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女帝師一(6)

謝采薇從穆仙手中接過賞賜,行禮謝恩,又笑道:“娘娘可要言而有信。”說罷退身坐下。

貴妃點點頭,向衆人道:“於錦素姑娘是哪一位?”

錦素連忙起身,施禮道:“奴婢於氏參見貴妃娘娘。”

穆仙道:“擡起頭來。”

錦素慢慢擡頭。陸貴妃道:“是個聰明齊整的姑娘。聽周貴妃說,你的書法很好。”

錦素謙遜道:“奴婢確是練過幾年書法,幸蒙周貴妃垂憐,也曾延請名師指點過。”

貴妃點頭道:“既如此,就讓大家鑑賞一番,可好?”

錦素道:“奴婢不才,延襄宮、定川殿、度山殿、陂澤殿的牌匾,都是奴婢所寫。”我頓時吃了一驚。我初時以爲那些匾額就算不是浸淫數十年書法技藝的老儒所題,其渾然圓整、凝練颯爽也絕不會出自一個少年人,不想竟是錦素的手筆。想來錦素於書法上有驚人天賦,不出數年,或可自創筆勢,傳諸後世。

只聽貴妃笑道:“是了,年初的確整修過宮殿,有些字也重新題過了,原來是你題的。確是別具一格,難怪貴妃賞識你。”

錦素道:“娘娘謬讚。”

貴妃道:“你這樣能幹,卻連個服侍的人也沒有,穆仙——”

穆仙道:“若蘭,若葵,從今以後,你們便去服侍於姑娘。”

兩個十二三歲的小宮女從穆仙身後走上前來,向錦素行禮道:“姑娘安好。”說罷站在錦素身後。穆仙又賞了一套筆墨紙硯給錦素。錦素連忙謝恩:“奴婢謝娘娘恩典。”

穆仙微笑道:“於姑娘,如今還要自稱奴婢麼?”

錦素紅了臉道:“還請姑姑指點。”

穆仙道:“自然是要和諸位姑娘一樣,自稱臣女。”

錦素道:“是。臣女謝娘娘恩典。”

果然不出啓春所料,錦素選上了。我側頭一笑,只見她雖極力自持,目中仍淚光點點。

正代錦素高興,忽聽貴妃道:“朱玉機姑娘是哪一位?”我連忙起身施禮。

貴妃道:“擡起頭來。”

我方敢擡頭,正視貴妃。只見她上着銀紅緙絲桃花紋襦衫,下着淡水紅雲鳳紋長裙,約莫只有二十四五歲,容貌並不出衆,勝在端然可親,氣度高華。侍立在她身後的穆仙,與芳馨一般妝扮,年紀與陸貴妃相仿。

陸貴妃凝視片刻,道:“模樣很好。都念過什麼書?”

我恭謹道:“奴婢只念了《論語》和《詩》。”我朝以儒教治天下,《論語》是兒童啓蒙必讀之書。我雖然也看過許多詩集與史書,但殿上應對,這是最穩妥的回答。

貴妃道:“既領受過先聖教誨,不知有何心得?”

我如實道:“回娘娘,奴婢以爲,《論語》之言,用以修身是很好的,用以治國則虛泛了些。”

衆女側目,陸貴妃神色微變:“一向聽長公主說,你爲人處世都有主見。想不到你對治國也有一番見解。說來聽聽。”

我小心斟酌言辭:“奴婢不懂治國,只是覺得夫子在治國之論上只述道德禮樂,不論術法軍事,並非無用,只是大而化之,不堪爲治國的準繩。”

貴妃道:“這又怎麼說?”

我恭敬道:“夫子的故鄉魯國,乃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朝中輔佐幼主,他的長子伯禽就國,三年而返。周公問他何以遲來,伯禽道,他在魯國變俗革禮。周公道,齊國五月便來述政,因其從俗簡禮,平易近民,如此看來,魯國必北面事齊。雖然伯禽因平定武庚管蔡之亂而成爲周天子的禮樂之國,但後世稱霸的果然是齊桓公,魯國後世卻再沒有名君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有格。’[9]臣女以爲,民昧於知,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則可,道之以德則足矣,要齊之以禮,未免苛求。魯國和齊國,一個修禮,一個修政,其結局是有目共睹的。”

徐嘉秬忽然站起身來:“臣女有話要說,請貴妃娘娘恩准。”

陸貴妃微笑道:“各位姑娘但說無妨。”

徐嘉秬道:“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0]臣女以爲這話便可爲治國之準繩。”

我笑道:“若論以仁義治天下,敬事而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諸侯之中以徐偃王爲最。徐偃王對下屬廣施仁義,三十六諸侯國臣服,轄地五百里,卻爲周穆王和楚子所滅。徐偃王道:‘吾賴於文德,而不明武務,以至於此。’這位徐偃王便按照夫子的道理治國,最後只落得一個‘皆有死’的下場。可見,仁義治國雖好,但要家國千秋,還得治刑修兵。管子曰:‘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11]。孔夫子論德論禮也算透徹,但於法治軍事,說得太少。這便是奴婢說《論語》不堪爲治國之準繩的原因。”

徐嘉秬道:“朱姑娘此言差矣。漢武帝獨尊儒術,不也能攘寇御邊,開創一番千古帝業,這又怎麼說?”

我凝思片刻,說道:“武帝的曾孫宣帝曾教導太子,‘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12]可見前漢所行,實是外儒內法。”

徐嘉秬又道:“我朝讀書人首尊《論語》。聖上亦言:論語數篇,足以治國。難道聖上所言,也是錯的麼?”

我頓時出了一身冷汗,斟酌道:“以聖上的英武,自是對孔夫子所言有獨特領會,旁人難以企及。何況臣女早說過,以《論語》治國,大而化之是很好的,但於枝節不足。聖上然其言,不拘於行,實爲明君典範,我等凡人自然難望其項背。”

徐嘉秬還要再說,於錦素起身打斷她:“說《論語》便說《論語》,何以說到當今聖上?還是就事論事好了。”

陸貴妃笑道:“不知於姑娘又有何見解呢?”

錦素道:“臣女在母親的教導下,也熟讀《論語》,微言大義,自不必言。然《詩》三百中有一篇說得極好,可爲《論語》中治國之論的註腳。”

陸貴妃問道:“是哪一篇?”

錦素道:“正是《甘棠》一篇。請朱姑娘誦讀一遍。”

我會意,朗聲念道:“‘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13]周召公爲武王弱弟,曾於棠梨樹下與民行政決獄,受民愛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治國之道,從甘棠始。”

陸貴妃深深看了我一眼,笑道:“朱姑娘博學多識,敏思善對。穆仙——”

穆仙向身後兩個宮女道:“紅葉、綠萼,從此你二人便去服侍朱姑娘。”紅葉與綠萼也只有十二三歲,齊齊向我施禮,下殿來站在我身後。貴妃賜我文房四寶,我忙跪下謝恩。

只聽貴妃又道:“徐嘉秬博學多思,奉體公心,賞——”穆仙將賜予我和錦素的筆墨紙硯也照例賞賜了一套給徐嘉秬。

陸貴妃似乎有些疲憊,已懶怠再問,於是向邢茜儀道:“茜儀,你是周貴妃的入室弟子,聽聞劍法十分精湛。本宮便賞你一柄蟬翼劍。”邢茜儀連忙起身謝恩。

啓春笑道:“臣女曾見過周貴妃以蟬翼劍作舞,那是貴妃娘娘積年的愛物。娘娘賞她這樣好的劍,賞臣女的偏偏就是平平無奇的白虹劍,娘娘好偏心。”

陸貴妃笑道:“白虹劍也是不世出的寶劍,和蟬翼劍一樣名貴。”

啓春道:“臣女好生羨慕邢表妹。邢表妹師承周貴妃,如今又得名劍,臣女就沒有這樣的福氣。”

貴妃微笑道:“好了,你若眼紅,本宮改日便替你求了貴妃,也讓你時常隨她練劍,這樣可好?”

啓春笑道:“多謝娘娘。”

賜劍與賜文墨,始終是不同的。這樣看來,邢茜儀和啓春都未入選。徐嘉秬卻與我和錦素一樣。

貴妃向封若水道:“聽聞封姑娘頗通詩詞,未知近日可有佳作?”

封若水站起身來,依依答道:“臣女日前讀《吳太伯世家》,深爲吳國命運嘆惋,偶得一首,請爲娘娘誦讀。”

貴妃道:“願聞佳作。”

封若水曼聲念道:“楚人慼慼姑蘇行,心腹高論奉吳君。萬艦舉桅出瀛洲,三軍擁旌走艾陵。伯嚭豈惜珠寶器,夫差珍重美人情。當時無端怨西施,屬鏤夜夜空自鳴。”

貴妃沉吟道:“詠史之作雖好,卻過於沉重。但你年方十二,能作此詩,已屬不易。”封若水額上沁出細密汗珠,垂首不知所措。貴妃又道:“詩中又提到美人西施,不免令人傷感。”

封若水道:“臣女放肆,請娘娘恕罪。”

貴妃微笑道:“你的詩寫得好,才令本宮有所遐想,何罪之有?說起來,本宮最愛那句,‘伯嚭豈惜珠寶器’。豈惜二字譏諷得好,活脫脫一副佞臣貪相。”

啓春忍不住問道:“屬鏤是什麼,爲何要夜夜鳴叫?”

封若水恭謹答道:“屬鏤之劍是吳王夫差賜予伍子胥自盡的寶劍。”

啓春笑道:“原來是寶劍,那臣女最喜歡最後一句。”

謝采薇道:“此劍不祥,怨氣深重,姐姐也要喜歡麼?屬鏤夜夜空自鳴,那是在鳴冤啊。”

啓春道:“寶劍替忠臣鳴冤,纔是一柄正氣浩然的好劍。”

史易珠一直默默不言,這時忽然說道:“以珠寶與美人換得江山,亦屬上算。珠寶可以再取回,只是美人徒增齒歲,未免可惜。在越滅吳的故事裡,臣女最喜歡范蠡。臣女以爲春秋一世,論保身全族的智慧,無人能出其上。”

啓春瞥她一眼:“史姑娘可真是三句不離本行。那陶朱公雖是你家行當的祖宗,可也不用說得好似天下無敵。”

史易珠倒也不以爲忤,只淡淡一笑道:“啓姑娘說的是,小妹失言。”

封若水道:“史姑娘的話倒也全非虛言。范蠡知道越王勾踐可與之同患難,不可與之同富貴,又覺身以大名行天下,難以久居,故泛海浮桴,以交易有無爲生。後世之中,只有留侯張良差可比擬,但留侯也並非棄位而去。天下之間,陶朱公只有一個而已。”

謝采薇瞟了啓春一眼,笑道:“這陶朱公有何軼事,我還沒聽過呢。封姑娘博學,就說給我們聽聽。”

衆人都顯得興致勃勃,唯有邢茜儀清冷一笑,甚是不屑。

陸貴妃亦道:“陶朱公的故事本宮也記得不甚清楚了,就請史姑娘爲大家講解一次。”

史易珠方娓娓道:“范蠡浮海於齊,變姓名耕於海畔,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齊人請他做相國,他卻說:‘居家致千金,居官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懷其重寶,間行以去。到於陶縣,沒過多久,便又資累鉅萬。某日,范蠡的中子在楚國殺人,范蠡遣少子持千金去救。夫人不願少子居於長子之上,於是范蠡只好遣了長子去。長子惜金,致中子在楚國被斬。范蠡便道:‘長子少與我俱,見苦,爲生難,故重棄財;少子生而見我富,豈知財從何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長子不能棄財,故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後范蠡老死於陶,世稱陶朱公。”

錦素道:“這樣有胸襟有見識的男子,也不枉西施隨他一世了。”

邢茜儀淡淡道:“范蠡將西施送入吳國,任西施在吳宮受苦多年。我倒覺得西施定是投湖死了。隨范蠡泛舟西湖,不過是後人一點悲憫的想象罷了。”

啓春道:“西施隨范蠡而去,確是後世女兒家的一點癡心罷了。”

大殿之上都是未嫁閨女,自是不好公然討論范蠡與西施的情事。邢茜儀與啓春的話,雖然冷峻,卻也得體。殿中靜了片刻,衆人紛紛飲茶,呵出溫熱蘭香,權當感慨唏噓。

良久,方聽貴妃道:“史姑娘的故事甚好。賜文房四寶。封姑娘才情見識俱佳,賞翠玉詩笥一隻,望你日後多有佳作。”封若水和史易珠接了賞賜,深深謝恩。

【第五節 屈伸爲靈】

夜深了,芳馨來陂澤殿接我。見我身後的紅葉和綠萼都捧着貴妃賞賜的禮物,頓時雙目一紅,歡喜道:“恭喜姑娘。從此以後,姑娘便是宮中的女官了。能服侍姑娘,是奴婢畢生之幸。”雖極力抑制,她的聲音仍不免顫抖。即使入選,亦不過是小小侍讀,我不明白她爲何喜極而泣,更不明白這“畢生之幸”從何而來。

夜色悠遠,星辰如豆,清風徐徐,槐香滿懷。我凝視片刻,芳馨似感失言,垂頭不語。我微笑道:“姑姑言重。自此之後,我與姑姑便是一體。姑姑可願與我禍福與共?”

芳馨躬身道:“是。奴婢此身,都是姑娘的了。”說着爲我披上斗篷,“晚風涼,姑娘還請添衣。”我道了謝,與她攜手下殿。

一行人正要出延襄宮,忽聽若蘭在身後道:“奴婢若蘭拜見姑娘。”我回身道:“若蘭姐姐請起。不知何事見教?”

若蘭笑道:“我們姑娘說,晚上想和姑娘說話,不知道姑娘幾時得空?”

我點頭道:“你們姑娘愛幾時來便幾時來,我等着她便是。”

出了延襄宮,向東走到東二街,轉向北行。不多時,但見左首一道側門,上書“思喬宮”三個字。芳馨道:“這是守坤宮東邊的思喬宮,西邊還有遇喬宮,歷來是後宮最尊貴的妃嬪的住所。因爲這兩座宮殿分列守坤宮東西,因此宮裡人也叫它們東宮西宮。現今東宮中住的是陸貴妃,西宮中住的是周貴妃。思喬宮北面是粲英宮,姑娘今晚便宿在那裡。”向北一望,只見啓春和謝采薇早已由丫頭扶着進了粲英宮的西側門。

粲英宮有南北兩進,主殿爲凝萃殿。凝萃殿雖整潔,陳設卻十分簡單。我不由問道:“這宮裡一直沒有人住麼?”

芳馨道:“本朝自太祖始,嬪妃就不多。太祖只有一後一妃,當今聖上也只有一後二妃。因此後面的粲英宮、章華宮、永和宮和長寧宮暫無人居住,日常只留幾個人灑掃罷了。”說着,領我進了北面一進院子,但見後殿空空,東西面各四間廂房。芳馨領我進了西北角的房間。

南北兩間廂房,中間的小廳裡擺着桌椅,上首懸一幅執筆仕女圖,供桌上的青瓷花囊,插滿了清香潔白的素馨花。下首的水曲柳木方桌上,擺着一套青白釉刻花茶具。

芳馨見南北兩邊廂房都無人居住,便說道:“其他房間都住滿了,只剩下這間,所幸姑娘還是先到的。姑娘就住在南面吧,北邊的廂房靠着角門,到了早晨恐怕有些吵。”

第93章 女帝師二(22)第189章 女帝師三(51)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209章 女帝師四(3)第192章 女帝師三(54)第17章 女帝師一(17)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185章 女帝師三(47)第66章 女帝師一(66)第291章 女帝師五(16)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148章 女帝師三(10)第28章 女帝師一(28)第2章 女帝師一(2)第65章 女帝師一(65)第232章 女帝師四(26)第7章 女帝師一(7)第225章 女帝師四(19)第82章 女帝師二(11)第83章 女帝師二(12)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17章 女帝師一(17)第158章 女帝師三(20)第251章 女帝師四(45)第321章 女帝師五(46)第302章 女帝師五(27)第187章 女帝師三(49)第26章 女帝師一(26)第205章 女帝師三(67)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228章 女帝師四(22)第66章 女帝師一(66)第264章 女帝師四(58)第329章 女帝師五(54)第108章 女帝師二(37)第168章 女帝師三(30)第46章 女帝師一(46)第44章 女帝師一(44)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207章 女帝師四(1)第189章 女帝師三(51)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310章 女帝師五(35)第186章 女帝師三(48)第241章 女帝師四(35)第267章 女帝師四(61)第60章 女帝師一(60)第342章 女帝師五(67)第182章 女帝師三(44)第24章 女帝師一(24)第19章 女帝師一(19)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299章 女帝師五(24)第175章 女帝師三(37)第92章 女帝師二(21)第10章 女帝師一(10)第180章 女帝師三(42)第304章 女帝師五(29)第81章 女帝師二(10)第158章 女帝師三(20)第143章 女帝師三(5)第184章 女帝師三(46)第144章 女帝師三(6)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239章 女帝師四(33)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174章 女帝師三(36)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245章 女帝師四(39)第260章 女帝師四(54)第43章 女帝師一(43)第342章 女帝師五(67)第284章 女帝師五(9)第140章 女帝師三(2)第149章 女帝師三(11)第176章 女帝師三(38)第157章 女帝師三(19)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158章 女帝師三(20)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342章 女帝師五(67)第189章 女帝師三(51)第235章 女帝師四(29)第14章 女帝師一(14)第298章 女帝師五(23)第94章 女帝師二(23)第269章 女帝師四(63)第51章 女帝師一(51)第288章 女帝師五(13)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284章 女帝師五(9)第63章 女帝師一(63)第81章 女帝師二(10)第214章 女帝師四(8)第211章 女帝師四(5)
第93章 女帝師二(22)第189章 女帝師三(51)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209章 女帝師四(3)第192章 女帝師三(54)第17章 女帝師一(17)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185章 女帝師三(47)第66章 女帝師一(66)第291章 女帝師五(16)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148章 女帝師三(10)第28章 女帝師一(28)第2章 女帝師一(2)第65章 女帝師一(65)第232章 女帝師四(26)第7章 女帝師一(7)第225章 女帝師四(19)第82章 女帝師二(11)第83章 女帝師二(12)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17章 女帝師一(17)第158章 女帝師三(20)第251章 女帝師四(45)第321章 女帝師五(46)第302章 女帝師五(27)第187章 女帝師三(49)第26章 女帝師一(26)第205章 女帝師三(67)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228章 女帝師四(22)第66章 女帝師一(66)第264章 女帝師四(58)第329章 女帝師五(54)第108章 女帝師二(37)第168章 女帝師三(30)第46章 女帝師一(46)第44章 女帝師一(44)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207章 女帝師四(1)第189章 女帝師三(51)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310章 女帝師五(35)第186章 女帝師三(48)第241章 女帝師四(35)第267章 女帝師四(61)第60章 女帝師一(60)第342章 女帝師五(67)第182章 女帝師三(44)第24章 女帝師一(24)第19章 女帝師一(19)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299章 女帝師五(24)第175章 女帝師三(37)第92章 女帝師二(21)第10章 女帝師一(10)第180章 女帝師三(42)第304章 女帝師五(29)第81章 女帝師二(10)第158章 女帝師三(20)第143章 女帝師三(5)第184章 女帝師三(46)第144章 女帝師三(6)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239章 女帝師四(33)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174章 女帝師三(36)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245章 女帝師四(39)第260章 女帝師四(54)第43章 女帝師一(43)第342章 女帝師五(67)第284章 女帝師五(9)第140章 女帝師三(2)第149章 女帝師三(11)第176章 女帝師三(38)第157章 女帝師三(19)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158章 女帝師三(20)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342章 女帝師五(67)第189章 女帝師三(51)第235章 女帝師四(29)第14章 女帝師一(14)第298章 女帝師五(23)第94章 女帝師二(23)第269章 女帝師四(63)第51章 女帝師一(51)第288章 女帝師五(13)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284章 女帝師五(9)第63章 女帝師一(63)第81章 女帝師二(10)第214章 女帝師四(8)第211章 女帝師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