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

私下的暗潮洶涌,蓄而未發,但是明面上,李自成胸懷寬廣,對袁時中推心置腹。袁時中對李自成赤膽忠心,而羅汝才義氣深重,三個人好得像一家人一樣。

陳州戰事一瞭解,袁時中就請命道:“闖王欲攻歸德,末將請命爲先鋒,末將在歸德左近縱橫數年,人地兩熟,定然能爲闖王攻下歸德城。”

“好。”李自成自然沒有不允的道理。

這一次不用張軒請命,李自成就將張軒安排過去,作爲袁時中的副將。袁時中挑選軍中精銳萬餘,與張軒部下三千。爲先鋒,出陳州。向歸德而去,而大軍在後行動,畢竟三營合兵,能戰之士有十萬之衆,附從之老弱之兵,也有數十萬之多,可謂浩浩蕩蕩的。比之當初李自成與羅汝纔出嵩山南麓的時候,多出更多人馬。

不過,陳州一下,陳州附近縣城,幾乎聞風喪膽。鹿邑,柘城兩縣,根本沒有怎麼抵抗,就袁時中與張軒攻下來了。

但是歸德卻大不一樣了。

歸德是大府。豫東重鎮。從地位上來說,還在陳州之上,陳州城就已經讓兩人吃足了苦頭,如果不是城中儲存火藥出了差錯,張軒自忖未必能攻下陳州,非等主力到達不可。

三月二十三日,

小袁營與張軒所部來到歸德城下。

袁時中與張軒繞城一圈,就知道,此城不是他們所能動搖的。

歸德城是春秋時宋國之地,乃江淮之上游,洛汴之後勁。李自成這一次之所以決策先下歸德,再攻開封,就是因爲有歸德在,開封有所憑依,歸德一去,大河之南,開封附近,就再也沒有一官軍聚集之地。

如此一來,開封纔是真正的孤立無援。

攻歸德,是攻開封的前奏。

而歸德城中,也不是酒囊飯袋之輩。

張軒看過去,卻見城頭之上,火炮滾石檑木具備,每一面都有一面大旗指揮,節節分置,可見歸德城守城的文官做的還相當不錯。

歸德城,乃是弘治年間靠着舊北城所建,歸德舊城牆,就是南城牆,建成之後,城圍七裡,列有四門,城牆高兩丈五尺,城頭闊兩丈,都是包磚夯土城牆。這是基本規格,在歷代都有加固,城頭之上,有角樓女牆,還掛這懸樓,所謂懸樓就是實木打高,凸出城牆所在,可以

直接攻擊城角下。又開了兩個水門,還有四個便門,然後就是護城河,護城河寬兩丈,護城河上有鐵索吊橋,與各城門相同,護城大堤,距離城牆也有裡許。

城牆如此堅固,再加上守城士卒,安排的也井井有條,張軒早已打消了攻城之意,且不說能不能攻下來,即便是攻下來,他那一點本錢也要全部折在這裡了。

袁時中說道:“我們要不要攻一下?”

張軒一眼就看出袁時中的心思,袁時中也沒有攻城之意,說道:“不用,歸德堅城,不可驟下,我們先探明消息,報於闖王知曉便是了。”

袁時中微微一笑,說道:“英雄所見略同,粱以樟可是一個硬骨頭啊。”

張軒說道:“這位粱大人,袁兄可否說一下。”

袁時中說道:“哪裡有什麼不能說的,這位粱大人雖然名位在關兵備之下,但是聲望卻出於關兵備之上,他原本是太康知縣,調到商丘以來立即壓制住了顏則孔,與王世鏽兩人,尤其是顏則孔,據說顏則孔,前些平定徐鴻儒之亂的時候,立有大功,被陛下賜蟒袍,也算是有手段的人物,他卻自甘於樑以樟之下,可見樑以樟的手段。這樑以樟最有名的事蹟,就是平了黃老山。樑以樟親自披甲上陣,將黃老山擊敗,樑以樟咬着不放,從歸德城下,一直追到了寧陵。殺了黃老山才收兵。如今官兵但求自保,只要擊退賊寇便是了,像樑大人這樣死咬着不放,寧可追出轄地,也要斬草除根,頓時震住了好多人,他們不敢再冒犯歸德城。”

袁時中的語氣之中,對樑以樟帶這幾分尊重,對黃老山等人,卻帶着幾分鄙夷。

張軒一邊聽着袁時中說樑以樟的事蹟,一邊看着城頭那一面樑字大旗,在心中卻在暗暗琢袁時中這個人。張軒從袁時中的語氣之中,感受到袁時中雖然現在站在朝廷對面,但是他無時無刻的不想得到朝廷的承認。

張軒越發覺得袁時中就是一宋江而已。只不過袁時中與宋江唯一的區別是招安無門。

只是張軒不知道,在袁時中看來,張軒分明與他是同道中人。

因爲袁時中也感覺到張軒對朝廷官員並不是那麼排斥的。不像是其他的義軍,動則狗官,呼則狗賊。卻不知道張軒對明朝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拜後面的清朝所賜,張軒對明朝有一定的好感,對這些忠貞的官員,也有一定的敬佩,不過,敬佩歸敬佩,張軒很明白,明不可復振,他在這時代時間越長,越明白這個道理,抵抗滿

清的重任,明朝是擔當不起的。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上都是,到了南明後期,南明小朝廷的經制之師,幾乎都沒有了,所依靠的,也不過是大順軍殘部,大西軍殘部,以及鄭氏一家而已。

所以,他敬佩歸敬佩,是絕對不會投靠明朝的。

但是這些並不是袁時中所瞭解的,故而他與張軒走得更近了一些。

不管,袁時中與張軒,如何在歸德城之外,安營紮寨,做好接應大軍的準備。城中,樑以樟也在城中召集,所有大小官員商議。

“賊自東南而來。”樑以樟說道:“聲勢浩大,延綿數十里,賊人士氣正銳,正是我輩守土報國之時。只是征戰之事,首在專號令,號令不專,則大事不成,而今城中無主,卻不知道哪位前輩願意主守城之事。”

樑以樟年輕氣盛,而今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年方三十四歲。正如袁時中評價樑以樟,文的就不用說了,他是鄉試第一,也就是解元出身。武得能孤身上任,屢滅大寇,遷商丘知縣以來,席不暇枕,剿滅黃老山。正有一個捨我其誰的擔當。

樑以樟雖然問的是,誰願意主持,但言下之意卻是當仁不讓之意。

河南寇亂以來,不知道多少官員不敢來河南上任,故而河南有不少官職都空着的,並不是誰都有樑以樟的勇氣。比如歸德最重要的官員,歸德知府,居然空缺。

現在城中位置官職最大的三名官員,分別是商丘知縣樑以樟,歸德同知,顏則孔,歸德推官王世鏽。

三人比起來各有優勢,同知,推官,官位在知縣之上,但是佐貳官,不是正職,知縣雖然官小卻是正印官,這個時候,以同知暫代知府一職。在程序上是最穩妥的,當時現在不是太平時節。

顏則孔心中暗歎一聲,如果他年輕十幾歲,決計不會將這一件事情,讓給別人,但是歲月催人老,他已經不是二十年前,參與平定徐鴻儒之亂的顏則孔,他沒有那個精力擔當起守城重任了。

“老夫年事已高,擔當不起守城之人,唯有樑縣令年少英武非凡,得士卒軍心,這守城之事,我看就讓樑縣令承擔吧。”顏則孔說道。

“多謝顏老前輩。”樑以樟沒有一絲推讓說道。

“你不用謝我。”顏則孔說道:“好好守好歸德城便是了。”

樑以樟朗聲說道:“我不敢說歸德城一定能守住,不過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五章 鐵模?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二章 授田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二十章 火併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三十二章 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
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五章 鐵模?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二章 授田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二十章 火併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三十二章 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