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

怎麼樣的處境是絕境?

莫登瀛覺得他現在的處境就是絕境,只是他不知道,在他看不見的地方,有一雙眼睛正盯着他,他說道:“可以了。”

一時間不知道有多少火把在城頭,亮起來。跟着城頭火把亮起來的還有無數箭矢,好像是雨滴一樣的落了下來。

追得最近的雍軍,這些雍軍觸不及發,一連被射殺了好多人。

叮叮噹噹的鳴金之聲傳來。

雍軍是朱厚煌的命-根子,他豈能讓自己的部下有太多的傷亡。一見這個情況,就覺得有埋伏,立即讓人撤下來。

宮門在莫登瀛的眼前緩緩的打開。

幾個侍衛將莫登瀛拉進來,一進來,就說道:“世子,殿下要見你。”

莫登瀛心中一顫,此刻他多麼不想見莫登庸,但是現在這個局面豈是他想推辭就能推辭的。他只有硬着頭皮,跟着侍衛上了城樓。

這個城樓莫登瀛並不陌生。

越南什麼都模仿中原,他記得小時候,每逢正月十五,皇帝就會率領文武百官在這裡觀燈,記得那個時候城樓前面整個廣場都是奼紫嫣紅的燈籠。

只是安南的朝政一日比一日混亂。這樣的盛事,已經好長時間沒有過了。

他登上城樓之後,一眼看見城頭上站立的那個人不是他父親還是誰。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膝行而前,說道:“孩兒,見過父親,孩兒辦事不利,還請父親責罰。”

莫登庸用冰冷的目光掃過莫登瀛,他冷冷的說道:“你如果不是我兒子,我根本不會再見你,只會再看見你的人頭。”

莫登瀛聽了這一句話,心中反而鬆了一口氣。

莫登庸能有今日的地位,全靠行軍打仗打出來的,在治兵上,莫登庸有一套,他治兵最大的特點就是嚴厲。

可以這樣說。

莫登瀛打敗仗之後,不敢來見莫登庸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莫登庸將他明正典刑了。

還好莫登瀛對自己的兒子還是網開一面。

“說吧,怎麼回事?”莫登庸冷冷的問道。

其實他也是剛剛達到。

以他的本意,今天下午十分,就該到達升龍。只是他低估了,一連數日的急行軍對士卒身體的上的影響。

雖然修整了幾天,但還是沒有完全恢復。

行軍速度也受到了影響。天黑之前,恐怕是到不了升龍。只是在升龍城外,安營紮寨卻有一點不划算,最重要的是,莫登庸擔心莫登瀛事情辦的怎麼樣。

不知道是不是預感,他將事情安排下去之後,這幾日總是感到不安。

所以莫登庸做出了一個尋常將軍做不出來的決斷,就是連夜行軍。

因爲古代軍隊之中,有大量的夜盲症,所以夜晚行軍作戰都是老難度作戰指令,一般軍隊根本就執行不了。而且夜晚之中,太容易出意外了,或許一夜之中,不戰自潰的都有。

但是莫登瀛等不急了,他將大隊人馬留在後面,只帶了三千人馬,連夜從西門進軍,就駐紮了皇宮之中。

莫登庸其實來得並不算太晚,在一個時辰之前,就已經到了。莫登庸讓兵馬休息好了,只是還沒有剛剛修整一個時辰,城中的變亂就驚醒了莫登庸。

起初,莫登庸以爲莫登瀛按計劃的行動,但是當喊殺之聲,震耳欲聾,在東門之上陣陣火槍之聲傳來的時候,莫登庸才明白,事情有了變化。

莫登庸立即將所有人都叫起來。

可是,一天艱難的跋涉,入夜也不休息,算算時間,他太陽出來,到晚上八九點種,一連跋涉十幾個小時。早就累壞了。

所以一休息,很多人就立即睡着了。

所以集結的時間有點慢了。等莫登庸將所有人都集結好之後,就是現在這個樣了。只來得救下莫登瀛,至於到底發生了什麼?出了什麼問題,莫登庸根本不知道。

莫登瀛將所有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莫登庸,知道說的詳細一點,不知道的乾脆說不知道,老老實實的說了一遍,然後低頭不再說話了。

莫登庸瞥了一眼莫登瀛,對莫登瀛老實交代的態度還是挺認可的。越是聰明人,越喜歡老實人,不知道什麼原因。

莫登庸說道:“鄭子軒這個老匹夫,臨死也要給孤弄個這個。”

莫登瀛小心翼翼的問莫登庸說道:“父王,怎麼辦?”

莫登庸狠狠的瞪了一眼莫登瀛說道:“怎麼辦?先穩住他們再說?”

打仗是體力活。黑暗之中莫登庸看不清楚,明軍到底來了多少人,但是以他料敵從寬的角度來看,今天進升龍城的至少有一萬人。多的話有數萬人,也說不定。

而莫登庸自己卻只有三千疲憊之卒,這仗怎麼打,自然是先穩住他們,將城外營地之中的士卒接進來。然後再做打算。

莫登庸卻不知道,就在爲眼前的事情,驚疑不定的時候。朱厚煌也陷入了長考之中,他默默的想着:“這城樓上的士卒到底是哪裡的?他們爲什麼剛剛作壁上觀?”

城頭上人影匆匆,黑暗之中朱厚煌判斷出多少士卒來。只是他疑惑,這些人剛剛舉城大亂的時候,爲什麼不出動?

整個升龍府之中,大該有一萬多不足兩萬人的士卒。

其中大部分在城頭駐守,單單是駐守之人大概有數千人。還有輪番班,大該有一萬人上下,其餘的就是莫登瀛手中的預備隊,或者說機動部隊。

而朱厚煌面對的人,大多都是莫登瀛的機動部隊,這數千人是升龍城之中,裝備最好,待遇最高的一批人。

莫登瀛沒有驚動駐防在城牆上的軍隊,將自己的直屬的機動部隊,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莫登瀛親自帶領,在南城們準備伏擊朱厚煌。另一般被阮世恩帶領去清除鄭氏。

城中就沒有什麼軍隊,唯一的就是皇城佔用城牆上的士卒。

所以莫登庸分外想弄清楚皇城之中的虛實。

“殿下,這位是鄭氏新任族長,鄭懷興。”吳鳳儀給朱厚煌介紹道。

現在但事情告以段落。馬上就要論功行賞了,吳鳳儀立即來找朱厚煌,想讓朱厚煌給鄭懷興一個承諾,安撫一下鄭氏。

朱厚煌豈能不明白吳鳳儀的意思,這麼多年下來,朱厚煌的手腕越發成熟了。一見鄭懷興過來,幾乎前行幾步深深一禮。

鄭懷興一見這陣勢,立即跪倒在地,說道:“臣如何能承受殿下如此大禮?”

“如何承受不得,今日本王奉天子之令,剷除亂臣賊子。若沒有鄭氏相助,恐怕這升龍城都進不來,鄭老大人的豐功偉績,本王也聽說了,望鄭卿節哀,不要忘記老大人忠君之心。”朱厚煌誠懇的說道。

一提已經死去的父親,鄭懷興就滿眼通紅,他之所以現在纔過來,是他剛剛到了南門,見到了鄭子軒,鄭氏老族長被射成馬蜂窩的屍體。頓時又流下淚了。說道:“臣代父親,謝過雍王殿下的褒獎,能得雍王殿下一字褒貶。先父也能含笑九泉了。”

鄭懷興這是一個隱晦的示意,示意朱厚煌給鄭子軒取一個諡號。但是朱厚煌不學無術,根本沒有聽出來鄭懷興的話中有話。

其實鄭子軒不應該由朱厚煌來取諡號。應該有安南小皇帝召集禮部大臣來商議諡號,最後用聖旨下發。

但是安南小皇帝現在一點權威都沒有。鄭氏也上了雍王的大船,誰是鄭氏將來的主人,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這個諡號,鄭懷興暗示雍王來取,其實也是一種隱晦的投靠。

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章 不服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
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章 不服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