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

朱裕忽然回過神來,說道:“清江浦到了沒有?”

朱厚煌想起路程,他們已經過了山東,已經到了南直隸。算起路程,大概快到清江浦了。說道:“好想還有三四日水程就到了清江浦了。”

朱裕說道:“你說得兩萬兩是不是現在就能用?”

朱厚煌有一股不好的預感,說道:“是。”

清江很快就到了。

清江是漕運總督所在地,更是運河之上最繁華的地帶。南方的糧食都在清江彙總,然後運往京師,這裡也有天下糧倉的美名。被天下人譽爲東南四都,與揚州,蘇州,杭州並列,是天下一等一的繁華所在,南船北馬,熙熙攘攘的船隻都擁擠在這裡,到了清江附近,朱厚煌居然遇見了現代纔有情況,他堵車,不堵船了。

大大小小的帆船首尾相接,擁擠在運河之中,讓朱厚煌的船隊也走不了多快,只能一點一點的向南挪。

在清江浦不遠處。還有清江督造船廠,更是明朝最大船廠,極盛的時候,下設京衛,衛河,中都,直隸四大個大廠,八十八個分廠。廠區延綿運河岸邊二三十里,就好像現代繁華工業區一樣。讓朱厚煌看得目瞪口呆。

雖然所謂的工業區,不過是搭建的工棚,看上去簡陋的很,根本不能現代化的工業體系相比,在裡面生活的人,也都是各地徵調,或者服役的工匠。看上去瘦骨嶙峋,生活並不是太好。但是朱厚煌從裡面看到了工業化的閃光。

朱裕興沖沖的讓朱厚煌來看這裡了,說道:“天下能工巧匠,大半在京師,爲宮造,小半分佈天下,而這裡就是一處,不過現在清江督造船廠比不上當初。當初成祖時,鄭公公下西洋,大部分船隻都是從這裡造。從第一次下西洋開始,到最後結束,這一片船廠,大概造了三萬艘船。”

“三萬艘?”這個數字,讓朱厚煌爲之咋舌。

即便是大航海時代,三萬艘船也是一個很大很大數目了。朱厚煌雖然不清楚西方各國在大航海時期造船數量。但不管怎麼說,三萬艘船就已經足夠他垂涎三尺了。

“如果我有這三萬艘船。我決計能稱霸整個南洋,連印度洋,太平洋也能扒拉到我自己的手中。”朱厚煌暗暗想着。

“不過我看着些並不是說造船的事情?而是這裡有很多頂級木工師傅,我要造很多天文儀器,少不了頂級的木工師傅,而這裡就有。我不是有兩萬兩嗎?你先給我找幾個手藝精湛大師傅,記住一定要手藝精湛,不然不要。”朱裕每每想起有兩萬兩經費夠自己支配,他立即高興起來,也忘記了朱厚煌的種種可惡之處。一心一意想花這兩萬兩銀子,能建造一個怎麼樣的天文臺。就算比北京的差一點,他也認了。

朱裕將事情說了之後,就甩手不管了。

朱厚煌立即將吳行之與吳鳳儀叫過來。

“東雍遠在海外,對船隻的需要極多,所以我們要有足夠的造船工匠。孤要你們去清江督造船廠找那些能造船的老師傅,能弄幾個人就弄幾個,不要在乎錢。”

吳行之大急,他被朱厚煌任命管賬,被譽爲雍國的戶部尚書,就要擔當起戶部尚書的責任來,他知道朱厚煌的家底,不過二十萬兩,這二十萬兩看上去是一筆鉅款,但是真用起來三下五除二,就能花得乾乾淨淨,更不要他的主子朱厚煌又是一個窮大方的人。

他居然給朱裕一個人撥款兩萬兩。兩萬兩,那是他所有家底的十分之一了。

吳行之說道:“殿下,我等只有二十萬兩,其中撥給朱刻漏兩萬兩,養兵日常開支,也必須留一年軍費,最少留兩萬兩,其餘的賣船的開支,農具,移民,開荒。建城的開支,這些開支都還沒有用,殿下,您省得點花。”

朱厚煌說道:“孤知道,這次花費掛在朱先生那兩萬兩裡面?爾等快去。”

吳行之與吳鳳儀對視一眼,看出一股無奈的樣子。

吳鳳儀是錦衣衛出身,一些暗地裡的勾搭,他一清二楚,一行人幾乎沒有在清江怎麼停留。吳鳳儀就帶來好幾家人。古代很多東西都父子相傳的,高深的造船技術也是如此。故而吳鳳儀一帶來就一大家子,而不是一個人,這樣一來一大家族,近百人,吳鳳儀不得已又僱了一條船,這才一併向南方而去。

清江雖然繁華,但是這種繁華更多是畸形的,都依賴於運河,除卻運河之外,其他地方其實並不是多好的。但是過了清江纔算到了大明朝的精華地帶,南直隸。

運河兩岸本來都一片荒草湖泊的樣子,慢慢的都變成了農田,還有大大小小的池塘,人煙也逐漸多了起來,根本不像山東那裡滿目瘡痍的樣子。揚州城倒是值得一去的景緻,但是朱厚煌卻毫無興趣。揚州的繁華有賴於一個字“鹽。”而能吃這一口鹽的生意,大多數都通了天,朱厚煌根本不可能插上一手,自然沒有興趣,至於揚州瘦馬,自然讓朱厚煌有些心癢癢的。

只是囊中羞澀啊。上好的揚州瘦馬,那個少於幾千兩銀子。朱厚煌錢倒是不少,只是面對開發東雍這個大工程,多少錢都不夠用,哪裡有什麼去玩什麼揚州瘦馬啊?朱厚煌自我安慰道:“當年我也沒有去過東莞,現在也不去看什麼揚州瘦馬。我是一個正經人。”

他既然決定了不去想什麼揚州瘦馬,乾脆在揚州城根本沒有停留,而是直接南下。

過了揚州之後,運河兩岸更加繁華,朱厚煌更是河岸上看見大大小小的鴨羣,一大片一大片,也許是春天,這些鴨子還小。但已經頗見規模了。而且大大的河流之中,幾乎都有鴨子的身影,還有很多趕着鴨子的人,都是向南而去。好像是給南京送過去的。

朱厚煌看到眼前這一幕十分不解。

吳行之一看就知道,說道:“南京不遠了。”

朱厚煌說道:“何以見得?”

吳行之說道:“南京人最喜歡吃鴨子,年年有人趕鴨去南京,如果太遠了,就不划算了,所以一般看見趕鴨人的時候,離南京就不遠了。”

朱厚煌想起後世南京的小吃,看來南京人與鴨子仇深似海啊。一路吃到六百年後,還不過癮。

“殿下,一會兒就要入長江了,到了長江準備怎麼走?”

朱厚煌說道:“你有什麼意見嗎?”他一聽吳行之就知道他話裡有話。

吳行之深吸一口氣,說道:“殿下想立功業於荒野之中,首在得人,而天下人才半在江南,臣請殿下過江南,請一人爲師。”

吳行之這話並不讓朱厚煌欣賞,因爲朱厚煌知道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有太多離經叛道了,與理學家們尿不到一壺裡面。朱厚煌纔不想請一些大儒什麼的來給自己找麻煩的。朱厚煌需要的都是實幹家,而不是坐而論道的人。很遺憾,明代能坐而論道人,一抓一大把,但是有實幹家精神的人,卻少之又少。

“何人?”朱厚煌問道。

“唐寅唐伯虎。”吳行之說道:“唐解元有才不得進於有司,江南之人,無不敬仰,且書畫詩文,當時少有,殿下請唐解元爲師,能收江南才子之心。”

朱厚煌眉頭微微皺起,唐伯虎,可是如雷貫耳。只是朱厚煌卻不想請這個人。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九百章 影響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九百章 影響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