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

班達亞齊被燒燬了,亞齊蘇丹死於大火之中,這並不是亞齊抵抗的結束,恰恰是亞齊抵抗的開始。

一個國家的興起,都有一陣民氣的興起,他們覺得自己必然要做些什麼,他們對整個世界擔負着責任,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一陣民氣的興起,自然會帶動一個國家的興起。亞齊人在亞齊蘇丹的帶來之下,對外擴張,絕非是亞齊蘇丹一個人的意志,這代表亞齊境內的一股思潮。

而班達亞齊被摧毀,亞齊蘇丹之死,並不能碾滅這一股思潮,恰恰相反,會讓這股思潮更加氾濫。

託梅並不知道,他在亞齊的果斷政策,是佛郎機人三十年內,對馬六甲海峽以東無能爲力的開始,因爲佛郎機在東亞的力量幾乎都投入亞齊的平叛之中,甚至還引進了其他西方國家的力量,足足有數十年沒有平息。當然數十年之後,亞齊也變成一個地理名詞了。

不過,這對遠在南都的朱厚煌,就沒有什麼關係力量,朱厚煌還想不到幾十年後的事情了。

“如今亞齊暫時解決了,佛郎機人也安分下來,唯獨淡目國,孤絕對不能容忍。”朱厚煌說道:“孤,絕對不能容忍南洋再出現一個三佛齊,或者滿者伯夷國了。一山不容二虎。”

三佛齊曾經強大無比,遠征印度,失敗之後,國勢才衰退,而滿者伯夷曾與元軍做戰,大敗元軍,有這些戰績在,知道這些國家絕非小國,最少也是與同安南一樣的國家,絕對不容小視。

佛郎機人東進的時機很好,正好是爪哇島傳統霸主,滿者伯夷國崩潰,新霸主還沒有產生的時候。

連朱厚煌都下意識忽略了爪哇島上的國家。

結果他自己冒出來,想攻佔舊港,朱厚煌一翻歷史,頓時心驚,朱厚煌面對的是全盛之際的滿者伯夷,他絕不能輕易獲得這麼大利益。佛郎機人對南洋畢竟是外來的,得不到本地土著的支持,如同無根浮萍,承受不住太大的傷亡,沒有韌性。

但一個本土的南洋帝國就不一樣了。

不要以爲這些國家給北京上個貢,就真以爲人家是屬國了。說不定他們的貢使根本就是商人假扮,即便是真的,也不過是貪圖貿易利益而已,就像平時拜拜佛,佛如果是一個雕像還好,要硬生生變成了一活人了,說不定第一個被羣毆致死。

而且淡目國既然已經出兵到爪哇島之外,說明他們的內部整合已經差不多了,朱厚煌如何能忍得住啊。所以一開始就定下了基調。

開戰。

楊慎不大願意。

對楊慎來說,南洋這些蠻荒之地,有什麼好的,能比得了北京,能比得了江南嗎?有力氣攻打爪哇,還不如想想如何靖難起兵。不過,楊慎很知道如何做一個下屬,朱厚煌既然已經定下調子,他是絕對不會唱反調的,他說道:“殿下,進攻淡目國的事情,是否延遲一些。現在大軍分別駐守舊港,西金洲。不在南都,甚至南都有空虛之患,而且佛郎機人態度未名,國家財政負擔很重,不如等一等吧。”

朱厚煌看向吳行之。

雍國到底有多少家底,從來是從吳行之口中得到的。

吳行之說道:“殿下,數月以來,與佛郎機,亞齊,滿刺加,淡目四國開戰,花錢如流水,一年的積蓄爲之一空,從少府轉借了三百萬兩,也所剩無幾了。在這些下去,只能發紙幣了。”

朱厚煌說道:“紙幣是萬萬不能發的。”

從東雍發行紙幣之後,朱厚煌一直有意維持紙幣的價格,雖然有上下浮動,但是最低也不可能跌過市價八成。這是朱厚煌一直努力的結果。

朱厚煌的貨幣政策,是保守保守再保守。濫發的事情,想都不敢想,更不要說做了,再加上朱元璋的大明寶鈔,前車之鑑,幾乎滿朝上下,乃至大明百姓對紙幣這東西都慎之又慎,所以,朱厚煌不能,也不敢有絲毫的濫發。

朱厚煌看向許鬆,說道:“少府,到底能弄過來多少錢?”

“如果殿下想要少府籌錢的話,少府只能賣家當了。”許鬆說道。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特別是整個東雍主力艦隊幾乎上都報廢了,不提戰爭之中的軍費,撫卹金,單單說東雍艦隊重建的經費,就讓許鬆的牙根疼,少府雖然壟斷經營,利潤很高,但是再高也是有限制的,特別是最賺錢的大明與佛郎機之間的轉口貿易做不成了。更讓少府少了一大筆錢。

少府哪裡還有錢啊?

沒有錢打個屁仗啊。

朱厚煌緊皺眉頭,心中暗道:“難道,就讓淡目國在這裡猥瑣發展嗎?”他越看越生氣,但是即便是再生氣,也沒有用。

“殿下。”門外忽然傳出來一個人的聲音,正是李良欽。

李良欽作爲朱厚煌最親近的人,一手掌管朱厚煌的親衛事宜。也只有他敢在朱厚煌與諸位大臣商議的時候,打擾了。

“什麼事情?”朱厚煌問道。

“繡衣衛有機密呈上。”李良欽說道。

朱厚煌對吳鳳儀說道:“舅舅,你去看看吧。”

吳鳳儀躬身行禮之後,緩緩的退了出去,沒有過了多長時間,吳鳳儀又回來了。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中,將一封密奏給了朱厚煌。

朱厚煌接過來。

他就知道這封密奏要呈給他。

按東雍保密的級別,除非這消息必須傳達到他耳朵裡面,否則是不會硬闖這麼高級別的會議的。

朱厚煌一看,頓時大怒,說道:“好一個淡目國,你們剛剛,誰還不贊成進攻淡目國。”

朱厚煌將書信傳開,一個個拿過去看,卻見上面寫到,淡目國使者正要繞道去北京朝貢。

單單看這個消息好像沒有什麼,但是在座各位誰都不是笨蛋。

首先淡目國之前根本沒有朝貢過,朱厚煌自己在舊港之前,也不過是隱隱約約耳聞有一個這樣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的內情如何,就是現在朱厚煌也不是太明白的。更不要說北京方面了。淡目國之前對北京方面愛理不理的,北京方面根本不知道有一個這個國家。

爲什麼這麼快就熱乎起來,眼巴巴的去朝貢。

而且東雍與大明之間問題,很多小國都知道了,現在在東雍勢力範圍之內的小國都秉承着縣官不如現管。即便朝貢,也是先通知東雍,然後再去北京,更有甚者,根本不去北京朝貢了,人家去東雍,去南都朝貢,向雍王殿下表示忠誠。

單單看淡目國的行跡,就可以說,其心不可問。

這樣一來,連楊慎對與淡目國的戰事,也主動起來。

“殿下。淡目國並不大,國力雖然強大,但是困在區區小島之上,只需水師封鎖航道,就可以讓爪哇國對我沒有威脅,這一戰可否長期封鎖,延遲決戰。”楊慎說道。

長期封鎖,延遲決戰最大的好處,不是別的,就是資金問題,可以儘量延長籌集軍費的時間。

朱厚煌不知道這個辦法好,還是不好,只能見目光轉向了黃士龍。畢竟海戰問題,還是讓海戰專家來解答。

黃士龍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殿下,恐怕不能,船隻長期在海面上漂流根本無法維持,如果殿下想要長期封鎖,必須要臨近爪哇的港口,能封鎖的,也不過是區區幾座港口而已,而爪哇島綿延千里,儼然海上一洲,封鎖不封鎖根本沒有必要。”

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章 練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章 比劍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十章 經緯【3】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
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章 練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章 比劍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十章 經緯【3】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