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後事

羅玉龍在羅汝才身邊坐了許久,才緩緩的起身,爲羅汝才壓壓被子,看羅汝才原本高大的身軀,在被子下面幾乎看不出來。他深吸一口氣,忍住不流淚,只是滿眼通紅,卻是遮掩不住的。

羅玉龍叫來羅玉嬌,讓她好好照顧羅汝才。

隨即出門了,李正方正在等他。

李正方被軟禁在羅汝才身邊已經很長時間了,他早已習慣了,知道羅玉龍一定會來問他的。

李正方一見羅玉龍立即行禮道:“拜見太子。”

羅玉龍連忙將李正方攙扶起來,說道:“李神醫爲家父之病,操勞日久,玉龍再此謝過了。”說着就要行禮。

李正方連忙起身說道:“萬萬不可,陛下待臣有天高地厚之恩,臣敢不竭盡心力以報,只是如今局面,臣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羅玉龍雖然早已知道結果了,但還是忍不住問道:“真的沒有一點辦法了嗎?”

李正方心中一突,所謂伴君如伴虎。他祖上李時珍就是御醫,太明白做御醫的難處了,治不好病,說不定要死人的。於是乎他的心猛地掛起來,帶着幾分忐忑說道:“臣在南京,也遍訪江南名醫,商議此症,只是----”李正方搖搖頭,說道:“陛下如果在南京靜養,節酒色聲樂,省案牘勞形,日作有節,臣再佐以藥石之力,尚能延壽數年。”

“只是陛下西征以來,無一日安枕,常常日夜操勞,飲食無常。耗神太過,以至於今日,實在是沒有回天之力了。”

羅玉龍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還有多久。”

李正方嘴巴微微張合,低聲說道:“多則十日上下。少則----”

羅玉龍皺眉說道:“少則多少?”

“今日之內。”李正方低聲說道。

羅汝才的生命,已經到了燭火微光的地步,一點點稍稍大的變動,就能讓羅汝才的生命走向終結。羅玉龍身子一動,一揮手,說道:“你下去吧。”

李正方沒有動,而是一咬牙,說道:“臣冒死以聞,宜城不是地方。”

羅玉龍一聽,心中先是大怒。怒目看向李正方,卻見李正方撲通一聲跪在地面之上,一聲不吭。一副甘願受死的樣子。一口氣在羅玉龍心中頓時散去了。

他當然明白李正方所說的是什麼?

很多時候,不能單單以羅汝才的身體爲考量。必須考量當前的形式。

羅汝才死在宜城,是有一點不合時宜。

對於新生的大夏政權來說,根基遠遠稱不上穩固。羅汝才之死,對新生的大夏政權是一個極大的打擊。羅玉龍也知道自己遠遠不能與羅汝才相比。也幸好,張軒逼退了清軍。

否則主力戰敗,羅汝纔再身死,這個局面該怎麼挽回,羅玉龍一想想就不寒而慄。

所以爲了挽回影響,羅汝才的後事,絕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喪事,而是一個政治事件。羅玉龍很敏銳的感受到這一點。而宜城卻不是合適的地方,最後能讓回到南京再發喪。

人在高位就是這樣,生死之事,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

一冷靜下來,羅玉龍心中即便再傷心,也迅速做了決定。接羅汝纔回武昌。

南京太遠了一點,不管怎麼說武昌也有西京的名頭。當然如果可以的話,羅玉龍更想讓羅汝纔回南京,只是如今整個大夏政權的重心都在新定的湖廣之地,並非他想回去就能回去的。

似乎郎中的話都有一些保留。

當羅玉龍奉羅汝纔回到武昌之後,羅汝才的身體勉強還能維持。只是整個人都陷入昏迷之中了,偶爾睜開渾濁的眼睛看看,隨即閉上,似乎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羅汝才立即召集錢謙益,所談的不是別的,而是羅汝才的後事。

每一個皇帝的後事都是一個大工程。再加上新皇登基,等等,正是這個錢謙益這個禮部尚書的責任。

說實話,錢謙益的心中稍稍有一些興奮。

無他,與老奸巨猾的羅汝才相比,羅玉龍還嫩了一點。

錢謙益與羅汝纔打交道,當面說話的時候,覺得羅汝才很好說話,但是回去細細一想,才明白,羅汝才所有話都在避重就輕。最多給個甜棗,真正實質上的權力,一直在羅汝才手中。

羅汝才眼光多毒,不管錢謙益說得多麼天花亂墜。羅汝纔有自己的一定之規。

但是羅玉龍就遠遠比不上羅汝才了。

現在羅汝才一死,錢謙益心中好像去了一塊大石頭一樣。

不要看儒家喜歡什麼明君,實際上,一個太過精明,又掌握生殺大權的上司,誰都不好過,任誰都希望自己的上司是一個好糊弄的笨蛋。當然了,錢謙益也沒有傻到表象出來,語氣帶着幾分沉重,說道:“還請殿下節哀順變,大夏還要殿下支撐。”

羅玉龍說道:“孤知道,父皇的後事該如何處理。錢先生可有章程。”

錢謙益說道:“臣已經有章程了。臣以爲如果陛下支撐的住----”

羅玉龍打斷錢謙益的話,說道:“已經支撐不住了。”

錢謙益說道:“那麼只好在武昌舉喪了。”

隨即錢謙益將如何發喪,如果停靈等等禮節一一說了出來。

羅玉龍沒有多在意,對於這些他根本就不懂。不過任之擺佈而已。只是有一件事情,羅玉龍不得不上心,那就是羅汝才的陵墓。

錢謙益說道:“陛下在南京的時候,就已經圈定陵墓了。“

“在哪裡?”羅玉龍問道。他根本沒有想到羅汝才連這個都準備好了。

“就在明孝陵東側。”錢謙益說道:“陛下當時說了,要與明太祖做個鄰居。只是----”

羅玉龍說道:“只是怎麼了?”

錢謙益說道:“紫金山上最好的位置,已經被明孝陵佔據了,陛下葬於此,固然不錯,但是卻不得不考慮以後。”

羅玉龍明白錢謙益的意思,羅汝才所在位置,就是祖墳了,今後大夏皇帝就要跟着羅汝才後面下葬,而皇帝的陵墓,工程浩大,動則佔據一個山頭,紫金山也不是什麼大山,在風水上,又被明孝陵奪去不少。

恐怕後世諸帝包括羅玉龍在內,都不好安置。

只是羅玉龍也絕不能將明孝陵給起了。故此想了想,說道:“如今陵墓還沒有開工,暫且定下來吧。等等再說。”

“是。”錢謙益說道:“以臣的意思,將大報恩寺納入皇家供奉,陛下暫且在此處停靈,等陵墓修建好下葬。至於位置,殿下回南京之後,再細細尋找不遲。”

帝王陵墓從來是一個大工程,縱然羅玉龍消減一些開支,也絕非一兩日就能修建好的。

大夏立國不過數月,即便加上入主江南的時間,也不過一兩年而已,這樣的大工程哪裡來得及做,而且也沒有銀子做。所以說,羅汝才死後,恐怕要停一兩年才能下葬。

要等陵墓修建好。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而且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

羅汝才點點頭說道:“好。就這樣辦吧。”

錢謙益說道:“陛下後事,也就這些了。不過有最重要的一項,要殿下留心纔是。”

“還有什麼事情?”羅玉龍說道。

錢謙益說道:“就是大夏江山社稷。”

羅玉龍心中一直憂慮的就是這個。此刻聽錢謙益提出來,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說道:“錢先生有何教我?”

錢謙益心中一動,此刻他纔算是真正走入大夏權力核心,之前權力再大,也不過是執行層面而已。

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五章 猛鎮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十九章 敵襲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十一章 夜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
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五章 猛鎮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十九章 敵襲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十一章 夜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