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

?

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

曹宗瑜將一個包裹放在桌子之上,猛地解開,一錠錠銀子在火光的照耀之下,燁燁生輝。

“這裡有四百兩銀子。”曹宗瑜說道:“這四百兩銀子都給你,明天晚上,我要看見足夠的人手。”

曹鐵說道:“這四百兩銀子,大概能換來一點糧食,只要有糧食,就有人手,不過大公子想要做什麼?”

“打破城池,我要程文英好看。”曹宗瑜惡狠狠的說道。

南城門處的喧鬧之聲,很快就消停下去了。而在南城門消失之前,曹宗瑜就已經回來了。 他一進來,張軒就迎了上去問道:“情況怎麼樣?”

曹宗瑜說道:“放心吧。都已經安排好了。一兩日功夫,就能聚集一批人手,不過,現在我們如何與外面聯繫啊?”

南城門這一處戲,打到了裡應外合要害之處,現在城門緊閉,雙方根本沒有內外交通的可能。雙方失去聯繫之後,不能相互配合的話,如何才能打破城池。

張軒想了想,說道:“如今之計,只有想辦法打通程文英的關節了。我們還有多少銀子?”

曹宗瑜說道:“大概還有百餘兩。”

張軒在房間之中,緩緩的踱步,說道:“我也許可以給他畫上一塊大餅。”

義軍營帳之中。

“昨夜南陽南門出想喧鬧之聲,孩兒派人偵查,發現官軍在城門外點火,並大做喊殺之聲,城中也有動靜,今天就有數百顆頭顱掛在城門之上,想來我們的人都已經完了。”羅玉龍說道。

“有張軒的人頭沒有?”羅汝才揉了揉眼睛說道。

“沒有。”羅玉龍說道。“父親大人,這南陽城畢竟堅固,我們還是繞城而走吧。”

“不行。”羅汝才說道:“張獻忠能打下襄陽府,我曹操豈能連南陽府都打不下來啊?”

比起襄陽府,南陽府要比襄陽府差上一大截。

“可是。”羅玉龍說道:“襄陽府是出其不意纔打下來的,南陽府已經有了防備,還有孩兒打聽到,現任南陽知府是老相識,顏日愉。他不是一個好相與的角色。”

羅汝才一聽顏日愉這三個字,心中就有一種怒火爆發出來,他還想起當初敗給顏日愉的一幕,不過,羅汝才很快就將這一股怒意給壓制下去了。

如果意氣用事,羅汝才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

他知道南陽是一塊硬骨頭。但是羅汝纔有他不得不打的原因所在。

那就是張獻忠。

張獻忠與羅汝才之間,似乎親密無間,宛如一體,但是畢竟不是一體,即便是一體,彼此之間還是有齷齪的,更不要說兩支義軍的聯軍。

張獻忠又是那一種得志便猖狂的人。

羅汝才明顯的感覺到,張獻忠要插手自己營中安排。張獻忠有意將兩軍合併,雖然速度不快,但是已經有這個苗頭了。

羅汝才也不是願意臣於人。即便是張獻忠。羅汝才雖然沒有想當皇帝,但是他麾下的實力,精銳部隊並不必張獻忠少,羅汝才哪裡願意給張獻忠伏低做小啊。

故而,羅汝才一定要打南陽,也是有給張獻忠示威的意思。只是羅玉龍卻始終不明白這一點,讓羅汝纔看得生氣之極,說道:“賺不了城,就強攻,總之,這南陽城是一定要打下來的。”

羅玉龍滿心的疑惑說道:“是。”說完,就要下去安排。

“回來。”羅汝才說道:“你妹妹問起張軒,要瞞着她。”

羅玉龍一想起羅玉嬌的樣子,心中暗歎一聲,說道:“妹妹死了心的想嫁給那個臭小子了,如果這小子回來了,就按妹妹的意思來吧。”

“少廢話。”羅汝才厲喝道。

“是。”羅玉龍不敢與羅汝才頂嘴,答應一聲,立即離開了。

“哎,兒大不由爹啊。”羅汝才嘴裡喃喃道。

南陽府縣衙之中。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大人昨夜一舉圍剿城中流寇同黨,保南陽城轉危爲安,實在是大人之力。”張軒笑眯眯的說道。

“侯公子繆讚了。”程文英說道:“這乃是顏大人籌劃之功,本官又豈敢居功啊?”

程文英覺得經過昨夜一回,城中流寇的同黨都清理的差不多了。而且也有幾個活捉的。這些人也沒有什麼頑強的意志,落在官府之中,三下兩下就全部招了。

並沒有其他同夥,也沒有供出來侯茂生。

如此一來,程文英覺得侯茂生的嫌疑就減輕了很多。程文英也不願意得罪侯茂生身後的左良玉與歸德侯家。對侯茂生的態度也就好了幾分。

“大人,學生此來,是有事相求的。”張軒臉色帶這輕笑說道:“說來慚愧,在下讀書不成,得了一個秀才的功名,就再也讀不下去了。”

程文英微微捻鬚,他是舉人出身,對科舉最熟悉了。一聽此言對自己舉人的身份微微有一點自矜。

“不得已。”張軒煞有其事的說道:“族中讓我從武途上尋個功名。”

“賢侄如此文采,走上武途卻是可惜了。”程文英隨口敷衍着,心中暗暗揣摩,張軒到底想幹什麼?

“這世道也亂,多一個武職,也算是保全鄉土。”張軒好像是隨口說道。其實張軒現在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與曹宗瑜反覆排練過的,甚至就連謀求武職的套路,也是曹宗瑜告訴張軒,當初他祖父曹林,就是這個想法。

程文英當然聽不出什麼破綻,河南地面上如此之亂,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謀求一個武職,來保護家小,也是常情。

“小侄,已經打通了關節,只需要一些戰功,報上朝廷,小侄就能在歸德弄一個百戶之職,本來小侄想回到歸德再想辦法。今日卻遇見叔父如此英明神武,小侄想請叔父通融通融,置換幾個軍功。”張軒說道。

程文英哪裡不明白張軒的意思,所謂的置換軍功,很簡單,就是買人頭的文雅說法。

明朝以人頭記軍功。所以這軍功就是人頭。

張軒說道:“叔父給幾個,就是幾個,只是還請叔父妙筆,在奏摺之上附上小侄的名字。”

程文英暗道:“我說這小子,怎麼會如此啊?”

殺良冒功,已經成爲一個習慣了,想要找幾個冒充軍功的人頭,實在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何必要在南陽下手,原來是要程文英的舉薦啊。

程文英再無懷疑之處了。

這正是文官一慣操作手法,自己家推薦自己家的子弟,容易被人攻擊以權謀私,但是別人來舉薦就沒有這個問題,反而叫做同氣連枝。

不過,程文英沒有說話,反而沉默了。

沒有好處程文英憑什麼爲張軒說話啊,程文英是在暗示張軒要給好處。

這就是張軒覺得最難辦的事情。

他沒有錢了。

張軒之所以來給程文英說這個事情,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儘量洗刷自己的嫌疑,另一個原因就是給自己一個離開的藉口,如果張軒匆匆忙忙離開,程文英會懷疑,但是如果張軒託他辦好事情,再離開,程文英反而不會懷疑了。

當然了,說給曹宗瑜的理由,卻是爲了想辦法拖延時間。騙取程文英的信任,只要程文英信任他,即便不能裡應外合打破南陽城,也可以想辦法,殺了程文英,他們再奪門而走。

也算是爲曹宗瑜報了仇。

就在張軒正準備張口的時候,就聽“當,當,當。”的聲音響起,程文英陡然坐起來,大聲說道:“怎麼回事?怎麼有人敲響了警鐘。”

“大人,大人不好,流寇攻城了。”

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五章 離京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五章 高鬥樞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十二章 撤軍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二十四章 勇氣
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五章 離京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五章 高鬥樞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十二章 撤軍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二十四章 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