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

張軒沒有說話,但是臉上的表情已經暴露了一切。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大聲說道:“張元海。”

“在。”張元海大聲說道。

“五十步之內不許有一個人,不得道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張軒說道。

“是。”張元海答應下來,隨即鎧甲碰撞之聲遠去了。一時間這裡只剩下張軒三個人了。

張軒整頓一下思緒,暗道:“事到如今,恐怕也隱瞞不得了。”他嘆息一聲,說道:“沒錯,我覺得岳父恐怕有危險,就在這數月之內了。”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曹操早該知道這一點。”張質冷笑道:“他不改道易轍,出事是太正常不過了。”

張質向來看不起羅汝才,不,他連看李自成都看不起,如果不是張軒想辦法讓張質上了賊船,他纔不會爲流寇效力的。

“將軍沒有勸過曹帥嗎?”曹宗瑜說道。

與張質不一樣,曹宗瑜在羅汝才麾下有過一時間,而且那一段時間,還是羅汝才的低潮期。被楊嗣昌攆得滿山遍野的亂跑,越是如此,羅汝才就越要籠絡人心,對士卒相當之好,曹宗瑜故而瑞羅汝纔有一些看不起,但是卻不能說沒有一點感情。

“我怎麼沒有勸過?”張軒一想到這事,現如今依舊是滿心的不舒服,說道:“我勸過他不知道多少次了,與李自成分道揚鑣,但是他不聽,我能有什麼辦法?我能有什麼辦法?”

張軒氣不打一處出,聲音不由的大了起來。

“現在說這個也有些遲了。”張質最爲冷靜,開始分析眼前的情況,說道:“我不知道將軍從何分析出來的,我雖然看出來闖營與曹營遲早要做過一場,但不能肯定在這幾個月之內,因爲對李自成來說,這幾個月內做這件事情,實在太早一點了。更可見李自成也不是一個成事的人,只是將軍準備怎麼辦?”

張軒對此設想過很多,此刻也想聽聽當世之人怎麼想。說道:“我心亂如麻早已沒有了什麼注意,還請大兄教我。”

“想來將軍,是不會投靠李自成的。”張質說道。

“正是。”張軒說道。

“那麼將軍現在就該去襄陽。”張質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一句話嚇了張軒一跳。

“怎麼可能?”不用張軒說話,曹宗瑜就已經說話了,道:“明知道襄陽此刻正是龍潭虎穴之中,又怎麼能去啊?”

“不然。”張質說道:“首先這事情沒有那麼快發生,將軍所做的,就是去見羅汝纔再次苦勸羅汝才與闖王分道揚鑣。”

“沒有用。”張軒苦笑說道:“如果有用的話,就不會等到今天了。”

“這不是做給羅汝纔看的。”張質的目光之中帶着幾分冷酷說道:“而是做給曹營其他人看的。”

“羅汝才縱橫天下幾十年,麾下還是有一些本錢的,而且羅汝才只有一子一女,如果我是李自成,發動之時,走了誰,也不會湯羅汝才與羅玉龍走了。”

“羅汝才與羅玉龍一死,曹營自然論到將軍繼承。以羅汝才的威望,李自成即便能殺了羅汝才,也不可能平安的將曹營全部接受過來。到時候將軍在汝寧高舉曹營大旗。到時候自然有曹營餘部來投奔將軍。多得不好,只需一兩萬精卒投奔,將軍的實力也就大爲不同,到時候我再牽線,我能給將軍弄一個汝寧總兵的銜。”

張質的目光此刻有一種燙人的感覺,說道:“我知道將軍看不上朝廷,不過,朝廷畢竟還是用些家底的,將軍繼承曹營餘部,定然惡了闖往,不投奔朝廷,恐怕根本無法現在義軍之中存身。”

“不過僅僅是存身而已。如朝廷可輔佐,自然安安分分當總兵官,如果朝廷不可輔佐,將軍未必不能將這個總兵,做成節度使。”

張質所言的節度使,決計不是李自成所封的節度使,而是唐末的藩鎮。

張軒一聽心中微微一動,但是隨即搖搖頭說道:“汝寧不是久留之地。”

“有兵還怕與朝廷討價還價嗎?”張質微微一笑道。

“你說看半天,還是太過危險。”曹宗瑜說道:“萬一,正好撞上去了,豈不是九死一生嗎?而且如果要投奔朝廷,我們現在和萬餘精兵,難道撈不到一個總兵官噹噹,凡是還是穩妥一點的好。”

張軒心中猶豫,有幾分不知道聽誰的好了。

之前張軒並沒有想過從襄陽之變之中撈取什麼好處,不過,張質讓張軒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一旦羅汝才爲李自成所殺,羅汝才女婿這個名分,能給他帶來多少好處,就能帶來多少壞處。

以他現在的實力,很難自立。恐怕到時候在官軍與闖營之間例外不是人。

“如果羅汝才能在襄陽之變中活下來就好了。”張軒這個念頭一冒起來,就像野草一樣瘋長,、明知道不大可能,但是張軒卻忍不住去想。

有曹營數萬精銳,打崩馬士英沒有任何問題,進攻江南,很大機率能打下來,定鼎江南之後,只要穩紮穩打,再不濟也可有一個南北朝的局面。

可比現在好多了,他萬餘兵馬在亂世之中根本找不到一個方向。任何大戰略都無法制定,因爲影響張軒的因素太多了。

現在張軒給自己制定的唯一個戰略,就是南下,至於南下到什麼地方?只能隨機應變,走一步看一步了。

“即便真的撞上兵變也沒有什麼事,”張質依舊帶着冷酷的語調說道:“曹營數萬人馬,豈能死忠於曹操的不在少數,將軍此去又不是不帶兵去,有羅岱千餘騎兵護送,即便是真正的亂起,也能殺的回來。說不定還能帶回來一些兵馬。”

“你是拿將軍的一條命在賭。”曹宗瑜忍不住說道。

“起兵造反,本就是一場壓上九族性命的賭博。”張質說道:“都在賭了,賭的大一點又何妨啊?”

張軒暗道:“看來張質對於我將整個臨潁張家都拉上賊船,心中還是有些不爽的。”

“好了。”張軒壓制住他們說道:“曹兄,大兄,你們不要說了,讓我好好想一想,好好想一想。”

但是越想,張軒的腦子越亂,一時間不知道從何從理清思緒。

“將軍不好了,不好了。”張元海不敢違抗張軒的命令,只能在五十步外大聲喊道。

“進來,”張軒將張元海叫過來。張元海幾乎立即飛奔過來,張軒還不等張元海站穩腳跟,就厲聲訓斥道:“多大的人了,就不能穩重一點,出什麼事,是天蹋了,還是房子着火了。大呼小叫什麼?”

“是霜,地面上結霜了。”張元海大聲說道。

“地上有霜不正常嗎?”張軒暗道:“今天是有一點冷的不尋常。”

張軒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聽“砰”的一聲,一個椅子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張質的臉色蒼白,在燈光的照耀之下,渾似見了鬼一樣。也顧不得什麼風度了,只見他一把抓住張元海的衣襟大聲說道:“你沒有騙我。”

“大伯,我怎麼敢啊,是真的。”張元海聲音之中就帶着幾分哭腔了。張質一聽,也不顧張軒在場了,立即衝了出去。

曹宗瑜也跟了出去,果然看在外面的草木之上,結了一層霜。

很尋常的白霜,在秋冬時節常常見到的霜。但是此刻幾乎所有他都如喪考妣的樣子,讓張軒立即知道這霜很不尋常。

但是不尋常在哪裡啊?

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章 奪麥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六十章 叛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章 岳陽二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四章 鄖陽第一章 成軍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六章 拔營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章 家事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四章 岳陽二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七十六章 戰略
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章 奪麥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六十章 叛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章 岳陽二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四章 鄖陽第一章 成軍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六章 拔營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章 家事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四章 岳陽二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七十六章 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