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

?

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

牛金星此言,義正言辭。即便是張軒聽了也不敢說不對。

爭奪天下,的確容不下婦人之仁。

愚夫愚婦畏懼刀兵,勝過仁道,懷之以仁,也要協之以刀兵,否則就是婦人之仁。

而如今,義軍在河南廣有府縣。雖然沒有建立什麼有效的統治。但是很多府縣現在名義上歸屬於義軍。

而襄城之叛,如果輕輕的放下。以後,各府縣紛紛效仿怎麼辦?

但是知道該怎麼辦是一回事,但張軒一想起城中數萬百姓,將死於刀兵之下,頓時心中暗生惻隱。

“如今大將軍以河南爲基,大行誅戮之事,寧不念豫人之心乎?”李信咬着牙說道。

“你的意思,是讓我念你之心嗎?”李自成冷哼一聲,說道。

李信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臣不敢。”

牛金星也不敢坐視了,鄉情在這個時代是很重要的,如果李信這一句話傳出去了,牛金星在河南人心中的形象,可就不堪多了,他立即說道:“大將軍,李將軍說得有道理,大將軍固然要有雷霆之威,也要懷柔之心,懲罰頑抗之人即可,如果爲此事屠城,恐怕有傷闖王之明啊。”

“好。”李自成說道:“襄城之中,士紳各家,全部滅門,持兵之人,皆斷一手。”

張軒也知道,話說到這分上,李自成的命令沒有人敢違逆了。

張軒心中暗歎一聲,卻不想入城了。

以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硬生生的砍人一隻手,不知道會要多少人的小命。

既然無法阻止,也只能避開了。

“這也算是君子遠庖廚之意。”張軒暗自嘲笑自己的虛僞,卻沒有想到,這一件事情他還是沒有逃脫干係。

“李先生,你是什麼意思?”張軒微微皺眉:“此事是闖營之事,與我曹營有什麼關係?”

李信忽然來找張軒,說是爲了城中行刑一事。

張軒對李信之前的好感,早就煙消雲散了。雖然理解李信的一些舉動,但是再理解也填不平他們兩人之間的隔閡。所以,張軒對李信都是冷冰冰的。

“你可知道,闖營,獻營,曹營的行刑標準嗎?”李信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

“你說這個幹什麼?”張軒皺起眉頭。

張軒雖然也親手殺過人,現在也能算得上殺人不眨眼,已經習慣死亡。漠視生命消逝,將之視爲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但是

依舊不大喜歡,血淋淋的場面。

故而這種場面,張軒從來是避開的。從來不自找沒趣。其中的標準,他還真沒有在意過。

李信說道:“闖王,羅帥,以八大王之中,以八大王最爲嗜殺。八大王說斷手,就是斬肘上,而闖王說斷手,就是斬肘下。而羅帥心慈,不過是斬手腕處。故而,手爲獻營所斷,十之八九,活不下去,手爲闖營所斷,十之四五,活不下去。手爲曹營所斷,十之八九能活下去。故而,還請張兄看在鄉土之意,接手這一件事情。”

張軒冷笑一聲,說道:“李兄覺得我是一個傻子嗎?”

闖營與曹營總就不同,倒是襄城百姓不會在意誰下的令,闖王高高在上,與他們這些小老百姓沒有什麼接觸。但是親手砍他們手的人,他們一定嫉恨非常。

也就是,張軒接過這事情。做了好人,也得不到什麼好名聲。

“我不過以爲張兄是君子而已。”李信說道。

張軒此刻才知道什麼叫做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利害得失,張軒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做取捨之時,張軒總就不能恨下心來說不。

因爲這一字之間,就能填入好幾百條人命。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不是君子不明白,不知道,不瞭解,而是總就是不忍心。

“我乃曹營將領,你闖營的事情,又如何插得了手。”張軒冷冷的說道。

李信瞬間明白,說道:“有張兄此言,就足夠了,羅帥那邊,我去打通關節。”

聰明人說話,就是舒服。一點就透。李信的效率也非常高,不過一會功夫。張軒就被羅汝才叫過來。。

“聽說你想在襄城撈些外快?”羅汝纔看着張軒說道。

張軒一時間不明白羅汝纔在說什麼。羅汝纔不等張軒接話,說道:“你到是開竅了。你一個人可以清高,可以不沾帶血的銀子,但是你麾下的兄弟卻不能不顧全。之前,我一直聽說,你對麾下軍官管束得很嚴苛。什麼外財都不讓他們沾。這一點不好,我一直擔心,他們什麼時候合起夥來造你的反。好在你終於開竅了。既然你有這個意思,處置襄城之事,就交給你來辦了。”

“多謝爹。”張軒拱手說道。

此刻他才明白,爲什麼羅汝才這麼說了。

這種清理一城士紳的動作,是油水最爲充足的。這差事,與屠城相差無幾。一城積累,予取予求。

羅汝才最擔心張軒,是書生氣太盛,眼中黑白分明,卻不知道這世界上,從來沒有純粹的黑白,

只有對自己有用,和沒有用而已。不管是義軍之中,還是官軍之中,真正清白無暇之人,都是做不成大事之人。

張軒也慢慢的反省自己的心思,與李自成,羅汝才這些流寇出身想法不同。

他們根本沒有道德這一根弦,在張軒覺得這個能做,這個不能做的,但是在羅汝才與李自成他們心中,只有對自己有利,對自己不利。

李自成選擇網開一面,從來不是因爲別人的看法,純粹是對自己有利與無利。對這樣的實用主義者,什麼輿論,什麼對錯,什麼道德,都是沒用的。

這種基於實用的邏輯,在很多時候是有用的,但是在更大的層面,卻有所缺陷。

李自成無視天下士紳的呼聲,就是覺得這些士紳的用處有限,只是卻不知道有一種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張軒也沒有心思親自處理襄城之事,將王進才叫過來。

張軒自覺身邊的人,周輔臣太過稚嫩,黃旭見識不廣,至於吳自蘭,不過土匪而已,上陣殺敵,還可以,但是做這些事情,其中分寸拿捏卻不好掌握。

唯獨王進才,是一個老兵油子。而且官軍殘忍起來,沒有義軍什麼事情,恐怕王進纔在官軍之中廝混,比着更殘忍的事情,都做過,這些事情自然能處理其中分寸。

“大人,您找我?”王進才說道。

“有一件事情,要你去辦。”張軒將這一件事情說給王進才聽,最後說道:“記住,我義軍賞罰分明,雖然懲戒他們頑抗義軍之事,但是羅帥愛民之心,始終不變。故而,能寬一分就寬一分。而且抄家所得,士兵分三成,軍官分二成,剩下五成上繳過來。也算是賞賜你身先士卒,夜破汪喬年大營之功。對了,秦猛也會跟着你過去。希望你們合作愉快。”

王進才心中一喜,知道是一個肥差。對於張軒所言的廢話,根本不在意。至於對於秦猛過來監督,更是心知肚明,毫不在意。如果張軒沒有一點手段,王進才纔看不起他。

當然該貪污的時候,王進絕對不會手軟了。

“多謝將軍。下官定然爲做好這一件事情。”王進才說道。

“去吧。”張軒說道。

王進才興高采烈的下去了,張軒在城外大營之中,無論如何也靜不下心來,即便拿起一本書,他依舊覺得,似乎有若隱若現的慘叫之聲,傳進他的耳朵之中。

“人是不是都會成爲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張軒扔下書,在大營之中,緩緩踱步,擡頭看到了夕陽。心中忽然想起這一句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一章 家事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零四章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四章 張青天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章 汝寧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七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十章 收兵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十五章 離京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
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一章 家事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零四章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四章 張青天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章 汝寧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七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十章 收兵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十五章 離京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