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

?

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

大庭廣衆之下,有些話不好說。大宴散後,羅汝纔將自己的親信全部給叫了過來,比如他的子侄部將,乃至吉先生,羅戴恩,甚至連張軒也被拉過來列席。

原本是唐王書房之中,此刻有十來個人就坐。這是曹營之中最核心的人員。即便是羅玉鳳也沒有資格在這裡,她雖然地位很高,但是畢竟是一個女人,從來是上不了正式場面的。

“今天闖將派人來,我看黃虎有些不情願。他是決定不會去與闖將合營的。我們要不要與闖營合營啊?”羅汝才說道。

“聽掌盤子的,掌盤子說合營,那就合營,反正與黃虎合營,與闖將合營,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羅戴恩說道。他雖然能力不足,但是資格很老,故而他搶先發言,在羅汝才面前刷存在感。

羅汝纔看向羅玉龍,羅玉龍說道:“聽爹爹的。”

羅汝才的眼睛之中閃過一絲失望,不過,他自己兒子是一個什麼樣子,他豈能不知道,只有微微一嘆,什麼也沒有說。隨即他的目光轉向張應元。

張應元算是羅汝才外系大將之一,他沉吟一會兒,說道:“以末將的意思,我們不要去與闖將合營,這個時候正是闖將自滿得意的時候,我們即便是去了,又何以自處,是如同現在與黃虎平起平坐,如此一來,與黃虎合營,又有什麼區別,如果爲闖將之下,豈不是更不如意,如此何必去合營啊?”

“是。”武將這方面紛紛點頭。

羅汝才微微頷首,這也是他所想的一部分。

羅汝才問吉珪道:“吉先生意下如何?”

吉珪沉吟一會兒說道:“大人,以學生的意思,這與誰合營,要看我營的實力,闖將如今威望大勝,只是派一使節來召,我們就過去的話,不啻於自輕自賤。又如何能讓闖王重視,且看黃虎的態度,他對闖將並不懷多少好看,如果一走,會不會與黃虎反目成仇?所以,學生的意思,不能現在合營。不過,黃虎日益驕橫,想讓我曹營列爲下屬的意思,也很明顯了。即便是現在獻營的實力,也在我曹營之上。故而想與黃虎長久合作下去,大人就想思考,這平起平坐的地位,要不要保留下去了。所以,還請大人早做打算。”

吉珪字裡行間的意思,投奔李自成,但是現在不是時候。

張軒低頭不說話,心中卻有些鄙視羅汝才的手下們,他們在戰場上能征善戰,比張軒高明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在天下大局眼光之上,卻是渾渾噩噩,幾乎都是鼠目寸光,提的是什麼主意啊。

洛陽,襄陽,南陽,三座府城在一兩個月之內,相繼淪陷,再加上河南百姓紛紛從賊,而不從官,這已經說明,義軍的形勢發生了轉折,如果義軍以前是爲吃飽飯,爲了活下去,被官軍追得到處跑,但是現在已經到反客爲主的局面。

從求生乞活,到了爭霸天下的階段了。

現在羅汝才應該想的是,如果以後數年的爭霸天下之中,搶佔先機,從此分析,而不是糾結於合營,和與誰合營。

如果讓張軒出謀劃策,就讓他立即與李自成合營。無他,不是爲了李自成,而是爲了河南。

崇禎年間,先是陝西受災嚴重,而現在卻是河南受災最嚴重,即便是比較靠南的南陽,也是撒下一把糧食,就有無數百姓來當兵,如此正是合義軍發展,李自成能在一兩個月之內,暴兵百萬,正是因爲河南對義軍來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立即挺進河南腹地,纔是一等一的要事,不要讓李自成獨佔,這纔是最緊要的事情,而不是別的。

不過,張軒新進之人,纔不敢亂說話,一不小心說錯話了,誰也救不了他。

“報,八大王來訪。”一個士卒說道。

羅汝才只好終止了會議,出去與張獻忠在客廳說話了。

“黃虎啊,這麼晚了,你來找我幹什麼?”羅汝才一副剛剛睡醒的樣子,好像剛剛與部下連夜商議的人,不是他。這一問,幾乎有幾分明知故問,張獻忠定然是想辦法,留住曹營,而不是讓曹營離開他,去投奔李自成。

“羅兄。”張獻忠也裝着不知道這一點。說道:“我有一大好消息來告訴你。。”

“卻不知道是什麼好消息啊?” 羅汝才說道

“楊嗣昌已經吞金自殺。”張獻忠說道。

“好。”羅汝才說道:“的確是好消息,凡是我們感到棘手的人,崇禎老兒就會替我們殺了,實在是太好了。”

張獻忠陡然大笑,覺得羅汝才說的妙極,但是未必沒有道理。

盧象升看上去是戰死的,其實被崇禎給弄死的,還有陳奇瑜多麼厲害的人,逼着義軍車廂峽大敗,結果被下詔獄論死了,等等,簡直數不勝數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黑色幽默,但是這個冷笑話,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上演。

張獻忠笑過說道:“如今楊嗣昌一死,湖廣方面羣龍無首,正是我們下手的好機會,我決定了,先東進,甩開左良玉,然再南下湖廣。”

羅汝才說道:“爲什麼不在河南?闖將能在河南暴兵百萬,我們反而南下湖廣?”

張獻忠正是因爲李自成在河南,纔不願意在河南久留,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是也。張獻忠沒有臣服李自成的意思,自然是離李自成遠一點好。但是這一層意思卻不能說。

“闖將也出息了,號稱闖王了。”張獻忠說道:“你不知道朝廷那德行,他做的如此大事,定然會招到朝廷的重兵圍剿,如果與李自成合兵一處,恐怕要與官軍硬拼了。即便李自成號稱百萬之衆,但是能打的也不過三五千而已,卻要養活百萬之衆,恐怕到時候軍中連糧食都配不齊啊。而湖廣就不一樣,朝廷重兵屯於河南,我們正好在湖廣大展神威,湖廣熟,天下足,到了湖廣,還怕沒有糧食嗎?再加上楊嗣昌一死,南邊沒有人主持大局,豈不是你我兄弟縱橫之所?”

張獻忠所言不是沒有道理的。

入河南是民心,入湖廣是有糧食。只是他還將思想留在流寇之上,他只覺得官軍哪裡弱,哪裡富,就往哪裡流竄。不得不這種想法卻正好打中了羅汝才。。

是啊,河南有什麼好的,河南人餓的都人吃人了,哪裡有湖廣好啊,湖廣熟天下足,去了湖廣一定能讓兄弟吃飽飯吧。

沒有捱過餓的人,從來不知道飢餓是什麼感覺,羅汝纔對此都已經有心理陰影了,聽張獻忠這麼一說,原本偏向與李自成合營的想法,也慢慢打消了。

“好,如此你我聯手,將湖廣鬧一個天翻地覆。”羅汝才說道。

曹營大事從來是羅汝才一言可決,羅汝才這邊答應下來,就沒有什麼反覆的地方了。第二日就招來何英,婉拒了李自成的招攬,並贈送金銀,打發何英離開。既然決定下了目標,也沒有在南陽久留的心思,於是乎下令曹營各部準備拔營。

但是拔營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

那就是平城。

所謂的平城,就是將南陽城的城池全部給拆除掉,義軍攻城不行,是衆所周知的。不拆了城池,將來再回來,也會成爲義軍的障礙。只有拆掉,才讓官軍無法龜縮。只是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

這事落在張軒的頭上了。 讓張軒忙的腳不點地。

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章 立威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章 成軍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章 綠帽子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章 下蕭縣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
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章 立威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章 成軍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章 綠帽子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章 下蕭縣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