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議政

不過片刻,順治小皇帝,在太監的攙扶之下,坐在龍椅之下。

諸王紛紛行禮,不過,有兩個人不用下跪,自然是多爾袞與代善,代善是因爲年老,黃臺吉早就不讓他行禮,而多爾袞則是名位加身,皇叔父攝政王,獨攬大權,幾乎將整個清廷大權都攏在手裡了。

他自然不會對順治小皇帝行禮。

“諸位叔王請起。”小皇帝說道。

這是他小皇帝所說的第一句話,但幾乎是唯一有用的話了。

諸王紛紛起身,行禮過後,就開始議事。

這個乾清宮偏殿,位置不大,也不過比尋常人家的客廳大上一點,小皇帝的書桌之後,還有一層簾子,有一個人影坐在後面。隱隱約約看上去是一個女人,卻什麼也不說話。空間就更小了。

豪格第一個發聲,說道:“襄陽之戰,損兵折將,卻不知道八叔,十叔給個什麼說法?”

豪格的聲音迴盪,首先應對的是多爾袞,多爾袞正在喝茶,聽了豪格的話,“啪。”的一聲,將茶蓋砸在茶碗之上,遮住了嫋嫋煙氣,說道:“肅親王,你要什麼說法,這一件事情,不是早已說過了嗎?”

“英王與豫王,在襄陽城下,雖然有些損失,但西進千里大破闖營,收納西北之地,這種不是錯的,不過是功過相抵而已。”

多爾袞一接到前線的戰報,就已經開始處置了。

這樣的事情,他知道是瞞不住的。畢竟損失這麼大,總要給個說法,早早就處置了。所謂功過相抵,其實還是庇護他兩兄弟,畢竟兩人都是親王了,封無可封。

千里征戰,破城無數,手中早已富的流油。

多些賞賜,少些賞賜,都是沒有什麼意思。

“功過相抵就行了?”豪格說道:“八叔,與十叔可是折損了不少八旗兒郎,這一段時間,內城之中幾乎是家家戴孝。數日之前,圖賴也沒了。這樣損失,乃是太祖起兵以來所無有的。九叔就這樣高高舉起,輕輕的放下。可對得起戰死的八旗兒郎。”

“你想怎麼樣?”阿濟格說道:“打仗那有不死人的。”

“是,打仗沒有不死人的。”豪格說道:“但是我大清軍法如山,敗軍之將,決計不是如此處置的。”

“你---”阿濟格說不過豪格,手一摸就想拔刀,卻摸了個空。

豪格冷笑道:“怎麼八叔還想君前漏刃---”

“住口。”多爾袞按住了阿濟格。他心中有幾分惱怒,對於豪格的責難,他早有準備,決計能壓下去,卻不想阿濟格什麼也不說,就想動武,和以前一樣沒有腦子。

“好了。”代善輕輕咳嗽了兩聲,說道:“不要再說了,老八,老十,雖然在襄陽城下打的不好,但畢竟征戰萬里,擴土數千裡,還是有功勞的。”說到這裡,代善話音一轉,說道:“當然了,這麼多八旗子弟損傷,總要給個說法的,以我看,就罰俸吧。”

多爾袞冷冷的看了豪格一眼,目光之中的意味不言而明,說道:“既然二哥難得開口,我又怎麼能駁二哥的面子。就這樣辦吧。”

反正真正的滿清權貴,有幾個是靠俸祿活着的。

罰俸不過是象徵意義上的而已。表明一個認錯態度,對阿濟格與多鐸來說,根本無足輕重。

這一件事情就這樣了結了。

珠簾之後的兩位太后,一位是母后皇太后,一位聖母皇太后。而聖母皇太后布木布泰,就是後世所說的孝莊皇太后,當然現在不能這麼說,孝莊是諡號,也就是死後才稱呼的。

布木布泰心中微微搖頭,看了一眼一邊的姑姑。

母后皇太后就是黃臺吉的皇后,也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她對豪格有些失望,看上去氣勢洶洶,其實毫無力度,這樣的攻擊根本不能損傷多爾袞分毫。

隨即外面到了下一個議題。代善說道:“老十,你說說南朝的事情。”

“好。”多鐸說道:“南朝乃是羅汝才所開創,不過,新近有一個好消息,就是羅汝才已經死了,傳令給他的兒子羅玉龍,這羅玉龍是龍是蟲,能不能掌控南朝,還是一個問題。想來一兩年之內,南朝內部都理順不了。隨意今後兩年,不用太過擔心南朝。”

隨即多鐸將戰事的經過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道:“南朝所用,鐵模鑄炮法,鑄造火炮非常便捷,這也是紅夷大炮無功的原因所在,南朝火器之利在我等之上。”

“騎射纔是我大清之本。”多爾袞說道:“南朝人怯用火器,又不是一天兩天了。”

多爾袞雖然這麼說,但是他私下了培養鐵模鑄炮法的工匠,卻是非常用心。不得不說,崇禎給滿清留下一個非常好的底子,別的不說,北京城之中的工匠誰平,遠遠不是遼東可以理解的。

消化這個技術的速度也是相當快,這本來就是一張窗戶紙而已,甚至只需提出這個思路,剩下的北京的工匠自己就能做出來。

“那南朝的士卒如何?”濟爾哈朗問道。

多鐸沉吟一會兒,說道:“南朝士卒魚龍混雜,有闖賊殘部,也有前明降軍,不過,與我對陣的南朝鄭國公本部人馬來說,稱得上‘堅韌’兩字。”

雙方糾纏近一個月,圍繞峴山這個小山頭,進攻反攻,持續不斷的投入,夏軍雖然落於下風,但是依舊能夠跟上清軍的節奏,就說明,或許清軍更強悍一些,但是彼此之間的差距,還沒有到一觸就潰的地步。

在坐各位,都是清軍最傑出的將領,或許有一些將領因爲身份地位的原因,在外面等消息而已。

這一批人就是支撐起滿清這個政權的核心。

這些將領跟着老奴,黃臺吉兩代君主,從一個勝戰到另一個勝戰,養出來的。氣質與其他軍隊不同。他們自然懂得多鐸口中,得道:“堅韌”兩字有多麼難得。

多鐸是一個極其驕傲的人,尋常都不夸人的。

“咳咳。”代善咳嗽兩聲,說道:“南朝堅韌也好,火器犀利也好,我大清佔據北方,已經夠了,剩下的徐徐圖之,用不着那麼着急。”

代善的話,代表着很多滿洲老人的意見。

能得到整個大明北方,已經是很多人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了,滿族所有人加起來不過百餘萬人而已,徵召的精兵不過十二萬而已。再多就要老少盡徵了。位於值得誇獎的是,八旗精兵幾乎上都是脫產武士,家中有田地,即便一小卒,家裡也有很多漢人奴婢。再加上面發的餉銀。在這樣情況待遇養出來的士卒,自然要比別人戰力強。

縱然多鐸說南朝士卒堅韌,但是很多滿洲將領眼中,他們決計比不上八旗精銳。

濟爾哈朗說道:“禮親王此言差矣。混元一統,宇內爲一,是先帝是宏願,豈能說放棄就放棄?”

多爾袞說道:“鄭親王所言極是,前明每年從江南運來四百萬石糧食,一百萬兩金花銀,維持京城用度,北方維持,全賴江南,如果沒有江南錢糧。北京物美能養多長時間,還是很難說。”

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出乎預料的意見一致起來。

不管是奉先帝之遺志,還出乎現實需要,或許北方不至於不能立國。但是現在情況少了江南的物資,清軍的財政已經很有問題了,如果不是李自成留給他們的六千萬兩白銀還沒有花完。清廷早已支撐不住龐大的戰爭開銷了。

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章 岳陽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二十章 伏擊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章 奪門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九章 搬家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五章 離京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章 伏擊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
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章 岳陽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二十章 伏擊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章 奪門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九章 搬家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五章 離京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章 伏擊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