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裝備二

張軒所部到底需要多少兵器。

按張軒的編制,一個營二千五百戰兵,五百輜重兵。其中輜重兵也要配武器,自然是最便宜的長槍了。

而在戰兵之中,刀盾手與長槍手的比例,在二比三。之前這個比例在一比四。所以每營需要兩千柄長槍,一千柄刀,一千面盾。三個營共需六千柄長槍,三千柄刀,三千面盾。再加上羅岱的千人馬隊,馬匹是一戰戰俘虜過來了。但是卻需要兩柄馬刀,最少需要一柄備刀。周輔臣的守備兵只需千柄長槍就能打發了。但是張軒新準備的親衛,因爲是身居保護之責,全部都是刀盾手。故而需要五百柄長刀,五百面盾。

共需七千柄長槍,五千五百柄長刀,三千五百面盾。

這僅僅是裝備所需的,行軍打仗所需的兵器遠遠超出這些。就拿長槍來說,很多鹿角,柵欄,都用長槍。而且基本是非戰時,即便是在訓練之中,兵器的耗損就相當之大。一場的戰之後,整個營大半武器都需要換,也是正常現象。故而張軒定下的長槍指標爲一萬柄。

而長刀的數量指標在七千柄,至於盾牌的數量指標也在五千面。

此刻張軒聽王大炮所言,數量相差太多了。說道:“怎麼還差這麼多?你豈不是連一笑半都沒有完成嗎?”

“是,”王大炮不要意思的說道:“並非小的不努力,而是按照將軍您的標準,大量的武器都必須重新返工啊,而工匠不足。鐵料也不足啊。”

所謂發財立品,張軒之前重來沒有在乎過武器的問題,他無法在乎,因爲他只能從官軍那邊繳獲武器。而張軒終於有一處根基之後,張軒的打賞換裝的行動,就開始了。

當然,張軒並沒有想過,將所有武器都換熱一新。只是定下一個標準。 將不合格的重新回爐。

只是結果出乎張軒的預料,看着軍中不合格的武器數量之多,超出了張軒的想象。

“你給我個實在話,你現在麾下的工匠,鐵料總共能打造多少兵器?還有多長時間能夠完成。”張軒說道。

“兩個月。”王大炮說道:“現在所有的工匠,晝夜不停,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將這所有武器都回爐一遍。不過,即便如此,也不過是讓三營裝備整齊。多出來的可是一柄沒有了。”

張軒說道:“我不管你怎麼做,十二月之前,三營並馬隊的兵器,必須全部給我弄好。一件也不能少,至於鐵礦的問題,我來解決。”

王大炮苦着臉說道:“將軍,這有點太強人所難了。”

“去汝寧城之中招鐵匠,招人手。甚至派輜重營的士卒去幫忙。這些我都允許,唯獨一件事情,必須做到,那就是十二月之前,這些事情都要給我做好。”張軒說道:“如果做不到,我就要你的項上人頭。”

“將軍,將軍---”王大炮還想說什麼,張軒一揮手,張元海會意,立即將王大炮硬生生的拉過來。

張軒心中暗道:“正規化的軍隊,橫着看,豎着看都是花錢兩個字。”

張軒揉了揉眉心,心中暗道:“這大批的鐵礦到底要從什麼地方來啊?”他似乎不記得汝寧府之中有什麼大鐵礦。他又不想回城,忽然想到了王度,心中暗道:“王度是本地人,他或許知道,附近哪裡有鐵礦。”

想到這裡,張軒說道:“派人請王主薄過來。”

“是。”張元海答應下來了。立即有一隊騎兵,從軍營之中,直奔汝寧城之中。

沒有過多長時間,正在工作的王度,就被匆匆的帶過了。王度一進帳,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就聽張軒劈頭問道:“汝寧府附近,哪裡有鐵礦?”

王度聽了這消息之後,微微一頓,說道:“汝寧一地,地勢平坦,沒有什麼鐵礦,但是在西平縣確實自古以來就是產鐵,戰國之時,韓在西平設鐵官。司馬貞;天下寶劍韓爲最,其劍皆出西平。現在在西平西海有鐵官遺址,在西平西北,有棠谿。就是古語之中,‘棠谿之金,天下之利’的棠谿。”

張軒心中暗道:“這王度不知與劉氏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屢屢引我攻劉氏。”不過,張軒的確抵擋不住一座大鐵礦的誘惑。

王度其實只是實話實說而已,萬萬沒有想到在張軒的心中已經將他當成了心懷莫測之輩。

“不要說古代,現在的情況如何?”張軒問道。

古代可以,不代表現代就可以了。特別是在河南這地界,河南那一個地方,不是祖上都闊過的。

“萬曆年間,礦歲之爭,也波及此地,後太監被罷。當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以汝寧,南陽一帶的鐵器都是從西平一帶過來的,想來現在也應該有。”王度說道。

張軒對劉氏五兄弟,不由的羨慕起看來,真是要錢有錢,有人有人,要兵器,有兵器。只要加以時日,割據一方。也是可以的。只是這樣的人物,爲什麼在歷史沒記載。

張軒卻不知道,那只是他的歷史知識淺薄而已。他劉洪起在明末清初,官至南明副總兵,是擁兵數萬的大兵頭,爲清軍所滅。

張軒不置可否,將王度打發出去了。對張元海說道:“羅統領回了沒有,如果回來了,請他過來見我。”

“是。”張元海說道。

只是羅岱爲了完成張軒探查劉洪起的任務,晝伏夜出,已經有好幾日了。張軒等到了夜色深沉的時候,羅岱才風塵僕僕的過來。

一進張軒的大帳,自顧自的坐了下來,說道:“哎,累死老子了。”

張軒給羅岱倒了一杯水,說道:“怎麼樣,劉洪超的底細摸清楚了嗎?”

“早就摸清楚了。”羅岱說道:“我前幾日,就在西平,遂平,確山,真陽,等地都一一看過了。”

羅岱接過水,一飲而盡,接着說道:“這劉洪超,的確是個人物,一入西平,遂平之地,沿途所有的山寨,都是奉劉洪起爲主。而且劉氏乃是大族,單單是兄弟五人,號稱劉氏五虎,劉洪起的兵馬,大多是他本家子弟帶領。”

張軒心中一動,暗道:“家族龐大,有是一個好處。”

在古代時間越長,對家族的感覺就越深,越發明白身後有一個大家族的好處了。

“劉氏兵馬如何,到底有多少?老巢在什麼地方?”張軒問道。

“劉洪起到底有多少人馬,我不大清楚,但是奉劉洪起爲主的寨子,每一寨都有寨兵,加強來能徵召數萬壯丁,不過,這些素質就差多了,不過爾爾,即便萬餘人馬,也擋不住我千餘馬隊突擊。”羅岱帶着幾分冷笑說道。

“至於劉洪起的老巢,不在西平,而在遂平。就在遂平西邊的嵖岈山之中。我聽說了當地人說嵖岈山,之前叫做玲瓏山,山中有一處,叫做玲瓏山寨,山勢平坦可居,也被稱作平跺山。劉洪起的老巢就在這裡。從遂平到玲瓏山寨,一路險要很多,想要打過去,要大費力氣,未必能盡全功。”

“所以,想打劉洪起,最好的辦法,還是引劉洪起下山,一戰敗之。”張軒說道。

“沒錯。”羅岱說道:“不過,你也不能將注意力都放在劉洪起身上,南邊還有一個人,要十分注意。”

張軒心中一動,暗道:“你指的是沈萬登?”

“正是汝寧大俠,沈萬登。”羅岱說道。

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九十章 拼死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章 奪麥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章 蕭縣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十二章 會師
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九十章 拼死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章 奪麥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章 蕭縣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十二章 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