孝悌之義!”

“就你?”韓王睨着魏王,將自己的輕慢和不屑展露得淋漓盡致,“秦寅,你該沒忘記自己的名字怎麼來的吧?哼,你也就只會使這些下作伎倆,弄了祥瑞擡高自己的身份還不算,竟要戕害我的兒子!”

他這麼一說,在場的人臉都綠了。

都說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韓王卻從來不按規矩來。

這偌大長安,誰人不知聖人深惡鍾婕妤,對她妄想“母憑子貴”偏偏還得逞了的做法更是噁心透頂,若非有嫌棄穆皇后不賢德的太宗壓着,不允聖人將鍾婕妤賜死,魏王焉能出生?

代王不被聖人所喜,卻好歹是長子,出身在那裡,情分不一樣;魏王不被聖人所喜,更是處處顯得輕慢,譬如他的名字——魏王序齒之後,聖人方爲之命名,因是寅正出生,直接賜了一個寅字。莫說與樑王之“望”,齊王之“承”,懷獻太子之“祚”相比,哪怕是以“恪”爲名的代王,境況也比魏王好上不少。

因先前的事情,秦恪對魏王頗有好感,對韓王那就是隻剩下怒氣和厭惡了,故他一反平素溫雅的態度,冷冷道:“老八,你渾說什麼!寅哉寅哉,敬也,與出生時辰有什麼相干的?”

他的神色一貫和軟,難得露出冷色,竟頗有幾分威懾力。

韓王非但沒有聽從長兄的勸導,反倒將眉一橫,冷冷道:“怎麼?大哥也信了所謂的祥瑞,迫不及待想對老六表忠心了?”

代王好心想勸和兩人,未料韓王說出如此誅心之語,登時氣得眼前發黑,沈曼和秦琬急急站起來,一左一右攙扶着他,他纔沒倒下去。

韓王見狀,略有些後悔,卻依然昂着頭,面上沒露出半點愧色。

他雖粗疏了些,卻也不乏心計,自然知曉若是正常手段的皇位爭奪,聖人屬意的多半是魏王和魯王,沒他的份。但只要太子的名分一日未定,與武將推杯換盞,稱兄道弟,手握軍權又得武將們支持的他便是諸位兄弟的心腹大患。真要打起來,什麼禮義廉恥都能放到一邊,羣臣敢對自己不服,那就殺了他們,換一批服從的上來,未必坐不穩江山,但子嗣就是韓王的心頭痛了。

這位善騎射,好打獵的親王殿下身體康健無比,偏偏在子嗣上有些艱難,府中那麼多美人兒,竟只有韓王妃誕下麟兒,許多人都說他是造孽造多了,兒女緣才這樣的淺。

對這些荒謬言論,韓王自是不信的,他一度疑心過府中妻妾鬥爭才害得他子息甚少,懷疑是王妃做的手腳,故將邱孺人的院子安排在前院旁邊,略走幾步路就到,並給了她前院行走的權限,偏生這麼多年下來,邱孺人的肚皮從來沒鼓起來過。雖說有一次疑似有孕又小產,鬧得很大,事後卻發現是她太想要孩子而產生的錯覺。

韓王的弱點在何處,朝臣心中都有數,略加思考,都覺得使出這一計策的人縝密而毒辣——韓王之子若是被活活燒死,韓王妃必定大病個一年半載,纏綿病榻都有可能。哪怕她堅強無比,能以最快的速度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再度有孕,能不能一舉得男還難說,少不得拖個兩三年。至於妾室有孕的可能……呵呵,韓王府中的貓膩,也就韓王自個兒被迷了心眼,看不出來。

韓王妃不準邱孺人有孕,願意讓別的婢妾爲韓王開枝散葉;邱孺人唯恐地位不保,便對韓王旁的女人狠下殺手。有這麼兩位大佛在,韓王府是何等的烏煙瘴氣自不必說,瞧瞧韓王韓王與王妃結縭七載,兒子才一歲多就知道,在韓王府,想生個孩子真得靠權力、運道和心計。

若韓王像代王一樣,沒嫡出的兒子,卻有庶出的兒子,繼承大統也不是不可能,畢竟聖人就是這樣過來的。可韓王偏偏只有一個兒子,若這個兒子一死……三五年再得一個?也不知聖人的壽元,能不能等得起這三年五載?

這些彎彎繞繞的事情,韓王懶得想,並不意味着他不清楚。故一聽見李惠妃的壽成殿着火,他第一反應就是好好招呼魏王——很顯然,他覺得在兵權上,只有魏王能與自己抗衡。若自己垮了,魏王就是最可能得勝的人,不打他打誰?

秦琬冷眼看着,不知爲何竟覺得,若是韓王的獨子死了,以韓王的脾氣,一刀捅了魏王都有可能。

韓王,呵,韓王。

這樣一位簡單粗暴,什麼心思都露在外頭,蠻不講理到乾脆利落的王爺,當真……極有意思。

皇室一向重顏面,聖人見韓王渾成這樣,忍不住氣得發抖。只是他對魏王不甚喜歡,又覺得韓王之子若死,魏王的確得利最大,才緩了片刻,看看魏王什麼反應。誰料韓王非但毆打魏王,連代王都不放在眼裡,聖人登時忍不住了,怒道:“老八!你的兒子生死未卜,你竟有功夫在這裡撒野,對兄長不敬?還不快給朕滾到壽成殿去!”

對兄長不敬,而不是對兄長們不敬。

韓王捕捉到這個詞,認定聖人說得“不敬”是自己對代王而不是對魏王,便擡了擡下巴,再度睨了魏王一眼,才大力掙脫兩位兄長的束縛,一溜煙往殿外跑去。

不待大家發表什麼意見,聖人便道:“來人,擺駕壽成殿!”說罷,他看了一眼代王,語氣軟和了些:“海陵,扶你阿耶阿孃去偏殿歇着,朕這便傳太醫令來。”

秦恪感激地看了父親一眼,行禮謝恩。

他本就勞累得很,不過礙着禮節強撐,一到溫軟舒適的偏殿,整個人便有些昏昏欲睡,卻心繫壽成殿的事情。即便太醫令開了方子,藥也喝完了,上下眼皮都快打架,他仍不敢讓自己睡着。

秦琬見狀,疼惜父母,忙道:“阿耶,阿孃,你們休息吧!萬事有我!若聖人處理完壽成殿的事情,回頭一見您臉色鐵青,心裡也不會好受。”

聽女兒這樣說,秦恪和沈曼本不同意,卻架不住秦琬苦苦哀求,又是曉之以情,又是動之以理,只得和衣而臥。由於太過疲倦,竟真的沉沉睡去。

秦琬凝視着父母的睡容,輕嘆一聲,心思已落到壽成殿的事情上去。

不知這次的事情,究竟是誰的手筆?

聖人回太極殿之後,特意命人不要出聲,來偏殿瞧長子的情狀。見秦琬搬了個小杌子坐在牀頭,動作很輕地給父母打扇,神情專注,不免露出一絲動容之色。

李惠妃派去照看韓王之子的宮女少了兩人,其餘全被擰斷了脖子,面對兒子的屍體,韓王妃堅決不承認那是自己的孩子,言之鑿鑿,說自己之前給兒子餵過奶,見他睡得有些不安生,身上全是汗,特意給他換了套衣服。如果被挖出來的真是她兒子,身上絕不是裹這種料子的布,而是另一種。

雖然大家都覺得王妃驟臨喪子之痛,失心瘋了,面對韓王猙獰的眼神,聖人冰冷的面孔,也不得不默認韓王之子沒死,只是被人抓走了。如此一來,從左右衛的衛士到京兆尹,個個都在心裡喊着晦氣。

人死了倒還好,這丟了……豈不更加頭疼?

李惠妃雖然很瞧不上韓王妃,對唯一孫子卻是看重的,聽說自己派去的心腹竟有內賊,害了孫兒,頭一歪直接倒在地上,至今還沒醒來。聖人怒極,命匡敏走一趟提刑處和麗競門,故眼下隨侍在聖人身邊的,不是別人,恰是內侍少監張華。

張華心慕代王仁厚,見此情景,自然把事情往好處說,反正他話裡所說的內容也沒一處錯:“縣主見代王和王妃略有些疲累,一直苦勸他們休息,之後便親爲代王和王妃打扇,不問旁事。”

宮裡發生這樣大的事情,人心惶惶是必然的,秦琬竟能坐得住,孝心又溢於言表,聖人十分讚賞,卻又有些遺憾她不是個男兒,否則立儲也不用這樣大費周章,需從幾個都有不足的兒子中挑一個。

“張華。”

“奴婢在。”

“將元啓喊過來。”

聽見聖人第一個召見得竟不是大舅哥鄭國公,而是中書承旨衛拓,張華心中感慨衛拓聖眷之隆,恭敬應下。

衛拓前腳剛進太極殿的門,匡敏後腳就邁了進來,見到此情此景,聖人也不避諱,直接說:“查出什麼?”

“提刑處現只查出,那兩個失蹤的宮人,有一個……”匡敏咬了咬牙,才說,“與鍾婕妤身邊的二等宮人是對食。”

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喜有憂第五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四十七章 與衆不同第三百九十八章 廟號裁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功利庶女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以史爲鏡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外之戰第三百零二章 魯王弱點第二百七十四章 隔閡已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殃及池魚第三百九十五章 殷殷囑託第一百四十二章 樂平公主第四百二十章 攜風傾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施以恩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媵妾盧氏第四百七十三章 一心唯癡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七十八章 故意孤立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零八章 資源互換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千金買骨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中交易第三百五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六十章 前朝舊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殃及池魚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第十六章 裴熙第五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八十三章 漢室宗親第二百一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三百零五章 身爲人父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七十五章 急功近利第一百七十八章 冰雪聰明第四百一十五章 姜家生變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首輔心思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成郡公第三百五十七章 升降起伏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域風雨第二百二十三章 眼界不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世家之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博望侯爺第四百六十二章 情理之間第三百六十八章 吾行吾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上黨事宜第一百二十三章 赤子之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骨肉相殘第五十九章 執念已生第二百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章 對食之舉第四百七十八章 博望侯爺第四百六十一章 恩師孽徒第四百六十一章 恩師孽徒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有巧合第二百一十章 奴僕心思第八十一章 趙王妻女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三十九章 萌芽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人行徑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三百三十九章 先斷家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誤會甚深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身相代第一百九十三章 善行善心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第五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三百零四章 愛子心切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心向背第三百九十章 奢靡之風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幕揭開第二百八十章 不敗之地第三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本性難掩第一百九十九章 血海深仇第四百一十九章 高麗之局第三百七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八十五章 鎖定目標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三十四章 道長第四百一十五章 姜家生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何患無辭第三百零八章 藉機下注第三百一十章 火上澆油第三十六章 盤算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心各異第一百八十六章 自私自利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之砒霜第五十四章 不合時宜第七十章 初見魏王第二百九十八章 借力打力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骨肉之斷第二百零四章 鮮爲人知第三百六十二章 歲月如刀
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喜有憂第五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四十七章 與衆不同第三百九十八章 廟號裁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功利庶女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以史爲鏡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外之戰第三百零二章 魯王弱點第二百七十四章 隔閡已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殃及池魚第三百九十五章 殷殷囑託第一百四十二章 樂平公主第四百二十章 攜風傾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施以恩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媵妾盧氏第四百七十三章 一心唯癡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七十八章 故意孤立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零八章 資源互換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千金買骨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中交易第三百五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六十章 前朝舊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殃及池魚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第十六章 裴熙第五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八十三章 漢室宗親第二百一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三百零五章 身爲人父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七十五章 急功近利第一百七十八章 冰雪聰明第四百一十五章 姜家生變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首輔心思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成郡公第三百五十七章 升降起伏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域風雨第二百二十三章 眼界不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世家之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博望侯爺第四百六十二章 情理之間第三百六十八章 吾行吾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上黨事宜第一百二十三章 赤子之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骨肉相殘第五十九章 執念已生第二百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章 對食之舉第四百七十八章 博望侯爺第四百六十一章 恩師孽徒第四百六十一章 恩師孽徒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有巧合第二百一十章 奴僕心思第八十一章 趙王妻女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三十九章 萌芽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人行徑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三百三十九章 先斷家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誤會甚深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身相代第一百九十三章 善行善心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第五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三百零四章 愛子心切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心向背第三百九十章 奢靡之風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幕揭開第二百八十章 不敗之地第三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本性難掩第一百九十九章 血海深仇第四百一十九章 高麗之局第三百七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八十五章 鎖定目標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三十四章 道長第四百一十五章 姜家生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何患無辭第三百零八章 藉機下注第三百一十章 火上澆油第三十六章 盤算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心各異第一百八十六章 自私自利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之砒霜第五十四章 不合時宜第七十章 初見魏王第二百九十八章 借力打力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骨肉之斷第二百零四章 鮮爲人知第三百六十二章 歲月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