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後援

第六十八章後援

在很多人的眼中,大夏就是曹營,曹營就是大夏,鄭氏畢竟是外人,有用的時候,拿來用用也就罷了,讓他單獨執行軍事行動,打下來的地方,是曹營,是大夏的,還是鄭氏的。

即便歷次調用鄭氏水師。鄭家的將領很少擔任主將。一般都是水師主將協助主帥。而如果提拔鄭成功。並給予主持一路的資格。不管怎麼說都算得上破格了。

鄭芝龍雖然獻出一百萬兩,但並非沒有收穫。

最少羅玉龍這個命令,讓鄭成功成爲大夏最年輕的將軍之一。如果他在戰場之上,有上佳的表現,說不得數年之內,平步青雲,成爲一方重將。

羅玉龍送走了鄭芝龍。

也找羅玉嬌推了三萬兩銀子。立即督促張質派人轉運一百萬兩銀子,先送一批銀子,並在九江設立糧站,就地購糧,然後轉運到湘江之中。

在九江購糧,也是不得已。

湖北的糧食早就收刮一空,江南的糧食也不過是堪堪自己而已。

羅玉龍遍數大夏境內各地,有糧食的也不過長江中游這一帶,安慶有四大米市之稱,在附近購糧,是最爲方便的。

不過即便如此,這糧食想送到前線,也需要一段時間。消息總要比糧食跑的快。數日之後,張軒就接到這個消息了。讓他立即放下心來。

一百萬兩,不可能全部用來購糧,明朝太平年間,一石糧食三錢銀子,固然在亂世之中,糧食騰高,但也並不會超過,一兩銀子一石糧食。因爲如果再高的話,很多地方就好餓死人了。

雖然大夏征戰連年,讓民間民生艱難。但是最基本的生存還是能保證的。

這一百萬兩銀子,除卻糧食,已經其他後勤物資之外,有很多一筆就是軍餉,與賞錢。

有這一筆銀子打底,張軒算是安心下來了。

張軒推門而出,走在湘江上的沙洲之上,一邊看着渺茫的湘江水,一邊問鄭廉說道:“高一功還沒有動靜嗎?”、

鄭廉說道:“有,馬將軍雖然離開了高一功軍中,但是高一功軍中的分歧並沒救解決。不過,被高一功強壓了下來。高一功修整數日之後,已經今日向東挺進,不過行軍極慢,三十里一紮營,要到長沙,還需要數日。”

張軒皺眉說道:“高一功,也不是庸人,如此拖泥帶水是何意?他不會看不出現在的形式,他如果有心爲隆武效力,早就該到湘江西岸,與隆武夾擊我等。他這樣慢悠悠的,好像郊遊一樣,是做什麼?”

很多時候,誰都知道最優解是什麼,但誰都做不到最優解。張軒純粹以軍事方面考慮,是萬萬不能揣測出高一功的心思。

鄭廉笑道:“國公不知道,我又怎麼能知道的。不過,曹將軍快要到了。曹將軍到了之後,國公就不用操心高一功了。”

張軒聽了微微一笑,說道:“曹兄從來不辜負我,曹兄來了,這提心吊膽的心思,就放下了。”

鄭廉笑道:“國公說笑了,你這幾日,日日高臥,不到日上三杆不起身,哪裡有半分提心吊膽了。”

“多嘴。”張軒說道。

其實張軒並沒有說謊,他這一段時間的確是提心吊膽。他所擔心的,有兩個方面,第一,敵軍兩面來攻,高一功相距張軒現在的位置,不過一百多裡,這樣的距離,張軒從不敢有一絲怠慢。

他跟着張獻忠可是做過,一日夜奔襲三百多裡的事情。

李自成也做過這樣的事情,他又怎麼不擔心高一功故技重施。

高一功如果長沙城中合作,對張軒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而且各府縣亂七八糟的援兵,也越聚越多,似乎張軒在長沙城西多待一日,長沙城中就多出不少援軍出來。

其中固然有不少是濫竽充數的。

但是誰敢說,其中沒有一支如陳藎一般,之前默默無名。打起來才知道非同一般的軍隊?

其二,張軒卻是擔心他麾下的軍隊,他嚴重低估了乘船行軍對他麾下的將士帶來的不安。很多人就是不習慣在船上漂來漂去。張軒在洞庭湖上來回那兩下,在戰術上很漂亮,卻要了不少士卒的老命。再加上連續做戰,他不都不承認,他最能打的士卒,都成爲疲兵了。

而在長沙城下沒有動彈的軍隊,卻是打了敗仗的敗兵。

疲兵加敗兵的組合,本就夠可怕了。張軒還發現軍中有明顯的驕氣。

疲兵,敗兵,加驕兵。

或許是張軒的看事情的角度有問題,但是他明顯的嗅到了失敗的味道。似乎近在眼前。所以他採取的辦法,是鎮之以靜。

面對日益增長的敵人,張軒未必不擔心。但是依舊讓人看到他,不緊不慢的行動,日上三杆才起牀,不過是讓各級將領安心而已。

而曹宗瑜的到來,卻是給張軒解套了。

張軒並不指望曹宗瑜有上佳的表現,只需曹宗瑜帶兵堵住高一功就行了。或者只要高一功所部不干擾到張軒進攻長沙城,就可以先放一放,該因長沙城中的情況,不能再放了。

張軒說道:“繼續說。長沙城中有什麼情況?”

鄭廉說道:“國公,有一則不能確定的情報,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我想國公應該聽一下。”

“什麼情報?”張軒伸着懶腰說道。

鄭廉說道:“長沙城中的明軍可能要出戰了?”

張軒心中一動說道:“出戰?具體怎麼回事?”

鄭廉說道:“似乎是各地的援兵太多了。長沙城之中裝不下來了,不得不分別出城立營。”

張軒聽了就想笑,這個情況,也出乎張軒的意料之外,不過,對大明的組織能力還說,這並非不現實,而是太現實了,想想,從陝西開拔到北京的軍隊,在國內行軍,能讓士卒又凍又餓,以至於譁變。

下令勤王之後,各地勤王軍,根本沒有詳細的安排,來到北京城下,根本進不了城。甚至連糧草都無法供應。

這還是崇禎年間的事情。

而隆武年間的,組織能力只會比崇禎年間的更差,而不會更好。

大明皇帝有下達勤王令的能力,但卻沒有組織幾十個方向的軍隊,同時向京師挺進的能力。而如今隆武政權的命令,到達嶺南都不大好使了,真正動員起來,支援長沙的府縣,衡陽,永州,吉安,贛州而已。來的大多是民夫,看上去浩浩蕩蕩,其實都是樣子貨而已。而且軍紀都很成問題。

朝廷的組織能力不行,再加上軍紀潰散。這樣那樣的問題,最後分開出城安置,也成爲最好的辦法了。

而且長沙城中每日兵力增加,這種感覺似乎給他們不一樣的信心,又確定了高一功並沒有投夏。長沙城中似乎覺得自己有一戰之力。

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得不戰。

畢竟張軒支撐十幾萬大軍,已經吃力到,不得不向後方求援。有了後方一百萬兩軍餉,纔算是安心下來。而殘明的國力遠遠並不如大夏,更不要湖南精華地域淪落了大半。

這種情況下,長沙城之中到底還有多少物資支撐做戰。

張軒雖然不知道,但是以己度人,想來也不會太多的。

就好像是秦趙長平之戰,最後趙國不得不求戰,難道趙王不知道,勝算不大嗎?不過是因爲後方無法支撐這樣的大軍而已。長沙就處於這樣的情況,軍隊戰力不足,就需要多徵召士卒。多徵召士卒,又造成後勤壓力極大。

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五章 離京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章 家事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四章 鄖陽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六章 蕭縣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
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五章 離京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章 家事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四章 鄖陽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六章 蕭縣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