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馨慨然道:“姑娘當年要她承諾不向慎妃娘娘復仇,倒像是預料到會有今日。”
我哼了一聲,不置可否。綠萼端上了五福湯,道:“夜深了,姑娘要洗漱麼?”
燭光暗了下來,焦黑而扭曲的燈芯像質疑的眸光中隱秘而凝練的心事:“換一些新蠟燭來,越亮越好。”綠萼忙拿了一個紫銅梅花燭臺進來。五支新燭參差而立,火光交映,我的影子分成交疊的兩道,顫巍巍地覆在窗上,彷彿在嘰嘰咯咯地笑,一副樂不可支的模樣。
我拿着燭臺在西耳房中繞了一週,紫竹狼毫的暗影像日晷銅針一樣掠過寬闊的黃梨木書案,長了又短,短了又長。燭光像一條明亮的腰帶,圍住角落裡一隻插滿字畫卷軸的粉青釉龍紋剔花罐子。整個罐子就像一隻巨大的眼珠,注視着整個西耳室。芳馨隨我掃視一週,不明所以。
燭光的熱力照得雙眼乾澀,我合目回憶道:“我在和錦素說話之先,將那間耳室細細看了一遍。那間耳室的東窗外植了幾株梅樹,從掖庭屬的庭院之中是看不見這個隱秘的花園的。耳室有一扇通天落地的獬豸黃檀木屏風,屏風後是更衣之所。那更衣之所在屋子的西北角,靠北開了一扇窗,姑姑說,這扇窗望出去應當是什麼?”
芳馨想了想道:“從北窗望出去自然是掖庭屬後面的場院,便是掖庭獄所在之處。”
我搖頭,微笑道:“不,從那扇北窗望出去,應該是東窗下延伸向北的小梅林。”
芳馨道:“姑娘開窗看了麼?”
我搖頭道:“我並沒有去屏風後面看過,但那件耳室南北徑比正堂和偏廂小了許多,這是一望而知的。所以我如此推斷。”
芳馨道:“即便耳房外面是一小片人所不見的梅林,那又如何呢?”她遲疑片刻,又道,“難道姑娘疑心陛下是躲在窗外的梅林裡聽姑娘和於姑娘說話的麼?”
我放下燈臺,微微一笑道:“躲在梅林裡聽牆角,的確很便宜啊。況且,我和錦素姐妹情深,經久未見,定然會互訴衷腸,傾吐真言。還有比這更好的機會得知慎妃之死的緣由麼?”
芳馨目光一閃,驚道:“陛下不是已經認定姑娘與慎妃之死沒有干係了麼?不是想納姑娘爲妃麼?怎麼還要聽牆角?”
我瞥了她一眼,冷冷道:“恩寵歸恩寵,事情的真相卻不能不查清楚。姑姑難道不記得了麼?上一次他想冊封我,卻遇上慎妃自盡,不也毫不留情地將你們都送入了掖庭獄?”
芳馨擦了擦冷汗,頹然道:“是……”
我嘆道:“他從來不是那等因情誤事的人,我不相信他會無緣無故地特准我見錦素。何況,我和錦素相見這樣不合宮規律法的事情,掖庭令和左右丞竟然無一露面,整個掖庭屬只有一個青衣小吏在等候,極不合常理。所以我推測,施大人也是一定躲在某處聽的。”
芳馨道:“施大人要查清此事,偷聽也就罷了。可天子至尊……他也會?”
我笑道:“施大人一直不見,極有可能是在伴駕。纔剛我叫簡公公留下來用一碗暖身的羹湯,簡公公卻說良辰姑姑已經備下了烏雞紅棗枸杞湯,他回去定能賴上一碗。這麼晚了,良辰姑姑備下雞湯,真的是給簡公公暖身的麼?其中緣故,耐人尋味。”
芳馨恍然道:“原來姑娘留簡公公飲湯是爲了試探他……”
我淡淡一笑道:“簡公公樣樣都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這張嘴。這樣也好,倒省了我的心思。”
芳馨道:“姑娘是一進屋子便想到陛下和施大人在聽麼?”
我搖頭道:“我本來也只是懷疑,細細看過那件耳房,我纔有幾分確信。”遂嘆道,“不論有沒有人在外面聽,我和錦素都……”
芳馨黯然長嘆,忽而問道:“於姑娘比姑娘早進了那間屋子,她會不會知道有人在聽呢?”
我心念一動,想起錦素曾道:“姐姐一進來便將這屋子細細看了一遍,連窗外也不放過。是怕妹妹在這裡藏着什麼麼?”她是個囚徒,又能藏着什麼?難道她真的是有所察覺,暗示於我?正因有所察覺,方纔故意激怒我的麼?她是藉着絕交向皇帝和施哲證明我在慎妃之死上的清白?若真是如此,我當多謝她這份“大禮”纔是。只怕我永遠都沒機會查清她真正的意圖,亦無從向她當面致謝。
想不到,我和她的決裂中,竟還有如此模糊不清的溫情。我是當慶幸,還是當痛心?“當年錦素因煽構謠言被慎妃免官,我或許不該救她……”
芳馨頷首道:“奴婢記得從前姑娘說過一個故事。魯國法律規定,若贖出在外國爲奴的魯國人,可以從魯君那裡領取身價和賞金。子貢家富,贖了人卻沒有向國君領賞。孔子便說:‘子貢錯了。取賞金無損於行,不取賞金的話,從此以後便沒有人肯贖回在外國受苦的鄉親了。’子游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人送一頭牛給他做謝禮,子游受了。孔子便大加讚賞。[93]
“可見,一切照律例來辦是最公正的,也最能鼓舞后人的善行。當年於姑娘觸犯宮規,本就是她行事不小心,被人拿住了把柄。姑娘若不救,也只是免官而已,即便打發出內宮,有周貴妃在,她也吃不了苦。如今這樣……”
我嘆道:“她的性子,本不適宜這個宮廷。莊子有言,‘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94]。當初我以爲是做了一件好事,誰知是自食其果,害了慎妃。都是自作孽,不可活。”
入睡不久,我夢見一個女子。她雪白的紗衫上綴滿了紫英,分不清是紫藤花還是蝴蝶花。她蒼白的面孔像明月一般柔和,她嫣然一笑:“玉機,你知道我爲何將那封信一直藏在妝奩中而不毀去麼?”
我凝神辨認,好一會兒才問道:“是慎妃娘娘麼?”
她微微一笑,又道:“玉機姐姐,錦素寫了那封信足有一年,慎妃才自盡的。你明明知道,不是我害死她的。”
我沉默良久,嘆息道:“原來是你。我知道。”
她又道:“那麼姐姐當知道,我是替誰擔了罪責。”
我垂頭道:“我知道。”
她頷首:“那妹妹便死而無憾了。”
她的身影像晨霧一樣散去,四周驟然一亮。我驚坐起身,但見帳外一點燈光如豆,像含淚欲泣的眼。原來芳馨還沒有進屋來將燭臺拿出去。我大大鬆一口氣,不禁流淚苦笑。
我知道她替誰擔了不是,但我依然不後悔與她決裂。
絕不後悔。
【第三十九節 惡止其身】
晚膳後,我要去定乾宮謝恩,於是命綠萼爲我更衣。綠萼從衣櫃中揀了一件練色暗藻紋朝服出來,我不禁笑道:“又不是上朝,拿這件衣裳出來做什麼?”
綠萼道:“姑娘從前被召見或去求見都是穿着朝服的。”
我拿了一枚梨花嵌珠翠鈿比在髮髻上,從鏡中看着綠萼道:“昨日我看你們薰了一件若竹色的長襖,那件就很好。”
綠萼應了,見我比着翠鈿,便笑道:“這枚鈿花自內阜院送過來,姑娘從未戴過。姑娘要重新梳頭麼?”
我饒有興致地笑道:“戴這枚鈿花要梳什麼頭?”
綠萼側頭想了想道:“梳一個雙環望仙髻吧,將這枚翠鈿簪在最前,雙髻上綴滿小珠,燈光下最是好看了。”
我微笑道:“零星綴兩顆便是了,綴滿了便俗了,況也與那身衣服不合。”
綠萼笑道:“奴婢跟隨姑娘五年,還是第一次見姑娘肯花些心思打扮呢。從前都是奴婢拿什麼衣裳,姑娘就穿什麼衣裳的。”
我心中一凜,拿着翠鈿的手便緩緩落了下來,凝神道:“果真?”
綠萼摘下我髮髻上的銀環,笑道:“可不是麼?奴婢還從來沒有爲姑娘梳過望仙髻呢,就怕手生了。嗯……從前紫菡梳頭是最好的——”忽覺自己失言,連忙掩口自鏡中看我。
我聽她提起死去的紫菡,心下憮然,道:“罷了,就穿那件朝服去吧。也不用重新梳頭了。”
綠萼忙退後一步,垂頭道:“奴婢該死,姑娘恕罪。”
我笑道:“你又沒說錯,我也沒生氣。快來更衣吧。”
綠萼這才釋然,微笑道:“姑娘還是穿那件若竹色長襖吧,配上這枚翠鈿,比穿朝服好看。”
我沒精打采道:“不必了,就那件朝服吧。”想了想又道,“那件長襖你若喜歡,便賞給你穿好了。”
綠萼又驚又喜:“姑娘果真賞給奴婢麼?那件若竹色聯珠佛手紋對襟長襖可是繡了金線的!”
我笑道:“你只管拿去穿好了,橫豎我再也不穿它了。”
綠萼抿嘴笑道:“那奴婢就多謝姑娘的賞。只是姑娘看起來倒像是和那件衣服過不去似的。”
我轉身取過她手中的銀環,端端正正扣在髮髻上,淡淡一笑道:“胡說!一件衣裳罷了,還怕我捨不得賞給你麼?”
綠萼笑道:“奴婢知道,姑娘從來也不吝惜把好東西賞給奴婢們。奴婢去把朝服熨一熨,再薰一會兒香。”說罷拿了衣裳出去了。
鏡中的眉眼像是脫了力,變得愀然不樂。又擰成一團,好似互相賭氣。我撫着蒼白的面孔,幾乎是貼着鏡子仔細端詳自己的臉。在宮中養尊處優數年,雙頰依舊不失少年時的圓潤,只是面色白中透着病的灰黃,已顯出容顏衰敗的徵兆。目光也不再清澈靈動,顧盼之間全是溫涼如玉的驚疑。鏡裡鏡外的燭光像一對明亮的眸子,洞徹我隱秘的欣喜。
我嗤的一笑,起身去外間催促綠萼。
來到定乾宮,只見小簡正在撤膳。見我來了,笑嘻嘻道:“朱大人來得巧,陛下從營中回來,剛剛用過晚膳,正在飲茶,大人快些進去吧。”
御書房中縈繞着一絲清苦的茶香,龍涎香的氣味化在其中,變得溫馨澹然。皇帝正俯身書案,細細瞧着一幅畫。想起前幾日他偶然來漱玉齋看我,我竟是披頭散髮、衣冠不整地歪在榻上看畫,不覺溫然一笑。忽聽皇帝道:“你笑什麼?”
我連忙屈膝行禮,微微一笑道:“陛下仁慈,準臣女與於氏一見。臣女謬承皇恩,心中感激。”說着伏地謝恩。
皇帝笑盈盈地受了這一禮,頗有幾分得意之情:“不必多禮。”說着命侍立在一邊的良辰奉茶。他指着書案上的畫道:“朕正在看你的火器美人圖,你的畫還有些拙樸,不過勝在有新意。改日朕命如意館的明延年來教授你,以你的聰明,定能青出於藍。”
我微笑道:“臣女資質愚鈍,不敢勞煩明師傅教授。”
皇帝微微變色道:“你果然是抗旨慣了!”
我跪下,不慌不忙道:“陛下恕罪。臣女作畫,只是讀書之餘用以調劑的小嗜好,畫技拙陋,只會貽笑大方。況且,臣女也無意深研繪畫,若勉強學習,恐辜負皇恩。”
皇帝哼了一聲道:“你總是有道理。起來吧。”我站起身,皇帝又道,“日後朕在禁軍火器部中建一支娘子軍,把你打發去當個小卒,到時候軍令如山,不從者斬,瞧你還這樣膽大妄爲!”
我恭敬道:“做一個小卒,是實實在在的爲國效勞,比虛妄的繪畫要有用許多,臣女很願意去。”
皇帝若有所思地看着我:“前兩日你說你怕朕,依朕看,你是半點也不怕。”
我啞然,這才驚覺我和他之間不知何時變得快直而隨意,彷彿那一夜的失望與後怕倒讓彼此更親近了。我垂頭道:“臣女罪該萬死。”
皇帝嘿然:“你已經死過一次了,死一次和死一萬次,也沒什麼分別。坐吧。”此時良辰親自奉上茶來,引我坐在下首的交椅上。
皇帝端坐在書案後,十分愜意地飲了一口茶,於是我也端起茶盞,抿了一口。苦丁茶的味道沾上舌尖,不覺皺了皺眉。然而皇帝的臉上慢慢沁出笑意,欣欣然如飲甘醴。我不禁好奇,卻忍住沒問。只見皇帝頓下茶盞道:“朕今日去北營封賞徵北將軍黃泰林,他平叛有功,朕已經將他擢升爲左將軍。跟隨平叛的一干將校,朕都一一封賞。我大昭將才不斷,甚是可喜。再者,自朕平定北燕,朝臣便屢奏祥瑞。可見朕此舉是順應天命,南北大統亦是民心所向。”
皇后的哥哥陸愚卿大將軍就是從左將軍一職拜爲大將軍的。黃泰林不過是平定一次餘孽叛亂,竟由徵北將軍提拔爲左將軍,且皇帝親自去軍營中封賞。如此一來,大將軍便黯然失色了。
我聽他說的是“朝臣屢奏祥瑞”,而不是“大昭屢現祥瑞”,便即瞭然,遂微微一笑道:“天降祥瑞是好的,天降英才更好,但都比不上君臣一心來得好。”
皇帝微笑道:“君臣一心這四個字用得好。在於氏之事上,朕和你也算得上是君臣一心了。”
我欠身道:“陛下體恤臣女,臣女感恩不盡。”
皇帝道:“你既見了她,她可有什麼說的麼?”
我之所以來定乾宮謝恩,就是要向他回稟此事——既然已與錦素絕交,便要徹底消除他的疑心;而他既已知曉我和錦素的言語,我也只能如實回答:“啓稟陛下,於氏在皇太子薨逝後自覺活命無望,便寫了一封信,將當年的事情告訴慎妃娘娘。又說,只要慎妃娘娘活着一天,弘陽郡王就絕無可能當上皇太子。慎妃娘娘待臣女甚好,臣女不能容忍此事,已與於氏絕交。”
“當年的事……”他的笑意像在譏諷我,又像在自嘲,“什麼當年的事,你知道麼?”
我淡淡一笑,舉眸迎上他探究的目光,坦誠道:“臣女知道。”
皇帝嗯了一聲,身子一歪,左肘支在明黃色的雲龍紋袖枕上,深深吐納一息:“你是什麼時候知道的?”
我嘆息道:“四年前陛下軟禁慎妃娘娘的那個晚上,臣女便都知道了。”
皇帝道:“你消息倒靈通。是於氏告訴你的麼?”
我欠身道:“是。”
皇帝道:“你向慎妃提起過此事麼?”
我輕輕搖頭:“臣女從沒有向慎妃娘娘提起過此事。”
皇帝道:“爲何不告訴她?”
我微微一笑:“因爲臣女明白慎妃娘娘有不得不廢的因由,且太后與陛下對娘娘也甚爲優待。況‘事以密成,語以泄敗’[95],又何必說。”
皇帝眸光一閃:“說得不錯。你說你知道她有不得不廢的因由,你且說說,是何因由?”
我垂頭道:“陛下不怪罪臣女,臣女纔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