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

夜談三

“曹營上下,能征善戰之輩多矣,但是稱得上智謀之士,不過兩人而已。一是吉珪。吉珪乃山西舉人,這舉人身份,也不是多確定的,不過自稱而已。跟隨羅汝才十幾年了,可以說是鞍前馬後,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他長於庶務,短於謀略,有山西賬房之風,小事之上斤斤計較,但是在大事上面鼠目寸光。不過一賬房而已。”李信在衆人面前堪堪而談,目光與顧君恩對視一眼,李信的眼睛之中有一種我已經看透的感覺。顧君恩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只是那一件事,乃是闖營之中的絕密,李信決計不應該知道的。

李信繼續說得道:“第二就是張軒。”講到這裡,李信不盡有些感嘆,說道:“說起張軒,我有一比。”

李自成說道:“何比?”

李信說道:“張軒可比三國之周瑜周公瑾。”

《三國演義》流傳很廣,東虜都有讀三國學兵法之說。其實文武雙全的人,自古道今說之不盡,但是考慮到李自成的文化程度,說得太深了,李信恐怕李自成聽不明白,所以挑《三國演義》之中的人物做比。

“哦。”李自成說道:“何處此言?”

李信說道:“張軒的相貌就不用說了吧。說一句美張郎,沒有問題吧。”

“不過一小白臉而已。”卻是張鼐酸溜溜的說道。

李自成頓時大笑。衆人紛紛笑道。

“張小將軍。”李信說道:“張軒可不僅僅是小白臉。張軒智謀出衆,當日他與羅汝才所言的明之必亡論,江南根基之策,都是真知灼見。如周瑜建言孫策取江東。而張軒也是善戰之輩,遠得不說,在柿園之役之中,與前日汝寧城下之舉,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今天下步卒,有多少能經得起精騎一衝的?如果僅僅是這樣,還不會讓我以周瑜譽之。但是細數張軒發跡的時間,他是去年二月,在南陽城下開始帶兵,只有五百人而言。不過區區一年有餘,他就有能練就能與鐵騎爭鋒的步卒五千餘。而且張軒所部除卻開始,羅汝才撥了幾個人才之外,根本不假外求,全部是張軒教出來的。就從這一點我可以看出來,張軒絕非區區萬餘大軍可以限量的。如果不加以限制,數年之後,張軒能駕馭數十萬大軍,我也不覺得不行。”

李信此言一出,連李自成都陡然色變。

李自成在亂世之中摸爬滾打,更明白精兵難求

,闖營最精銳的班底,就是跟着李自成在摸爬滾打,生死之中不知道走了多少個回合的老兄弟,以這些老兄弟爲骨幹的數萬士卒而已。能在區區一年有餘的時間內,練出一支,能抵擋精騎衝擊的步卒來,的確有讓人刮目相看的本事。

當日沒有細思,現在想來,虎大威固然有這樣的不足,但是卻是一員猛將,跟隨盧象升與東虜大戰,在盧象升戰死之後,還能自行殺出。這樣的人豈能尋常視之,他率精銳家丁踹張軒的營地,張軒在立足未穩的時候,成功反殺,當日想的是虎大威運氣不好,被火炮所斃。現在想來,面對虎大威的突然襲擊,張軒能在短短時間之內,推倒營帳。營中立陣,那個時候虎大威已經輸了。因爲虎大威突擊的突然性,蕩然無存。

而汝寧南門到張軒的營地不過數裡之地,從張軒發現虎大威出城,到虎大威衝進營寨之中,能有多長時間。李自成忽然想自己那一支步卒能在短短時間之內,從毫無防範到立陣成功。

一時間李自成居然發現自己不敢肯定麾下何人能做到這等事來。對張軒的態度立即變了。

“所以,我才建議先從張軒下手。”李信看着李自成臉上有意動之色,立即乘熱打鐵,說道:“有張軒在,我們所有對付曹營的計謀,都會被看破。而且,我想讓張軒與曹營分開,也爲將來闖王啓用張軒留下一點緩和的餘地。”

“計將安出。”李自成說道。

李信向李自成行了一禮說道:“我詳細研究了一下張軒此人。張軒此人定然出於豪富之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張軒的手。”李信伸出自己的手,說道:“我李信家中也算殷實,但是手上依然有老繭,但是張軒此人的手,可以說是芊芊素手。細嫩之極,比女子的手還細嫩,這說明張軒的身世定然不簡單。他不好財物,所得之物,必分給屬下,立有軍規,行軍吃飯,必士卒吃過,軍官才能吃,軍官吃過,張軒自己才吃,爲人至此,能得士卒之心。聲色犬馬,名刀寶劍,無一不好,唯好讀書。”

“想一想,張軒此人出身富豪。而自苦如此,他是爲了什麼?”李信說道:“他所追求定然是更大的目標,比如說輔佐君王平定天下。但是羅汝才女婿這身份限制了他。”

李信轉過頭問顧君恩說道:“顧先生曾經說過,張軒曾經數次建議羅汝才與闖王分道揚鑣,進攻江南,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顧君恩點頭說道。

李信說道:“這就佐證了我剛剛所說的,羅汝才用一個女兒做了一個好買賣。將一個大才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

“李軍師有所不知。”牛金星出來挑刺說道:“此事並不是羅汝才所爲,而羅汝才之女看上了張軒。”

“那此女定然是一個奇女子,如唐之紅拂女。”李信說道。

“羅汝纔有個好女兒。”李自成感嘆說道。“不過,李先生該說說怎麼對張軒下手吧。”

李信說道:“羅汝才搖擺反覆,張軒一心佐君王平天下,而發現羅汝纔不是自己想輔佐的君王,已經有一些離意了。從張軒與張質聯宗,與袁時中結拜,有非常明顯的紮根河南的意圖。闖王何不幫他一把?”

“幫他一把。”李自成皺起眉頭說道:“你的意思是?”

李信跺跺腳說道:“這座汝寧城,送給張軒如何?闖王可以想任命張軒爲汝寧節度使,讓張軒留鎮汝寧,大軍轉攻襄陽之後,曹營與張軒豈不就分開了。”

“汝寧一地,是我軍將士百戰而下,豈能說送人就送人。”牛金星說道:“如何平將士之心?”

“闖王,河南之難治,如今可見一斑,河南千里沃土,早就一片寨堡,數以千計,想要在河南屯兵積糧,非要將這些寨堡一一拔除而已,此非旦夕之功,必經年累月而爲之,單單看汝寧之現狀,就知道。大如劉扁子,沈萬登,數十寨聯合,小如數百戶結寨。留兵多了,又爲多少能隨闖王南下,留兵少了,則不足以鎮守地方,可問諸將,誰願爲留守?”李信說道。

“如此,張軒可願意留下來嗎?”顧君恩也說道。

“願意,定然願意。”李信說道:“觀張軒在臨潁之爲,就知道他定然願意在外駐紮。”

李自成聽他們幾個說來說去,心中的感覺越來越清晰,猛地咳嗽一聲,說道:“好了。”

所有人一起停了下來,看向李自成。

李自成說道:“你們都下去了,顧君恩你留下來。”

“是。”衆人齊聲說道,隨即退了下去。

李自成對顧君恩說道:“你將這個意思透漏給他,讓他想辦法,探探張軒有沒有這個意思,有的話,讓他幫張軒說服羅汝才,讓羅汝纔有這意願,我好操作。”

“是。”顧君恩說道。

.。www

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十章 綠帽子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八章 局面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五章 猛鎮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八章 局面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
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十章 綠帽子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八章 局面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五章 猛鎮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八章 局面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