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

倒不是馬鑾看穿了許都的意圖。而是馬鑾看穿了自己的成色。

張軒不記得馬鑾,但是馬鑾卻記得張軒。

鳳陽城下的戰事,是馬鑾永生不能忘記的,而張軒卻很少記得,他攻鳳陽的時候,是誰在守城,或許當時記得,時間一長也就忘記了。

鳳陽一戰,是馬鑾人生之中的轉折點。

之前爲馬士英率領親兵。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他也沒有多上心。心中還存在待平賊之後,參加科舉,金榜題名的想法。但是而今殘酷的現實,讓馬鑾放棄了所有的幻想。

一心撲到了帶兵之上,特別是就讓岳陽知府以來。更是苦心經營。

因爲他知道,他守岳陽,所守護的不僅僅是大明朝廷,還有他馬家的榮華富貴。他統領岳陽大軍,是馬士英擔任首輔的重要支撐,甚至可以這樣說,岳陽一敗,馬士英本來就岌岌可危的位置,定然會被何騰蛟所替代。

所以,他不敢輕舉妄動。

而且他更明白,現在明軍不是當初的明軍了。現在的岳陽軍,決計比不上當初的鳳陽軍的。

當初的鳳陽軍之中,還有黃得功如此猛將,其他如同劉良佐,劉澤清,也算是合格的將領,而岳陽軍大多少成軍不過半年多,按大明軍隊的德行,恐怕連野戰列陣,還沒有訓練好的。

再加上對張軒深刻印象。

所以馬鑾的計劃就是死守,守住岳陽城就是大功一件,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其他軍隊了,比如高一功部,再加長沙的軍隊。

所以,夏軍一來,馬鑾就飛快的上書告急,然後收留各地兵力,死守岳陽,已經岳陽周圍的兩三處要點,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一點動靜,縱然許都恨不得在腦門上掛一個標籤,上面寫着:“來打我啊。”

不得不說,不怕聰明人自作聰明,就怕笨人的笨方法。

馬鑾如此一座,看上去怯懦無比,但是岳陽城一日不行,張軒一日不敢入湖南。算是卡住張軒了。

就在馬鑾一心做茅坑中的石頭,各方也接到了岳陽城的軍報。

首先做出反應的是高一功這邊。也就是隆武新近賜名的忠貞營。

忠貞營的駐地,本就是在夏軍與明軍交界附近,甚至高一功搶奪的不少地方,還都是岳陽府的管轄範圍之內,從高一功駐地向東一二百里,就能到達岳陽城。

可以說,是距離最近的軍隊。

遇見岳陽的求援信。

文安之立即來見高一功,李過,黨守素喪人,說道:“三位侯爺,岳陽告急,而長沙也就急令,請忠貞營救援岳陽。還有馬大人書信,與陛下的私信。”

李過與黨守素都看向高一功,高一功接過書信,看過之後,遞給了李過與黨守素。說道:“我等爲陛下守邊,救援之事,自然是刻不容緩了。不過軍中糧食短缺,大軍行動日耗千金----”

文安之一聽,就明白,說道:“陛下已經下令,長沙撥給忠貞營,十萬兩軍餉,而常德府協餉十萬兩,這二十萬兩。”

有些人覺得二十萬兩似乎很少,其他除卻江南一帶,尋常省份的賦稅,一年能有七八十萬兩,就不錯了。二十萬兩銀子,已經是長沙方面能支出最大數目了,否則也不會讓常德府協餉十萬兩。

以長沙這邊財政緊張程度,這十萬兩銀子,只能是臨時加徵的賦稅。再加上大明朝廷的陋習,幾乎是層層加碼之下,讓民間充滿了火星。

“好。此事暫且應下了。”高一功說道:“只是事關重大,何時出兵,還要商議一二。”

高一功送走了文安之之後,說道:“這一次去救援岳陽,我們誰去?”

李過皺眉說道:“不能都去嗎?張軒小兒不好對付,他這次帶來的都是他的舊部,不下於老營將士,而今我們一起出徵。還有勝利的把握,如果分兵前往,恐怕----”

高一功說道:“我看朝廷的意思,這一次也沒有想全殲張軒的意思,再加上岳陽地勢,只需死守一兩月。張軒久攻不克就會退去。”他聲音微微一頓說道:“我這麼多天一直在想,爲什麼我闖營落到如此地步,而曹營卻如此興旺發達。想來想去,就是我闖營沒有一地作爲根基。不過流寇而已,所以我想留下來鎮守轄地。李兄,你帶兄弟們去岳陽吧。”

“高將軍。”黨守素說道:“如此不好吧。”

高一功說道:“沒有不好的,朝廷這一次下血本給了二十萬兩銀子,但是二十萬兩銀子夠做什麼,分給兄弟們,每人不過幾兩銀子而已。朝廷一斷糧餉,我們就支撐不下去了。這種受制於人,我不想繼續下去,不管怎麼說,都要爲兄弟們留些後手。”

一時間,李過與黨守素沉默了。

他們雖然與長沙方面和解了,甚至都受封侯爵,而且還有固定的軍餉開支,似乎看上去一切都好。但是實際上,縱然有隆武的支持。闖營與官軍格格不入的氣氛,並沒有太多的緩解。

最明顯的就是常德府了。

常德府對北邊的警戒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不過隆武對他們如何推心置腹,但是隆武卻不能控制所有人的思想。大部分大明士紳官軍,對高一功等人都是非常排斥的。這種孤立影響到了忠貞營方方面面的。

可以說,高一功覺得一旦在岳陽之戰中損失太大,估計長沙方面就要對忠貞營動手。甚至忠貞營一直勝利下去,當天下定鼎那一天,朝廷也未必能容得下忠貞營。

崇禎之死,是闖營與朝廷之間,永遠的心結。只能暫時遮掩住,但是解不開的,縱然能解不開,大家也不相信。

隆武或許不想,有什麼做皇帝也違逆不了大事。

高一功現在就有些後悔了。後悔當初沒有投奔夏朝,最少不會如現在這般尷尬。也是因爲如此尷尬的局面,高一功越發想自立,對剛剛佔領的這十幾個縣,非常上心,想要好好經營一番。

“好。”李過說道:“這一次我去,只是,僅僅我與黨將軍聯手,實力未必夠。”

高一功說道:“我只留本部人馬在此,剩下的都跟着你們出征。”

高一功本部人馬有三萬上下,剩下的全部給李過統率,大概有六七萬之多,不過除卻李過本部,與黨守府本部人馬之外,其他各部的戰鬥力都或多或少成問題。

不過,正如之前文安之所言,能跟着高一功千里跋涉下來的軍隊,那麼僅僅是一民夫,在體格上都差不多。否則根本撐不下來,再加上這一段是休養了,這些人倒是有一戰的本錢。

忠貞營大部人馬,加上岳陽本部人馬,要在十幾萬上。對夏軍就有很大優勢了。

而且這不僅僅是所有的援軍,此刻長沙也在動員兵馬了。

長沙皇宮之中,隆武深吸一口氣,平穩自己的呼吸,說道:“章督師那邊沒有辦派一些援軍嗎?”

何騰蛟說道:“陛下,不能。夏賊張應元最近頻繁調動,似乎有西進之意。臣以爲章曠那邊最好不要動用了。”

南明各部官軍之中,最能打的官軍,就在章曠手中,這些官軍原本是長沙府守軍,與張獻忠交過手。只是一直在與張應元對峙,張應元也是應張軒的要求,呼應他。

縱然南明方面決定很可能是假的。但也不能不防。

“如此一來,就只能動長沙守軍了。”隆武說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五章 峽石城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章 瑣事第十六章 決戰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四章 填壕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章 家事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一章 我爲魚肉
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五章 峽石城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章 瑣事第十六章 決戰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四章 填壕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章 家事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一章 我爲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