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女帝師四(60)

我笑道:“小書房雖然偏小,但既不是‘枝流’,也不是‘汙池’。足可令妹妹一展才華。”

封若水面有難色,輕輕搖了搖頭:“慚愧得很,妹妹如今是一籌莫展了。”說罷屈一屈膝,“還請姐姐指教。”

我忙扶起她,也不禁好奇:“妹妹在小書房近兩年,當是什麼事都見過了,究竟何事如此爲難?”

▪TTKΛN ▪c○

封若水旋身自桌角拿了一封已經拆開的奏疏,雙手奉上:“姐姐請看。”

我展開一瞧,不禁大吃一驚。此書是潭州醴陵縣一個叫作劉二井的人寫來的。此人自稱潭州刺史徐魯的親隨。昌平郡王高思誼被放逐醴陵縣幽禁後,徐魯下令讓醴陵令好生照料。一年總有兩次,徐魯親自去醴陵拜訪昌平郡王,至今已有四次,據聞二人相談甚歡。高思誼對朝廷、對皇帝常發牢騷之語、怨望之詞,每日必抄劍,若指麾狀,常在院中游走,行詛祝之事,恐其有反意云云。

我啪的一聲合上,胸中有錐心隱痛,好一會兒方嘆道:“果然‘人主好惡,不可令人窺測;可測,則奸人得以傅會’[232]。”

封若水忙道:“這封上書是誣告也說不定,妹妹實在疑惑,究竟要不要呈上?”

我將奏疏還給她:“不知妹妹有何疑慮?”

封若水道:“姐姐是個明白人,妹妹便不拐彎抹角了。當年因昌平郡王之事,兩宮不諧,姐姐恩寵如此之深,也不得不辭官回鄉。我若呈上此書,只怕宮中免不了一番風波。我若不呈,又怕門下省見過此書的官員私自上奏,我便要落個欺君之罪。”

不錯,當年我也是因爲這個,纔不敢瞞報“劉靈助”的上書,而是毀去原件,臨摹鍾繇的楷書重新僞造了一份,所幸未被發覺。倘若風波再起,太后雖然不會公然怪罪封若水多事,但失了太后的心,皇帝駕崩後,封若水將如何在宮中立足?的確是兩難。

шωш¤Tтka n¤¢O

我感同身受道:“妹妹這樣想,是顧全大局。想那門下省看過此書的官員,也極有可能忙不迭地來表忠心,主動來請處置昌平郡王的聖旨。”

封若水道:“妹妹是頭一次遇見有人上書告發近親宗室,實是無所依循,還請姐姐賜教。”

小書房窄小,我立在書架前,奏疏連雲般鋪排到眼前,一片昏黃。我合目思索片刻,道:“依我看,妹妹還是呈上去吧。”

封若水不想我沉默半日竟是如此沒有新意的回答,不禁有些失望:“爲何?”

我這才轉過身,緩緩道:“馬上就要頒冊皇太子的詔書了……”

封若水不解,急切道:“這與昌平郡王之事——”怔了一怔,微張的櫻脣慢慢鬆弛,脣角露出一絲自嘲而慚愧的笑意,“是呢,冊封太子,必然天下大赦,昌平郡王即便真的有罪,也定會被赦免。”

如今情勢大變,皇帝未必會大力追究昌平郡王,即使昌平真的被定罪,即使皇帝耍賴赦了天下所有的罪人就是不赦自己的親弟弟,有太后在,他也不得不赦。更何況,昌平郡王善領軍,如今天下初定,黜將對於新君,何嘗不是李績於唐高宗李治呢[233]?

封若水感激道:“謝姐姐指教。”

我嘆息道:“你我姐妹,何須如此客氣?但願……不會到那一步。”於是把手按在小書房通往儀元殿的門上,“我先告辭了。”正要用力推門,忽聽儀元殿裡響起一陣清脆的童聲:“父皇,兒臣來請安了。”這聲音生疏又熟稔,層層迴盪起來,慢慢迫住我的心跳。我的手頓時僵在那裡,指尖一片寒涼。

白露輕聲道:“是華陽公主殿下的聲音。公主殿下因爲要上學,從來不會這樣早就來,事先還不命人通報一聲。”

我縮了手,蜷起五指,指尖貪婪地吸收着手心潮溼的熱度,慢慢斂入袖中:“我看,我要在妹妹這裡多坐一會兒了。”

封若水不禁問道:“姐姐不想見華陽公主?”

我嘆道:“是華陽公主厭惡見到我。”

封若水一怔,不便再問下去,只得引我坐在她慣常小憩的貴妃榻上:“姐姐只管坐便是。白露,上茶。”

白露忙道:“大人進來這麼久,奴婢竟忘記奉茶了,真該死。”說罷將書桌上溫熱的茶倒了一盞給我。我默默接了,握在手中,心中稍稍寧定。

寢殿方向傳來皇帝的腳步聲和笑聲:“皇兒怎麼這樣早就來了?怎地不去上學?”

小簡笑嘻嘻道:“殿下來得好早,陛下剛剛纔用過早膳,正要飲藥呢。”

叮的兩聲微弱輕響,是華陽從小簡手中接過了藥碗:“兒臣服侍父皇吃藥。”

皇帝笑道:“皇兒甚有孝心。這裡涼,隨朕去御書房說話。”於是父女兩人和一干侍從都進了御書房。皇帝的腳步沉重拖沓,即使隔着門也聽得清楚。幾名宮人的腳步細碎而輕巧,這是宮裡人特有的。唯有華陽公主,腳下綿軟無聲。我忽而想起,她曾練過劍術,還曾玩笑說,想做一個笑傲江湖的女俠。原來我和華陽公主也曾相談甚歡,當真恍若隔世了。

我正要推門出去,從儀元殿的後門出定乾宮。封若水忙拉住我,低低道:“此刻儀元殿中定然站滿了人,若被發覺了,不免要去向聖上和公主請安。想來華陽公主一會兒便回去了,姐姐再出去不遲。”我只得又坐了下來。

御書房靜了片刻,華陽道:“父皇吃一顆青梅,衝一衝口中的苦味。”

皇帝嗯了一聲,含混道:“皇兒連學也不上,是有什麼話要和朕說麼?”

華陽道:“兒臣的確有很要緊的事面諫父皇。”

皇帝失笑:“是何要緊事,竟逃學,拼着夫子打手心板子來說?”

華陽的口吻是說不出的認真和恭敬,彷彿一下子長大了十歲:“兒臣說了,父皇可不能怪罪兒臣。”

皇帝佯裝肅然:“咳……皇兒直說便是,朕絕不怪罪。”

華陽道:“兒臣要說的事情,閒雜人等不能與聞。”

皇帝又忍不住笑了:“御書房哪裡有閒雜人等?”靜了好一會兒又道,“小簡,你帶人在外面站着,一隻蒼蠅也別放它飛過。”小簡忍住笑,應了一聲,帶衆人退了出來。

皇帝笑道:“皇兒想要什麼直說便是。珍寶?典藏?名劍?還是又看上哪宮的丫頭了?”

華陽的聲音沉緩:“回父皇,都不是,這一次是關於國事,父皇一定要聽兒臣的。”

皇帝奇道:“你才十歲,懂得什麼是國事?”

華陽徑直道:“父皇,兒臣聽聞父皇已經命中書省擬冊封曜哥哥爲太子的詔書了。”

皇帝笑道:“不錯。皇兒喜歡曜哥哥做太子麼?”

華陽道:“父皇既問兒臣,兒臣不敢不據實以答。兒臣不喜歡曜哥哥做太子。父皇也不應該立他爲太子。”

皇帝一怔,笑意有些乾澀:“那依皇兒看,該立誰呢?”

華陽道:“父皇當立三弟曄爲太子。”不待皇帝相問,便侃侃而談,“一來,三弟俊朗有風儀,聰敏識大體,夫子曾不止一次在兒臣面前誇讚過三弟,父皇不是也一直很偏愛三弟的麼?二來,昱貴妃娘娘出身清貴,德高望重,待兒臣和祁陽妹妹無微不至,有如親母。且昱貴妃娘娘爲人淡薄,不慕名利,約束外戚,從無過犯,正堪母儀天下。”

皇帝也不免認真起來:“這樣說起來,你四弟晅也是可以立的。他‘俊朗有風儀,聰敏識大體’,幾個夫子不止一次在朕面前誇讚過你四弟了,朕也很喜歡他。還有,婉妃娘娘待皇兒和祁陽也甚好,且溫順善良,爲人淡薄,不慕名利,約束外戚,從無過犯,正堪母儀天下。”

華陽毫不猶豫道:“父皇錯了。若單說婉妃娘娘自己,正如父皇所言,沒有什麼不好的。但婉妃娘娘有親妹妹朱女錄,現在御書房中校覈文書往來,兒臣聽聞,她已經大權獨攬了。待少君登基,新太后必然倚重自己的親妹妹,朝政必然把持在這位朱女錄的手中。我大昭甫一統六合,新得的西北六州和河北路還不安寧,母壯子弱也就罷了,可是舉國託於外婦,父皇就不怕社稷土崩、國土分裂麼?!”

皇帝微微吸了一口涼氣:“既怕母壯子弱,正該立你曜哥哥纔是,畢竟他最年長——”

華陽斬釘截鐵道:“曜哥哥不能立!”我在門後聽着,不覺周身一顫,一顆心幾乎蹦到了口邊,沉悶得想大喊一聲。封若水的呼吸似乎也急促起來。我一味盯着腳下,不敢轉頭望向別處。

皇帝的口吻終於有了幾分狐疑和威嚴:“爲何?”

華陽朗聲道:“曜哥哥自幼長於婦人之手,心性陰忍。昔日父皇廢他母妃,抄檢長寧宮,數度冷遇,曜哥哥都應對不失,其心性野心可見一斑。兒臣聽聞,父皇親征時因龍體不適,意欲班師,曜哥哥跪在帳外,苦諫不能退兵。”

我幾乎要把茶盞捏碎。茶湯全然冷了下來,由碧轉褐,像一攤腐水。華陽停一停,清脆的聲音再度響起時,隱恨和緊張激得她的語調微微發顫:“其實我朝在西北苦心經營數十年,而西夏兵弱國亂,遲早是我聖朝囊中之物。就算父皇退兵,說不定西夏支撐不下去,過幾年也就歸順了。曜哥哥藐視聖體安康,死不肯退兵,分明是想像唐肅宗的廣平王和唐代宗的雍王一樣[234],皇子領兵,爲奪取太子之位積聚軍功。否則何以父皇有意令他監國,他卻執意隨軍出征?再者……”

華陽沉默了,似乎在打量皇帝的面色。小書房中也靜得怕人,我似乎聽見誰的牙關顫了一下,白露舉手掩口,腕間的兩枚細銀鐲相碰,嚶的一聲,細弱而綿長。皇帝的聲音不急不緩:“如何不說了?”

華陽道:“父皇不怪罪兒臣,兒臣纔敢繼續說。”

皇帝道:“父女之間閒談而已,只管說。”

華陽續道:“再者,兒臣以爲,曜哥哥未必沒有覬覦聖躬,軍前即位的心思。”

又是好長一陣默然。皇帝問道:“還有麼?”

華陽續道:“再有,兒臣知道,曜哥哥最信任的人是朱女錄。如此看來,她日後未必沒有漢野王君、魏保太后[235]之分,弄權威福,禍亂朝政,近在眼前。以上三點,父皇不可不查。”

我這才明白,華陽並非真心反對高曜和高晅做太子,她只是在恨我。想到此處,我竟釋然。她畢竟還小,雖然長篇大論、條分縷析,雖然每一句話都切中要害、令人生畏,終究不善隱藏自己真實的目的。

即便如此,就算這些話都是旁人教給她說給皇帝聽的,她今日的勇敢無懼,也足以令我心生敬畏。倘若高曜和高晅都不能做太子,以華陽公主“勢位之足恃”[236],只怕我日後將死無葬身之地。

【第四十四節 赦事誅意】

接下來的沉默是彼此漫長地等待。華陽和我,隔着薄薄的板壁,一起等待皇帝的回答。我的聽覺忽然變得異常靈敏,良久,他細弱悠長的嘆息像重錘擊落在我激跳的心上:“皇兒上來。”

衣衫窸窣,華陽也許是坐在了皇帝的膝上。她的聲音近了些,柔聲喚道:“父皇……”

皇帝問道:“朕問你,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是舅父麼?”

華陽道:“無人教授兒臣,是兒臣近來常思國家社稷之事,既想到了,自然不吐不快。還請父皇不要怪罪兒臣,更不要怪罪舅父。”

皇帝笑嘆:“朕竟不知道朕的華陽竟如此……嗯……”他想了好一會兒,竟只說了兩個平平無奇的字,“聰慧。你若是男兒,朕一定早早就立你爲太子。”

我頓時怔住。鹹平十四年冬天,一個豔陽高照的午後,在守坤宮錦鯉池前,在滿目的七彩流光中,陸皇后的淡水色裙裾委地無聲。她也曾嘆惋華陽公主不是男兒之身。

華陽道:“父皇,恕兒臣直言,兒臣覺得父皇並不情願立曜哥哥爲太子。”

皇帝道:“皇兒爲何這樣說?”

華陽道:“父皇命人擬詔,到如今快半個月了,都沒把詔書發下去,可見父皇心中不情願。既不情願,就立三弟曄,好不好?”停一停,復又嬌聲道,“父皇就依了兒臣吧。”

皇帝笑道:“國家大事,豈可兒戲?朕並沒有不情願。你曜哥哥畢竟功最大、年最長,羣臣擁戴,實是不可不立。皇兒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可是這些誅心之論,是不能當作罪行的。否則有功之人反遭疑忌,豈不寒了天下志士的心?如此國家將永無寧日。”

華陽哼了一聲:“父皇又錯了,豈不聞‘《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237]麼?父皇明知兒臣所言不虛,爲何還要立曜哥哥?再說立太子不是父皇的家事麼?爲何還要聽羣臣的?”

皇帝語重心長道:“朕當年就是先帝的庶子,因先帝疼愛,棄嫡長子庶人高思諫而立太后爲皇后,立朕爲太子。因庶人高思諫有軍功,先帝駕崩後,朕險些被他的黨羽殺死,至今思之後怕。韓非子有云:‘孽有擬適之子,配有擬妻之妾,廷有擬相之臣,臣有擬主之寵,此四者國之所危也。’[238]不是沒有道理的。”

華陽忙道:“難道父皇是說,先帝錯了麼?”

皇帝笑道:“先帝沒有錯,只是朕害怕你曜哥哥犯錯,終究害了你們姐弟幾個。即便你曜哥哥忠心一意,然而天下歸心,也會有人擁戴他起事。只有他名正言順做了新君,纔會善待弟妹。懂了麼?”

華陽道:“皇兒不怕死,皇兒練了劍術,一定會好好保護三弟的。”

皇帝失笑:“時勢逼人,又有千軍萬馬,就算皇兒有昱娘娘的劍術,也不過蚍蜉撼樹,螳臂當車。”

華陽仍是不甘心:“這樣說來,父皇還是被時勢所逼迫的。”

皇帝嘆道:“時勢即天意,天意代朕選了太子,朕自然就是心甘情願的。你曜哥哥也是朕的兒子,朕的天下交給他,實是天經地義,朕很放心。朕知道你不喜歡朱女錄,覺得她害死了母后,所以千方百計不令她如願。”

華陽哽咽道:“父皇……”

皇帝道:“還記得父皇從前給你講過的徐有功的故事麼?”

華陽低低道:“兒臣記得。武則天時,皇甫文備曾誣陷徐有功放縱逆黨。後徐有功做司刑少卿,皇甫文備下獄,徐有功卻將他放了出來。有人問徐有功:他曾陷君死地,爲何要放了他?徐有功道:‘你說的是私憤,我守的是公法,爲官不可以私害公。’”[239]

第62章 女帝師一(62)第181章 女帝師三(43)第170章 女帝師三(32)第196章 女帝師三(58)第194章 女帝師三(56)第104章 女帝師二(33)第95章 女帝師二(24)第264章 女帝師四(58)第250章 女帝師四(44)第340章 女帝師五(65)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79章 女帝師二(8)第220章 女帝師四(14)第100章 女帝師二(29)第278章 女帝師五(3)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52章 女帝師一(52)第257章 女帝師四(51)第18章 女帝師一(18)第158章 女帝師三(20)第2章 女帝師一(2)第107章 女帝師二(36)第216章 女帝師四(10)第193章 女帝師三(55)第116章 女帝師二(45)第84章 女帝師二(13)第174章 女帝師三(36)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227章 女帝師四(21)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6章 女帝師一(6)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70章 女帝師一(70)第344章 女帝師五(69)第281章 女帝師五(6)第42章 女帝師一(42)第33章 女帝師一(33)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101章 女帝師二(30)第91章 女帝師二(20)第187章 女帝師三(49)第6章 女帝師一(6)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301章 女帝師五(26)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65章 女帝師一(65)第20章 女帝師一(20)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67章 女帝師一(67)第39章 女帝師一(39)第266章 女帝師四(60)第31章 女帝師一(31)第312章 女帝師五(37)第103章 女帝師二(32)第104章 女帝師二(33)第77章 女帝師二(6)第311章 女帝師五(36)第335章 女帝師五(60)第314章 女帝師五(39)第232章 女帝師四(26)第220章 女帝師四(14)第46章 女帝師一(46)第294章 女帝師五(19)第341章 女帝師五(66)第41章 女帝師一(41)第246章 女帝師四(40)第172章 女帝師三(34)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139章 女帝師三(1)第57章 女帝師一(57)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217章 女帝師四(11)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59章 女帝師一(59)第39章 女帝師一(39)第227章 女帝師四(21)第181章 女帝師三(43)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160章 女帝師三(22)第153章 女帝師三(15)第119章 女帝師二(48)第11章 女帝師一(11)第50章 女帝師一(50)第237章 女帝師四(31)第82章 女帝師二(11)第194章 女帝師三(56)第54章 女帝師一(54)第38章 女帝師一(38)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168章 女帝師三(30)第351章 女帝師五(76)第173章 女帝師三(35)第40章 女帝師一(40)第91章 女帝師二(20)第11章 女帝師一(11)
第62章 女帝師一(62)第181章 女帝師三(43)第170章 女帝師三(32)第196章 女帝師三(58)第194章 女帝師三(56)第104章 女帝師二(33)第95章 女帝師二(24)第264章 女帝師四(58)第250章 女帝師四(44)第340章 女帝師五(65)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79章 女帝師二(8)第220章 女帝師四(14)第100章 女帝師二(29)第278章 女帝師五(3)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52章 女帝師一(52)第257章 女帝師四(51)第18章 女帝師一(18)第158章 女帝師三(20)第2章 女帝師一(2)第107章 女帝師二(36)第216章 女帝師四(10)第193章 女帝師三(55)第116章 女帝師二(45)第84章 女帝師二(13)第174章 女帝師三(36)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227章 女帝師四(21)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6章 女帝師一(6)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70章 女帝師一(70)第344章 女帝師五(69)第281章 女帝師五(6)第42章 女帝師一(42)第33章 女帝師一(33)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101章 女帝師二(30)第91章 女帝師二(20)第187章 女帝師三(49)第6章 女帝師一(6)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301章 女帝師五(26)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65章 女帝師一(65)第20章 女帝師一(20)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67章 女帝師一(67)第39章 女帝師一(39)第266章 女帝師四(60)第31章 女帝師一(31)第312章 女帝師五(37)第103章 女帝師二(32)第104章 女帝師二(33)第77章 女帝師二(6)第311章 女帝師五(36)第335章 女帝師五(60)第314章 女帝師五(39)第232章 女帝師四(26)第220章 女帝師四(14)第46章 女帝師一(46)第294章 女帝師五(19)第341章 女帝師五(66)第41章 女帝師一(41)第246章 女帝師四(40)第172章 女帝師三(34)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139章 女帝師三(1)第57章 女帝師一(57)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217章 女帝師四(11)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59章 女帝師一(59)第39章 女帝師一(39)第227章 女帝師四(21)第181章 女帝師三(43)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160章 女帝師三(22)第153章 女帝師三(15)第119章 女帝師二(48)第11章 女帝師一(11)第50章 女帝師一(50)第237章 女帝師四(31)第82章 女帝師二(11)第194章 女帝師三(56)第54章 女帝師一(54)第38章 女帝師一(38)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168章 女帝師三(30)第351章 女帝師五(76)第173章 女帝師三(35)第40章 女帝師一(40)第91章 女帝師二(20)第11章 女帝師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