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

“如果冥冥之中,真得有天命的話。那麼我的天命大概就是阻擋這一場大浩劫。”張軒心中暗道。

張軒幾乎一夜未眠,到了後半夜纔算是沉沉睡過去了,結果天不亮,賀虎頭就叫醒了張軒。

張軒有些煩悶說道:“怎麼回事?”

這幾天大軍困在徐州城之中,事情並不多,否則張軒也不會有時間問東虜的事情。

“姐夫,黃河上游來了羊報。”賀虎頭說道。

“什麼是羊報?”張軒問道。

賀虎頭看着張軒,心中有一絲疑惑,暗道:“姐夫不是說他是鄭州人嗎?怎麼連羊報都不知道啊?”不過賀虎頭也知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立即解釋道:“一旦上游漲水,立即派人乘坐羊舟順流而下,將報告水情的竹籤投擲到沿岸各處。”

“豈不是九死一生?”張軒默默一想,吃驚的說道。

“正是。”賀虎頭說道。

凡是放羊舟的時期,定然是黃河水暴漲的時候。那時候的黃河定然非常湍急,這樣大河之中,一葉扁舟,幾乎上根本沒有控制能力,張軒瞬息想起一些作死的漂流視頻。

想想就知道有多危險了。

由此可知,羊報傳遞的信息有多麼的重要,因爲下流一旦決口,那時候死的就不是一個兩個了。

張軒頓時驚醒了睡意,說道:“誰發現的。”

“河長。”賀虎頭說道:“現在就在外面。”

張軒只來得及披上一身衣服,說道:“讓他進來。”

“是。”

片刻,一個老人進來了。

張軒的房間是之前知府的房間,雖然談不上金碧輝煌,但也是雕樑畫柱,還有幾乎一座小房子一樣的步搖牀,絕不是這一個滿臉皺紋,躡手躡腳的老河長所能接觸到的。

他一進來就不知道手往哪裡放了。

張軒整理了一下衣服,古代的衣服對張軒來說,還是有一點不大習慣,他匆匆穿上,難免有一點這裡高,那裡皺,一邊整理,一邊說道:“老人家,不要緊張,說說這一次水情如何。”

老河長一想起水情,頓時緊張起來,也顧不得其他了,說道:“大人,這水情雖然並不是太嚴重,但是現在雨還在下,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弄不好就演變成天啓四年那一次大水。”

“天啓四年大水怎麼了?”張軒整理好衣服說道。

“整個徐州城都被淹了。”老河長說道。

張軒的動作瞬息一滯,隨即深吸一口氣恢復正常了。

老河長這一句,瞬間將張軒給嚇住了。

不得不說,作爲現代人,張軒對水災並沒有切膚之痛,他又不是多雨水的南方生活,後世的黃河只有斷流的意思,絕對沒有發大水的意思。張軒縱然匆忙起身,其實心中並不覺得有什麼太要緊的。

但是老河長這一句話,立即讓張軒想起了沉入水下的開封城。一下子將張軒的神經崩緊了。

要知道張軒的所有本錢都在徐州城之中,如果徐州城被淹了,張軒豈不是嗚呼哀哉了,今後的事情想都不用去想了。

“虎頭。”張軒說道:“召集衆將。”

雨還在下,無數雨水順着門前的滴水檐落了下來,就好像是瀑布一樣。

袁時中,楊繩祖,金聲桓,曹宗瑜,以及其他各營營官,馬隊千戶都到了。

張軒將水情介紹一番,說道:“就是這個情況,大家說該怎麼辦吧。”

“大人,速速撤離徐州城吧。”金聲桓說道:“既然徐州城已經成爲險地,就不要在這裡久留了。”

金聲桓此言一出,就引起了不少的關注,現場之中傳來一些人的私語之聲。

雖然張軒無意爲之,但是現在右軍之中,已經形成張軒以爲首,然後是袁楊曹金四人爲輔的局面,剩下的軍官只有在議事的時候旁聽的份。現在這局面張軒也看得出來,似乎有相當一部分人贊成金聲桓的意見。

比起自己的小命來,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萬萬不可。”曹宗瑜說道:“而今徐州歸義軍所管轄,即便朝廷在的時候,每到汛期都要登堤防洪,今日徐州爲我所有,反而不如朝廷嗎?請大人立即下令,讓諸軍登堤。”

“大人,這樣不好吧。”楊繩祖說道:“現在正是下大雨的時候,而且我們也不熟悉水情,如果能抗過去,也就算了,萬一有人暗懷心思,引黃河水灌徐州城,我們豈不是自蹈死地嗎?以末將之見,我們還是先行南下,至於河堤的事情,可以徵召徐州民夫,反正也是爲他們好。”

“大人。”袁時中說道:“現在水情緊急,越拖延越危險,還是趕快派人接管大堤吧,一時半會兒,我們也走不了,再次之前,要防着有人使壞。開封前車之鑑。”

張軒心中一寒,頓時對徐州另眼相看了,徐州千好萬好,唯有黃河不好,就足夠了。

“等大雨停了,還是速速南下的好。”張軒心中暗道。他瞬息打消了在徐州修整的心思,說道:“來人將老河長請來。”

“是。”

賀虎頭立即將老河長引進來。張軒起身相迎,說道:“老人家,現在水情緊急,我等又是粗人,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還請老人家指點一二。”

老河長大吃一驚,說道:“大人,太客氣,老朽不過一個看河人,有什麼能耐指點大人。卻不知道凌通判何在,之前都是凌通判負責治水的。”

張軒回頭一看,張素立即在張軒耳朵邊上說道:“凌通判已經死了。”

張軒沒有辦法,再三請之,老河長這苦着臉答應下來,他怕他不答應,會有凌通判一個下場。

軍情如火,水情也如火,更不要誰徐州幾乎三面環水,一旦出了什麼事情,那就是大事情,在張軒的督促之下,數萬士卒紛紛出城,冒着大雨,身上只有一身蓑衣,就出了城。

還好徐州城之中,別的東西或許有剋扣之意,但是河防之上的東西,絕對沒有剋扣之說,誰剋扣就是與舉城百姓過不去,更不要說崇禎一朝,不管是朝廷的財政,與地方的財政,都有大大小小的窟窿。很多治河的款項都是城中富戶募捐而來的。尋常官員也不敢貪污。

張軒也跟着老河長出了北門,沒有走幾里路,就上了河堤。

這河堤要比徐州城牆結實多了。

徐州城牆不過是土坯包磚而已,但是這河堤卻是條石鋪城,遠遠的看上去,幾乎要比城牆還要高。看上去蔚爲壯觀。

等張軒到了河堤之上,天已經矇矇亮了。雨也停了下來,只是還沒有放晴,看上去灰濛濛的,能見度並不是多高,張軒站在河堤之上,向北看去,只見濁浪滔天,一時間居然看不清楚對面。

似乎面對的不是一條河,而是一片海一樣。

張軒雖然不懂治水,但是看見一重重渾濁的河水,拍在河堤的條石之上,四崩五裂,隨即又一個浪頭重複剛纔的故事,此起彼伏,無休無止。張軒看上去就覺得腳下不穩,似乎他並不是站在大堤之上,而是站在一艘船的船頭之上。

由不得他不暗自驚心。

老河長見狀,反而鬆了一口氣,說道:“大人,今年的水情要好多了。”

“也就說。”張軒說道:“這就過去了。”

“不,不,不。”老河長連連搖頭,說道:“哪裡有那麼容易了,上游的事情哪裡說得準了,去年這裡快要決堤了,水忽然退了,說是開封決口了。不要看現在不錯,一會兒就不知道怎麼樣了。”

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六十章 叛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五章 取士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章 填壕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八章 攻城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八章 紮營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
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六十章 叛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五章 取士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章 填壕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八章 攻城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八章 紮營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