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女帝師二(65)

我貪婪地望着明媚的窗紙,亮光在父親的臉上一跳一跳,像戲臺上呆板的花臉,要盡力擠眉弄眼,才能體味出些許喜怒哀樂。爲父親裝殮的人可謂巧手,將父親臉上觸目驚心的傷痕掩飾得很好,乍一看,還以爲他只是睡着。他的指尖光禿禿的血肉崩裂,都被一一縫合,綁上了粉白色的假指甲。他頭頂上脫落的頭皮,也修補了,並用假髮遮掩住。我感激這雙巧手,他讓父親也過了一個體面的新年。

鹹平十五年的春天就要來了,註定是一個乾淨明快的季節,沒有曖昧溼冷的懷疑,也不會有焦灼苦悶的等待。因我與她,她與她,終於無人可等,無事可待。

註釋:

[1]《晉書·列傳第六·張華傳》:“議者有責(張)華以愍懷太子之事不抗節廷爭。當此之時,諫者必得違命之死。先聖之教,死而無益者,不以責人。故晏嬰,齊之正卿,不死崔杼之難;季札,吳之宗臣,不爭逆順之理。理盡而無所施者,固聖教之所不責也。”

[2]《史記·周本紀第四》:“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遊於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獸三爲羣,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王田不取羣,公行不下衆,王御不參一族。夫粲,美之物也。衆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之小丑乎!小丑備物,終必亡。’康公不獻,一年,共王滅密。”

[3]《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初,明帝爲王,始納河內虞氏爲妃,帝即位,虞氏不得立爲後,太皇后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賤,未有能以義舉者也。然後職內事,君聽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終者也。殆必由此亡國喪祀矣!’虞氏遂絀還鄴宮。”

[4]韓愈《送靈師》:“圍棋鬥白黑,生死隨機權。六博在一擲,梟盧叱迴旋。戰詩誰與敵,浩汗橫戈鋋。飲酒盡百盞,嘲諧思逾鮮。”

[5]唐代詩人李遠殘句。

[6]《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皇甫嵩傳》:“(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亂,海內虛困。故信都令漢陽閻忠幹說嵩曰:‘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不旋踵者,幾也。故聖人順時以動,智者因幾以發。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駭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保大名乎?’”

[7]《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詡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8]《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二十三年,代郡烏丸反,以(曹)彰爲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臨發,太祖戒彰曰:‘居家爲父子,受事爲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

[9]《晉書·列傳第二十一·皇甫謐》:“故孔子稱夙夜強學以待問,席上之珍以待聘。士於是乎三揖乃進,明致之難也;一讓而退,明去之易也。”

[10]《晉書·列傳第十九·阮籍傳》:“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羣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11]魏明帝曹叡是甄宓之子,魏文帝廢去甄宓的皇后之位,最終卻仍讓曹叡繼承皇位。

[12]指曹真、曹爽、陳羣、司馬懿四位輔政大臣。

[13]《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翟酺傳》:“臣恐威權外假,歸之良難,虎翼一奮,卒不可制。故孔子曰:‘吐珠於澤,誰能不含’;老子稱‘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此最安危之極戒,社稷之深計也。”

[14]《晉書·列傳第四·羊祜傳》:“會秦涼屢敗,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而議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

[15]《史記·項羽本紀第七》:“當此時,彭越數反樑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爲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爲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爲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項王從之。”

[16]《春秋左傳·昭公》:“衛侯告寧於齊,且言子石。齊侯將飲酒,遍賜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忌辭,曰:‘與於青之賞,必及於其罰。在《康誥》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在羣臣?臣敢貪君賜以幹先王?’”

[17]《春秋左傳·襄公》:“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之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爲?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爲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

[18]《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9]《玉臺新詠》:“楚鄂君子者,乘青翰之舟,張翠羽之蓋,榜拽。越人悅之,棹楫而越歌以感,鄂君歡然,舉繡被而覆之。其辭曰:今夕何夕?搴舟中流。今日何日?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20]《長生殿》:“(起介)高力士,你將去與我轉奏聖上。(哭介)說妾罪該萬死,此生此世,不能再睹天顏!謹獻此發,以表依戀。(醜跪接發搭肩上介)娘娘請免愁煩,奴婢就此去了。‘好憑縷縷青絲髮,重結雙雙白首緣’(下)。”

[21]盧綸《赴虢州留別故人》:“世故相逢各未閒,百年多在別離間。昨夜秋風今夜雨,不知何處入空山。”

[22]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漢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出師西域,打敗大宛國,獲得了汗血寶馬,漢武帝命名爲“天馬”。

[23]《韓詩外傳》:西漢初年記述前代史實、傳聞的著作。作者韓嬰,生卒年不詳。

[24]《詩經·國風·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5]《裴注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第二》:“註釋:魏略曰:以侍中鄭稱爲武德侯傅,令曰:‘龍淵、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裡之田;礱之以砥礪,錯之以他山,故能致連城之價,爲命世之寶。學亦人之砥礪也。稱篤學大儒,勉以經學輔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26]秦莊襄王子楚是秦始皇的父親。

[27]劉克莊《賀新郎》:“想赴瑤池約。向東風、名姬駿馬,翠韉金絡。太液池邊鵠羣下,又似南樓呼鶴。畫不就、穠纖嬌弱。羅帕封香來天上,瀉銅盤、沆瀣供清酌。春去也,被留卻。芳魂再返應無藥。似詩詠、綠衣黃裡,感傷而作。愛惜尚嫌蜂採去,何況流鶯蹴落。且放下、珠簾遮著。除卻江南黃九外,有何人、敢與花酬酢。君認取,莫教錯。”

[28]《漢書·昭帝紀第七》:“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公卿上壽。賜諸侯王、列侯、宗室金錢各有差。”

[29]《左傳·城濮之戰》:“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僞,盡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廢乎?”

[30]《晉書·列傳三十二·祖納傳》:“時梅陶及鍾雅數說餘事,納輒困之,因曰:‘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槌。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陶、雅並稱‘有神錐,不可得槌。’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槌。’雅無以對。”

[31]《晉書·列傳第四十七·殷浩傳》:“或問浩曰:‘將蒞官而夢棺,將得財而夢糞,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將得官而夢屍。錢本糞土,故將得錢而夢穢。’時人以爲名言。”

[32]虞世南《賦得慎罰》:“帝圖光往冊,上德表鴻名。道冠二儀始,風高三代英。樂和知化洽,訟息表刑清。罰輕猶在念,勿喜尚留情。明慎全無枉,哀矜在好生。五疵過亦察,二闢理彌精。幪巾示廉恥,嘉石務詳平。每削繁苛性,常深惻隱誠。政寬思濟猛,疑罪必從輕。於張懲不濫,陳郭憲無傾。刑措諒斯在,歡然仰頌聲。”

[33]《論語·堯曰第二十》:“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34]《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35]《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機傳》:“(陸機)因與(司馬)穎箋,詞甚悽惻。既而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遂遇害於軍中,時年四十三。”

[36]《晉書·列傳第五十三·袁喬傳》:“故友之好,請於此辭。染絲之變,墨翟致懷,歧路之感,楊朱興嘆,況與將軍遊處少長,雖世譽先後而臭味同歸也。”翟墨,墨子。《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爲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楊朱是先秦著名思想家,與墨子同時代。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個岔路口,聯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傷感,竟然哭了起來。

[37]《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唯子所擇;皆不能殺人,且先言其狀。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騞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嘗啓封。’”

[38]《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39]《後漢書·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段熲傳》:“臣以爲狼子野心,難以恩納,勢窮雖服,兵去復動。唯當長矛挾脅,白刃加頸耳。計東種所餘三萬餘落,居近塞內,路無險折,非有燕、齊、秦、趙從橫之勢,而久亂並、涼,累侵三輔,西河、上郡,已各內徙,安定、北地,復至單危,自雲中、五原,西至漢陽二千餘里,匈奴、種羌並擅其地,是爲癰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就滋大。”

[40]《史記·春申君列傳》:“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

[41]《史記·穰侯列傳第十二》:“周書曰‘惟命不於常’,此言幸之不可數也。”

[42]《晉書·列傳第五十二·鄧粲傳》

[43]王維《輞川集·竹裡館》

[44]《晉書·列傳第二十六·孫綽傳》:“(孫)綽性通率,好譏調。嘗與習鑿齒共行,綽在前,顧謂鑿齒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後。’鑿齒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45]《論語·爲政》:“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46]崔仲容《感懷》殘句。

[47]《後漢書·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郭太傳》:“孟敏字叔達,鉅鹿楊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墯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林宗以此異之,因勸令遊學。十年知名,三公俱闢,並不屈雲。”

[48]出自易經經典《易緯坤靈圖》。

[49]《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馮異傳》:“餘衆尚十餘萬,東走宜陽降。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

[50]《史記·春申君列傳第十八》:“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今君處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無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餘年矣,雖名相國,實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當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稱孤而有楚國?此所謂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禍?’曰:‘李園不治國而君之仇也,不爲兵而養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園必先入據權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毋望之禍也。’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人?’對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園必先入,臣爲君殺李園。此所謂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園,弱人也,僕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禍及身,乃亡去。”

[51]《晉書·列傳第二十六·孫楚傳》:“頃聞武庫井中有二龍,羣臣或有謂之禎祥而稱賀者,或有謂之非祥無所賀者,可謂楚既失之,而齊亦未爲得也。夫龍或俯鱗潛於重泉,或仰攀雲漢遊乎蒼昊,而今蟠於坎井,同於蛙蝦者,豈獨管庫之士或有隱伏,廝役之賢沒於行伍?故龍見光景,有所感悟。”

第285章 女帝師五(10)第93章 女帝師二(22)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14章 女帝師一(14)第114章 女帝師二(43)第314章 女帝師五(39)第269章 女帝師四(63)第67章 女帝師一(67)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197章 女帝師三(59)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236章 女帝師四(30)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12章 女帝師一(12)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344章 女帝師五(69)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91章 女帝師二(20)第306章 女帝師五(31)第225章 女帝師四(19)第107章 女帝師二(36)第198章 女帝師三(60)第224章 女帝師四(18)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304章 女帝師五(29)第259章 女帝師四(53)第235章 女帝師四(29)第241章 女帝師四(35)第95章 女帝師二(24)第319章 女帝師五(44)第209章 女帝師四(3)第313章 女帝師五(38)第73章 女帝師二(2)第343章 女帝師五(68)第90章 女帝師二(19)第59章 女帝師一(59)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338章 女帝師五(63)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245章 女帝師四(39)第111章 女帝師二(40)第85章 女帝師二(14)第183章 女帝師三(45)第51章 女帝師一(51)第222章 女帝師四(16)第162章 女帝師三(24)第325章 女帝師五(50)第54章 女帝師一(54)第19章 女帝師一(19)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42章 女帝師一(42)第157章 女帝師三(19)第290章 女帝師五(15)第205章 女帝師三(67)第15章 女帝師一(15)第243章 女帝師四(37)第234章 女帝師四(28)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257章 女帝師四(51)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89章 女帝師二(18)第321章 女帝師五(46)第126章 女帝師二(55)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305章 女帝師五(30)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351章 女帝師五(76)第282章 女帝師五(7)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172章 女帝師三(34)第351章 女帝師五(76)第240章 女帝師四(34)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271章 女帝師四(65)第271章 女帝師四(65)第27章 女帝師一(27)第324章 女帝師五(49)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208章 女帝師四(2)第19章 女帝師一(19)第274章 女帝師四(68)第287章 女帝師五(12)第9章 女帝師一(9)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205章 女帝師三(67)第132章 女帝師二(61)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276章 女帝師五(1)第103章 女帝師二(32)第184章 女帝師三(46)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4章 女帝師一(4)第308章 女帝師五(33)第13章 女帝師一(13)第165章 女帝師三(27)第48章 女帝師一(48)
第285章 女帝師五(10)第93章 女帝師二(22)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14章 女帝師一(14)第114章 女帝師二(43)第314章 女帝師五(39)第269章 女帝師四(63)第67章 女帝師一(67)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197章 女帝師三(59)第283章 女帝師五(8)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236章 女帝師四(30)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12章 女帝師一(12)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344章 女帝師五(69)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91章 女帝師二(20)第306章 女帝師五(31)第225章 女帝師四(19)第107章 女帝師二(36)第198章 女帝師三(60)第224章 女帝師四(18)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304章 女帝師五(29)第259章 女帝師四(53)第235章 女帝師四(29)第241章 女帝師四(35)第95章 女帝師二(24)第319章 女帝師五(44)第209章 女帝師四(3)第313章 女帝師五(38)第73章 女帝師二(2)第343章 女帝師五(68)第90章 女帝師二(19)第59章 女帝師一(59)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338章 女帝師五(63)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245章 女帝師四(39)第111章 女帝師二(40)第85章 女帝師二(14)第183章 女帝師三(45)第51章 女帝師一(51)第222章 女帝師四(16)第162章 女帝師三(24)第325章 女帝師五(50)第54章 女帝師一(54)第19章 女帝師一(19)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42章 女帝師一(42)第157章 女帝師三(19)第290章 女帝師五(15)第205章 女帝師三(67)第15章 女帝師一(15)第243章 女帝師四(37)第234章 女帝師四(28)第352章 女帝師五(77)第257章 女帝師四(51)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89章 女帝師二(18)第321章 女帝師五(46)第126章 女帝師二(55)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305章 女帝師五(30)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351章 女帝師五(76)第282章 女帝師五(7)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172章 女帝師三(34)第351章 女帝師五(76)第240章 女帝師四(34)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271章 女帝師四(65)第271章 女帝師四(65)第27章 女帝師一(27)第324章 女帝師五(49)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208章 女帝師四(2)第19章 女帝師一(19)第274章 女帝師四(68)第287章 女帝師五(12)第9章 女帝師一(9)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205章 女帝師三(67)第132章 女帝師二(61)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276章 女帝師五(1)第103章 女帝師二(32)第184章 女帝師三(46)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4章 女帝師一(4)第308章 女帝師五(33)第13章 女帝師一(13)第165章 女帝師三(27)第48章 女帝師一(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