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女帝師四(65)

[3]《論語·述而》:“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魏書·列傳第五十二·郭祚傳》:“祚表曰:‘蕭衍狂悖,擅斷川瀆,役苦民勞,危亡已兆。然古諺有之,“敵不可縱”。夫以一酌之水,或爲不測之淵﹔如不時滅,恐同原草。’”

[5]《春秋左傳·桓公元年至十八年》:“於是齊人侵魯疆,疆吏來告,公曰:‘疆場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姑盡所備焉。事至而戰,又何謁焉?’”

[6]李白《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7]王符《潛夫論》:“人天情通,氣感相和,善惡相徵,異端變化。聖人運之,若御舟車,作民精神,莫能含嘉。”

[8]《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臣聞羊質虎皮,見草則悅,見豺則戰,忘其皮之虎也。今置將不良,有似於此。故語曰:‘患爲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爲也。’”

[9]《周易·艮卦》:“《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10]《詩經·大雅·蕩之什·抑》:“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11]《周易·震卦》:“《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12]《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巧言》:“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13]《晉書·列傳第六十八·王敦傳》:“雖功大宜報,亦宜有以裁之,當杜漸防萌,慎之在始。”

[14]《孔雀東南飛》

[15]杜牧《河湟》:“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

[16]《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黶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17]《史記·晉世家》:“介子推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龍欲上天,五蛇爲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文公出,見其書,曰:‘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使人召之,則亡。遂求所在,聞其入綿上山中,於是文公環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爲介推田,號曰介山,‘以記吾過,且旌善人’。”

[18]《三國志·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高堂隆傳》:“故臣以爲使先代之君知其所行必將至於敗,則弗爲之矣。是以亡國之主自謂不亡,然後至於亡﹔賢聖之君自謂將亡,然後至於不亡。”

[19]《春秋左傳·隱公元年至十一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有言曰:“爲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20]《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昔孔甲亂夏,四世而隕。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帝甲亂之,七世而隕。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興﹔幽王亂之,十有四世矣。”

[21]《史記·周本紀》:“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炮烙之刑。紂許之。”

[22]劉長卿《長門怨》

[23]《慎子·逸文》:“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爲未定分也。積兔滿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後,雖鄙不爭。”

[24]《後漢書·張衡列傳第四十九》:“是何觀同而見異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25]《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雍雍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聞亦式,不諫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

[26]《易經·豐卦》:“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27]《春秋左傳·桓公元年至十八年》:“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

[28]《周易·大畜卦》:“《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9]《後漢書·列女傳·班昭傳》:“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雲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

[30]《漢書·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廣川王劉去傳》

[31]《道德經》:“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32]亭戶:宋代煎鹽的有亭戶,有鍋戶。《宋史·食貨志》載:“鬻海爲鹽,其鬻鹽之地曰亭場,民曰亭戶,或謂之竈戶。”亭戶煎出的鹽叫正鹽,一律歸公,鍋戶煎出的叫浮鹽,准許賣給商販。

[33]《春秋左傳·桓公元年至十八年》:“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鬥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於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銳師宵加於鄖,鄖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鬥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莫敖曰:‘盍請濟師於王?’對曰:‘師克在和,不在衆。商、周之不敵,君之所聞也。成軍以出,又何濟焉?’”

[34]《北史·列傳第五十五·段勇傳》:“時有賊魁元伯生,西自崤、潼,東至鞏、洛,屠陷城壁,所在爲患。孝武遣京畿大都督疋婁昭討之,昭請以五千人行。永進曰:‘此賊既無城柵,唯以寇抄爲資,取之在速,不在衆也。若星馳電發,出其不虞,精騎五百足矣。’帝然其計,於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騎倍道兼進,遂破平之。”

[35]《春秋左傳·隱公元年至十一年》:“北戎侵鄭,鄭伯御之。患戎師,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無剛者嘗寇,而速去之。君爲三覆以待之。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必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後者不救,則無繼矣。乃可以逞。’從之。”

[36]《孫子兵法·軍爭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37]柳永《鬻海歌》

[38]《管子·宙合》:“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繩。萬家之都,不可平以準。”

[39]《史記·楚世家》:“初,吳之邊邑卑樑與楚邊邑鍾離小童爭桑,兩家交怒相攻,滅卑樑人。卑樑大夫怒,發邑兵攻鍾離。楚王聞之怒,發國兵滅卑樑。吳王聞之大怒,亦發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滅鍾離、居巢。楚乃恐而城郢。”

[40]《春秋左傳·僖公元年至三十三年》:“王使簡師父告於晉,使左鄢父告於秦。天子無出,書曰:‘天王出居於鄭。’闢母弟之難也。”

[41]《春秋左傳·文公元年至十八年》:“晉人以公不朝來討,公如晉。夏四月己巳,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書曰:‘及晉處父盟。’以厭之也。適晉不書,諱之也。”

[42]《北齊書·列傳第三文襄六王·高長恭傳》:“芒山之捷,後主謂長恭曰:‘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陽,其屬尉相願謂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願曰:‘豈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於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

[43]《慎子·逸文》:“君臣之間,猶權衡也。權左輕則右重,右重則左輕。輕重迭相橛,天地之理也。”

[44]《周易·晉卦》:“《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45]《周易·序卦》:“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46]《漢書·張湯傳》:“張湯,杜陵人也。父爲長安丞,出,湯爲兒守舍。還,鼠盜肉,父怨,笞湯。湯掘薰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父見之,視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

[47]《貞觀政要·誠信第十七》:“且君子小人,貌同心異。君子掩人之惡,揚人之善,臨難無苟免,殺身以成仁。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

[48]《墨子·卷一·修身第二》:“務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多力而伐功,雖勞必不圖。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言無務爲多而務爲智,無務爲文而務爲察。”

[49]《詩經·國風·召南·行露》:“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50]《管子·形勢》:“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踰其節。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51]《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52]《漢書·天文志》:“左角,理﹔右角,將。大角者,天王帝坐廷。其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攝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故曰‘攝提格’。”

[53]《後漢書·天文志第十》:“故《秦史》書始皇之時,彗孛大角,大角以亡,有大星與小星斗於宮中,是其廢亡之徵。”星孛、彗孛都是指彗星。

[54]《宋史·天文志三》:“大角一星,在攝提間,天王坐也。又爲天棟,正經紀也。光明潤澤,爲吉﹔青,爲憂﹔赤,爲兵﹔白,爲喪﹔黑,爲疾﹔色黃而靜,民安﹔動,則人主好遊。月犯之,大臣憂,王者惡之。月暈,其分人主有服。五星犯之,臣謀主,有兵。太白守之,爲兵。彗星出,其分主更改,或爲兵。天子失仁則守之。孛星犯,爲兵﹔守之,主憂。客星犯、守,臣謀上﹔出,則人主受制。流星入,王者惡之﹔犯之,邊兵起。雲氣青,主憂﹔白,爲喪﹔黃氣出,有喜。”

[55]《漢書·五行志第七下之上》:“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丙戌,犍爲柏江山崩,捐江山崩,皆廱江水,江水逆流壞城,殺十三人,地震積二十一日,百二十四動。元延三年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廱江,江水逆流,三日乃通。劉向以爲,周時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者,周所興也。漢家本起於蜀、漢,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攝提、大角,從參至辰,殆必亡矣。其後,三世之嗣,王莽篡位。”

[56]《晉書·天文志第三下》

[57]《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58]《裴注三國志·魏書·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注:傅子曰:先雲:‘既欲爲虎而惡食人肉,失所以爲虎矣。今不殺,必爲後患。’”

[59]白居易《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識真娘鏡中面,唯見真娘墓頭草。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牢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

[60]《國語·周語下》:“耳目,心之樞機也,故必聽和而視正。聽和則聰,視正則明。”

[61]《論語·里仁》:“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2]《周易·繫辭上》:“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爲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63]《開元佔經·雲氣雜佔》

[64]《漢書·宣帝紀第八》:“至後元二年,武帝疾,往來長楊、五柞宮,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系者,輕、重皆殺之。內謁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獄,吉拒閉,使者不得入,曾孫賴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載曾孫送祖母史良娣家。”

第156章 女帝師三(18)第1章 女帝師一(1)第82章 女帝師二(11)第180章 女帝師三(42)第222章 女帝師四(16)第16章 女帝師一(16)第101章 女帝師二(30)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290章 女帝師五(15)第41章 女帝師一(41)第2章 女帝師一(2)第131章 女帝師二(60)第248章 女帝師四(42)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192章 女帝師三(54)第348章 女帝師五(73)第114章 女帝師二(43)第105章 女帝師二(34)第269章 女帝師四(63)第81章 女帝師二(10)第272章 女帝師四(66)第97章 女帝師二(26)第100章 女帝師二(29)第312章 女帝師五(37)第33章 女帝師一(33)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114章 女帝師二(43)第213章 女帝師四(7)第130章 女帝師二(59)第320章 女帝師五(45)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215章 女帝師四(9)第136章 女帝師二(65)第93章 女帝師二(22)第192章 女帝師三(54)第76章 女帝師二(5)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209章 女帝師四(3)第246章 女帝師四(40)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200章 女帝師三(62)第273章 女帝師四(67)第174章 女帝師三(36)第70章 女帝師一(70)第2章 女帝師一(2)第35章 女帝師一(35)第338章 女帝師五(63)第182章 女帝師三(44)第109章 女帝師二(38)第117章 女帝師二(46)第111章 女帝師二(40)第338章 女帝師五(63)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34章 女帝師一(34)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37章 女帝師一(37)第139章 女帝師三(1)第344章 女帝師五(69)第346章 女帝師五(71)第310章 女帝師五(35)第317章 女帝師五(42)第50章 女帝師一(50)第232章 女帝師四(26)第81章 女帝師二(10)第274章 女帝師四(68)第142章 女帝師三(4)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165章 女帝師三(27)第14章 女帝師一(14)第66章 女帝師一(66)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143章 女帝師三(5)第152章 女帝師三(14)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78章 女帝師二(7)第343章 女帝師五(68)第221章 女帝師四(15)第260章 女帝師四(54)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255章 女帝師四(49)第224章 女帝師四(18)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184章 女帝師三(46)第118章 女帝師二(47)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211章 女帝師四(5)第275章 女帝師四(69)第100章 女帝師二(29)第214章 女帝師四(8)第286章 女帝師五(11)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134章 女帝師二(63)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133章 女帝師二(62)第151章 女帝師三(13)第156章 女帝師三(18)第82章 女帝師二(11)第273章 女帝師四(67)
第156章 女帝師三(18)第1章 女帝師一(1)第82章 女帝師二(11)第180章 女帝師三(42)第222章 女帝師四(16)第16章 女帝師一(16)第101章 女帝師二(30)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290章 女帝師五(15)第41章 女帝師一(41)第2章 女帝師一(2)第131章 女帝師二(60)第248章 女帝師四(42)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192章 女帝師三(54)第348章 女帝師五(73)第114章 女帝師二(43)第105章 女帝師二(34)第269章 女帝師四(63)第81章 女帝師二(10)第272章 女帝師四(66)第97章 女帝師二(26)第100章 女帝師二(29)第312章 女帝師五(37)第33章 女帝師一(33)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114章 女帝師二(43)第213章 女帝師四(7)第130章 女帝師二(59)第320章 女帝師五(45)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215章 女帝師四(9)第136章 女帝師二(65)第93章 女帝師二(22)第192章 女帝師三(54)第76章 女帝師二(5)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209章 女帝師四(3)第246章 女帝師四(40)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200章 女帝師三(62)第273章 女帝師四(67)第174章 女帝師三(36)第70章 女帝師一(70)第2章 女帝師一(2)第35章 女帝師一(35)第338章 女帝師五(63)第182章 女帝師三(44)第109章 女帝師二(38)第117章 女帝師二(46)第111章 女帝師二(40)第338章 女帝師五(63)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34章 女帝師一(34)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37章 女帝師一(37)第139章 女帝師三(1)第344章 女帝師五(69)第346章 女帝師五(71)第310章 女帝師五(35)第317章 女帝師五(42)第50章 女帝師一(50)第232章 女帝師四(26)第81章 女帝師二(10)第274章 女帝師四(68)第142章 女帝師三(4)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165章 女帝師三(27)第14章 女帝師一(14)第66章 女帝師一(66)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143章 女帝師三(5)第152章 女帝師三(14)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78章 女帝師二(7)第343章 女帝師五(68)第221章 女帝師四(15)第260章 女帝師四(54)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255章 女帝師四(49)第224章 女帝師四(18)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184章 女帝師三(46)第118章 女帝師二(47)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211章 女帝師四(5)第275章 女帝師四(69)第100章 女帝師二(29)第214章 女帝師四(8)第286章 女帝師五(11)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134章 女帝師二(63)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133章 女帝師二(62)第151章 女帝師三(13)第156章 女帝師三(18)第82章 女帝師二(11)第273章 女帝師四(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