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

第七十九章劉承胤

高一功目光落在苗進身上,說道:“對面的將領,是誰?是曹大,曹大一行是張軒的左右手,今日你的表現落在曹大的眼中,就是落在張軒的眼中。”

“你說,張軒當如何看我們?”

苗進立即感受到了壓力,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高一功的壓力,還有身邊諸多將領的壓力。在此刻看來,苗進的行爲根本是妨礙大家的功名之路,態度自然與剛剛不同。

苗進張張嘴,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只能低頭說道:“末將死罪。”

高一功嘆息一聲,上前幾步將苗進攙扶起來,說道:“你我多年兄弟,還真能讓你死不成,我給你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帶領本部人馬,再攻夏軍營寨,如果此次不成,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

苗進抱拳說道:“末將明白,請侯爺放心。末將此去,不破營寨,就不回來了。”

高一功看着苗進的背影,喉頭微微一動,卻沒有說什麼話。因爲他知道,苗進大概率回不來了。

曹宗瑜的營寨,是哪個容易攻破的。他就不會被張軒信重了。

不過一會功夫,苗進帶着士卒再次衝了過來。

只是因爲之前沒有想過一定要攻下此寨,不管是高一功還是下面的士卒,都沒有想過,故而攻城器具嚴重不足。

這一戰苗進固然免盔赤膊上陣,頗有幾分老秦人的風範,不過,即便如此,面對堅固的寨牆,已經密集的火炮,嚴陣以待的士卒,也不過是悲壯的徒勞而已。

長沙附近的戰場分爲三處,不過由於彼此之間的通信配合等等問題。雙方發動的事情,不一樣,湘江以西是最後發動的。

但並不是最早結束的,最早結束戰鬥的是劉承胤。

過萬騎兵往復廝殺。讓羅岱覺得好過癮。

說實話,自從渡江以來,就很少有這樣純騎兵的對戰了。羅岱殺的起性,乾脆帶着本部親兵殺了過去。

一是各部騎兵幾乎失去了指揮,都是分做數百,或者百餘一部,反覆廝殺。

這一戰最顯眼的兩位,就是焦鏈與馬三寶了。

不過,馬三寶有些吃不消了。

他畢竟已經在陣前連戰三將,而今又與焦鏈往復廝殺,不管是體力,還是馬力都有幾分吃不消了。

就在馬三寶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焦鏈卻退下來。

劉承胤派人將焦鏈叫了下來。

焦鏈見到劉承胤的時候,劉承胤渾身浴血,一根長長的鐵棍斜提着,上面有些紅色的白色的東西,順着鐵棍向下面流動。

顯然是人的腦漿血液。

剛剛劉承胤也沒有沒有閒着。

“大人,有何吩咐?”焦鏈拱手說道。

劉承胤說道:“你來的正好,我要你帶人將各部收攏過來,準備撤退。”

此刻雙方士卒幾乎混戰在一起了,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撤退也並不是好撤退的,故而劉承胤纔派焦鏈去做這一件事。

焦鏈聽了大吃一驚,說道:“將軍這如何是好。陛下還在北邊奮戰,我們就這撤退了,置陛下於何地?”

劉承胤眼睛微微閃過一絲寒光,隨即又這遮掩過去了,說道:“你有所不知。我們這一部騎兵乃是陛下糾結全國騎兵而爲之,舉國上下也不過這數千騎而已,萬萬不可有失的。今天你在戰場之上,我問你,在你看來,今日還有勝算嗎?”

“這----”焦鏈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正因爲他在戰場之上,才分外瞭解戰場局勢。明軍的騎兵其實抵不過夏軍的騎兵。不管是從經驗上,搏殺上,配合之上。即便在個人勇武之上,焦鏈也不得不承認,對面的馬三寶並不下於他。

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當初曹營騎兵天下精銳,雖然而今曹營精騎一點點的被消耗掉,甚至曹營的兵力的主要構成,也從騎兵轉化爲步卒,這種轉化在夾雜在夏軍大擴軍之中,不知不覺之間,就已經成爲定局。

但是曹營精騎的根基尚在,當年的老人還在,戰鬥力不敢說沒有下滑,但是決計比隆武東拼西湊的一點家底要強。

“有一件事情,我要告訴你,長沙一旦事不可爲,陛下南遷,還需要我們護送,故而事既然不成,我們一定要保存力量,以圖後舉。”劉承胤說的好像卻有其事。

焦鏈一聽,立即說道:“屬下不敢誤朝廷大事,屬下這就去辦。”

劉承胤目送焦鏈離開,臉色一點點的陰沉下來。

劉承誼說道:“大哥,此人要不要----”他將手放在脖子上微微一動,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樣子。

劉承胤一擺手說道:“不可。如他這樣的人不少,你能殺一個,能殺一百個,能將人全殺了嗎?即便將人全殺了,我又去用誰?”

劉承誼是劉承胤的本家兄弟,有些焦急的說道:“那麼大哥準備怎麼辦?”

劉承胤微微一笑,說道:“他們想要皇帝,給他們一個皇帝就是了,永明王不是在衡州嗎?”

劉承誼心中一動,說道:“協天子以令諸侯?大哥高明。”

劉承胤微微一嘆,說道:“其他的事情再說吧,先過了眼前這一關再說吧。”

這一句的的確確是劉承胤的心理話。

劉承胤是南京市井上廝混過的人,倒是有一身勇力,從軍之後,逐漸爬到這個位置上,這還是他死命的巴結何騰蛟,與何騰蛟成爲兒女親家的緣故。

不過,不要高估劉承胤的道德觀念。

在他看來,亂世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兵權,而這數千騎兵,就是他最重要的本錢。因爲是騎兵,雖然只有數千,但是發揮好了,能發揮出數萬人的戰力。特別是在騎兵稀少的南方來看,尤其寶貴。

固然這一支騎兵,是隆武與何騰蛟互相妥協,各自下了血本的成果,但是在劉承胤看來,到了他手中,就姓劉。

在隆武看來,爲了勝利將這一支軍隊打光都無所謂。但是對劉承胤來說,卻是萬萬不能的。

而且軍隊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難免在戰鬥的時候挑挑揀揀。對於今日的戰事來說,在劉承胤看來,長沙城下一戰就算是打贏了有怎麼樣?今年將張軒擋回去了,那麼明年,後年?

南明小朝廷的潰勢,太多的人能看的出來了。

劉承胤緊握軍權,未必不是想如高一功一般,在複雜的局勢之中保全自己,最好再更上一步。

至於到時候怎麼做,他眼前就有一個現成的籌碼,就是在衡陽的永明王。

說起永明王,大家都不熟悉。如果換一個名字,大家都熟悉,那就是永曆皇帝,永曆是萬曆皇帝一脈,最爲親近的一支了。

縱然隆武已經安排了自己弟弟去廣州,以備不測。但是隆武自己的位置都不是那麼穩固的,他再傳給自己弟弟,未免太相當然了。

劉承胤想來,自己有兵,抓住永明王這個大義名分,再糾集一些廣西本地士紳,未免不能將永明王扶上皇位。

要知道廣西一帶因爲靖江王之亂,可被隆武打壓過,政治打壓很容易牽連不少人。

倒是如果能割據兩廣爲王,也不錯,即便不能他也可以將新皇帝獻給大夏,換一生功名富貴。

可謂進退如意。怎麼想都比在這裡打生打死,換一個渺茫的希望要好的多。

劉承胤的如意算盤打的挺好的,只是他渾然忘記了,他的所有算計都有一個前提,就是隆武之死。

或許在他的心中,隆武帝早就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六章 病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章 成軍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
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六章 病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章 成軍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