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

張軒在養病的時候,其實反覆覆盤過,他覆盤最多的就是大洪山之戰。已經之後的伏擊戰。

無他,在襄陽之戰中,不過兩鼠鬥於穴,狹路相逢勇者勝而已。要得是敢拼命,能拼命的勇氣。

張軒一仗仗打下來,這股敢拼命的架勢,倒是養出來了,襄陽之戰中,玩不出什麼花樣。只是針尖對麥芒,白刃交接。這樣的仗,能玩的不過是小花樣,比拼的軍隊的整體素質與勇氣。

這樣的仗,很適合張軒打。

張軒打仗固然呆板,但也有一股狠勁。這是這股狠勁讓張軒堅持到最後,逼退清軍。

但是大洪山之戰,與之後的交戰,迴旋的餘地就多了。

張軒細細回想,不管是許都的決然進攻,還是曹宗瑜的拖刀計。與他們對陣,張軒不敢說自己一定敗,但卻不敢言勝。

張軒自己麾下,就這兩個名將苗子,讓張軒不得不長嘆,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曹宗瑜與張軒一路走來,亦師亦友,曹宗瑜有此能,張軒早就知道了,而許都不愧爲江南將種,卻是出乎張軒的預料之外。

那麼除卻兩人之外,大夏百萬大軍之中,難道沒有一二在領兵之上,勝過或者,與他張軒難分高下的將領。

張軒想來,定然是有的。

那麼張軒對自己定位,再次出現了動搖。

張軒捫心自問,他最大的價值,是領一旅之師征戰於外,克敵制勝嗎?

在襄陽之戰之前,張軒是這樣認爲的,但是在襄陽之戰之後,張軒不是這樣認爲了。

無他,襄陽之戰中,承受着天下興亡的壓力。現在張軒每每想起來,都有一種夜不能寐的感覺。張軒想不想承認都不行,他在軍法之上,未必比得上多鐸,阿濟格這些滿清名將。

不是,張軒不敢承擔責任,也不是張軒不能承受壓力。

而是張軒深知兵者,國之大事,不要看現在天下局面似乎穩定下來,但是這個穩定的局面,很可能毀於一戰之間。一戰興邦,一戰亡國之事,歷史上有太多了太多了。

從歷史能數次來的大會戰,那一戰不是這樣。

大夏承受不住一場幾十萬人,或者上百萬人會戰的失敗。

但是張軒也不過是庸碌之才,不敢說天資多好,最少連清華北大都沒有考上。甚至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放在歷史長河之中,大部分人也不敢說是天資聰穎之輩。

所以張軒所想的辦法,就是在制度上來彌補。

建立一套先進的軍事體系,用來對抗清軍戰力,將領上的優勢。

而今有望於登上掌管大夏軍政的位置之上,張軒自然很是興奮,襄陽之戰之後的一些事情,也就不放在心上了,而是全心放在對樞密院章程的修訂之中,他還將他麾下的一些人也參與進來。

比如姚啓聖,胡澹,曹宗瑜,許都等人。

有這些人的加入,張軒很多不合時宜的想法,也慢慢變得接地氣起來。

此刻羅玉龍問起來,張軒自然將自己所想的那一套體系合盤托出。

“臣借鑑前明經驗,將大夏士卒分爲三部,一部乃是京營,或許說是禁軍,常駐京師。乃是各地駐軍所選之精銳。臣暫且擬一百二十營。一營三千人。共三十六萬。”

“營級編制及以下編制不變。”

“這一百二十營,沿江駐紮,分駐南京。西京,九江。百營陸軍,二十營水師,掌控長江一線。”

“百營陸師,將以駐紮地,或者軍事所需,數營駐紮一地,這設將軍總領之,而京師所駐紮各營直屬樞密院。”

羅玉龍自然看得出來,張軒的佈置。

如今大夏的根基之地,就是長江一線,再加上浙江一省,除卻這裡之外,其餘的地方都是邊邊角角而已。三十萬大軍沿江駐紮,在加上水師勾連,可以利用便捷水道,很容易支援各處戰場,比如南贛戰場,長沙戰場,那是淮安戰場。

這個想法到是不錯。但是羅玉龍直接問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說道:“這三十萬禁軍,歸屬何處。”

羅玉龍如今也很有長進了,問出了關鍵問題。

任何事情都需要講制衡的。三十萬禁軍又在京師附近,如果沒有足夠的制衡,今後誰掌控了這三十萬禁軍,就掌控大夏政權,如何處置這三十萬大軍,纔是張軒這個樞密院體系的重要之處。

既要發揮出戰鬥力,也不能有失控的可能。

對皇帝來說,兵權失控甚至是比軍隊不能打仗更加恐怖的事情。

張軒說道:“請恕臣先放下此節,等一會兒,會細細給陛下解釋。”

“好。”羅玉龍點點頭,說道:“繼續。”

張軒說道:“除卻禁軍之外,還有邊軍,即淮安鎮,淮西鎮,襄陽鎮,福建鎮,南昌鎮,五鎮人馬。每鎮將領掛將軍銜,下轄數營。看情況而定。”

“除卻邊軍之外,還有廂軍。”張軒繼續說道:“臣觀戰事一起,百姓有三苦,一苦於兵亂,大兵過境,常有亂兵爲亂,國朝軍法森嚴,如此之事,已經很少了。二苦於征斂。兵事一起,日耗千金,這千金從何而來,乃從民間而來。戰事曠日持久,民間自然苦不堪言。”

說到這裡,張軒微微一嘆。有些事情,張軒看的清楚,但是卻無法更改,就如同襄陽一戰,將襄陽附近幾乎毀於一旦,將白旺數年之經營,付之戰火。張軒即便心疼又能怎麼樣?

什麼也做不了。

“然百姓最苦,卻不是此兩者,而是重役民夫。”張軒說道:“十五從軍行,八十始得歸。那是唐時,而非今日,今日局面是,一徵民壯,則生死無期,卻不知道何地白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這是張軒最大的感受。

任何戰事死的最多的都不是戰鬥雙方的戰兵,而是輔兵民夫。

可以說除非是就地駐守時,徵召的民夫,負責轉運糧食物資的民夫,最容易一出不回,很多是死在往來交鋒之中,也有很多是被俘虜了,甚至還有一部分是被軍隊強制徵召爲兵了。說不定思在什麼地方了。

而且明朝制度之下,其實稅不恐怖,恐怖的是役。因爲基層財政幾乎沒有是餘錢,而很多事情必須要辦,就制定百姓負責此事,比如運輸物資到某處。指定某個百姓擔當,以這個時候的路況,很容易一去不回。在大兵過境,建立營寨工事,更是需要大量的民夫。

這些民夫大量的參與戰場,否則很多工事都不會那麼容易修建好。

但是民夫的死傷卻從來不計入雙方戰損之中。因爲他們不是正規軍,張軒甚至查過了,很多人連撫卹都沒有。

張軒專門提出廂軍。

在張軒看來,所謂的廂軍,就是戰時的工兵部隊,運輸部隊。非戰時的工程兵部隊,這樣的部隊即便是大明其實也有,那就是漕兵。專門用來維護運河的軍隊,宋代更不要說了。

宋代甚至有專門的廂軍經濟。相當普遍,這裡就不多說了。

張軒不求別的,只求戰爭能離老百姓遠一點。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來辦。

羅玉龍對廂兵並不是太在乎,或者說,他對不能直接打仗的軍隊都不大在乎,他在乎的重點,始終是戰兵之上,於是乎問道:“邊軍與禁軍有何不同?”張軒說道:“以臣所想,應該沒有什麼不同。大夏所有軍隊自然是一體的,軍中不管是邊軍還是禁軍,不應有所不同。不過是駐紮地的不同。”

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十章 凌濛初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章 樊城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
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十章 凌濛初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章 樊城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