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

史可法看着李昇心中很是欣賞,比起其他勳貴子弟,李昇也算是出淤泥而不染了,其他勳貴但凡有李昇一分廉恥,也不會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就皇帝本人來說,他也是願意用勳貴的,但是勳貴之中,很難找出一個挑大樑的人物。

史可法還想再勸李昇,只聽見外面傳來喊殺之聲,卻是劉肇基與曹宗瑜交上手了。也無心再勸李昇了。

這樣的話,其實他已經說了好幾次了,有的人聽了史可法如此說,早早過江去,但是還有不少人,斷然拒絕了史可法,李昇不過是其中之人而言。

史可法說道:“速速,將此信送到南京。”

“是。”李昇說道,不過兩人都忽略了,派水去送信的事情。

曹宗瑜與劉肇基的交戰,規模並不大。

概因城外的街道本就不大,曹宗瑜又擔心官軍放火,派出了很多士卒,去排查兩側的房屋,有沒有隱藏火種之類的。

雙方的交戰慘烈也很慘烈,雙方最精銳的士卒,在街道之上交戰,後面都是大隊人馬壓陣,根本不沒有後退一步的餘地,退後一步,就是督戰隊的長刀,只能拼死。

雙方交鋒之處,就好像是血肉磨坊一樣,而雙方的士卒都是其中的填料。

一時間似乎不分高下。

不過時間長了,劉肇基就撐不住了。

南陽營是曹宗瑜的老班底,被張軒推崇兵法之在自己之上,不在自己之下的曹宗瑜,絕非易與之輩,再加上南陽營在曹宗瑜手中,大抵有一年時間了。一年時間,即便尋常新卒,也磨鍊成老卒了。

更不要是在曹宗瑜的訓練之下了。

而劉肇基所部的底子,本來就不好。倉促訓練,很多人都沒有殺過人,見過血。一時間見上前之人,幾乎沒有一個能活着回來,自然士氣動搖。

“這就是揚州城的士卒?”曹宗瑜心中暗道:“我大概很快,就能見到史閣部了。”

大軍數日之內,奔波數百里,軍中疲憊,一時間不能進攻,需要休養一日,今日之戰,不過試探而已,曹宗瑜就把握的很好,再沒有損失太大的情況之下,探明白了官軍的虛實。

張軒也放下心了,只等軍中恢復過來,就是總攻揚州的時候。

“爭取一鼓而下。”張軒心中暗道:“難的官軍居然不焚燒城外的屋舍,我豈能辜負了這番好意。”

就是雙方激戰的時候,一個信使從揚州城中混了出來,直奔南京而去。

不管怎麼說李昇也是勳貴出身,身邊自己得用的家人還是有的。

此人一路乘船,到了南京,直奔魏國公府之中,報了臨淮侯的名頭,以及史可法的名頭,很快就將書信送了進去。

“這如何是好。”現任魏國公徐弘基養尊處優,雖然上了年紀,但是精神頭還很好,只是現在滿臉彷徨之意,他面前都是南京城之中的勳貴。鄧文昌是徐弘基的女婿,也是開國功臣鄧愈之後。比如常延陵,乃是常遇春之後。如是等等。

只是現在這些人,絲毫沒有祖上之風,此刻曹操大軍下滁州,直抵江邊,聯營數十里,旗幟招展,炊煙如林,一時間看不出有多少人來,有人說不下數十萬之多。

此刻就在南京對岸,只有一江之隔。

徐弘基立即將操江水師派了出去,在江上巡查,決計不能讓曹操渡江。但是他也知道,操江水師到底是一個什麼德行,此刻他暗暗後悔,是不是從操江水師之中撈銀子,撈的太多了一些,此刻頂不上頂用還是兩說。

隨即他也想明白了,這個銀子,即便他不撈,還有其他人撈。

“國公,本侯準備去江西征兵。”常延陵說道:“還請國公恩准。”

常遇春這一脈,與其他勳貴不一樣,其他勳貴都已經被富貴泡軟了。但是常遇春這一脈,卻不一樣,似乎當初靖難之時,常家與建文帝走的太近了,建文帝被打倒之後,常家幾乎也被連根拔起了。

打發到雲貴一帶了,後來過了好幾個皇帝之後,追贈開國功臣之後,發現常家居然沒有一個爵位,纔給常家一個懷遠侯。

故而常家從偏遠之地,還到南京,還得了爵位。還沒有幾代,常延齡還是有些志向的,曾經上書給崇禎皇帝論政事,也算是有些見底,至於去江西募兵,卻是當初常家遇禍,分散四方,有一支就在江西九江一帶,號稱常家莊,世代務農,常延齡似乎在這裡養了一些私兵。

當然了明面之上,不能這樣說,只能說去募兵,所募的都是常家子弟兵。

“哎呀,什麼時候了,還說這個。”徐弘基說道:“趕緊想想,該怎麼辦吧。現在募兵也來不及了。”

“老爺,揚州的書信,是臨淮侯東君公子的人送來的。”一個老僕說道。

李昇的字,就是東君。

“揚州來的,快拿進來。”徐弘基說道。

不過片刻之後,這一封書信就呈上來,徐弘基一看完,重重一巴掌拍在書案之上。說道:“這個史可法,怎麼這麼不知輕重,區區揚州丟了也就丟了,重要的是南京,還讓我督促左良玉。左良玉要是聽話,何至於此。”

一想起左良玉,徐弘基就是一肚子氣。

徐弘基沒有給左良玉寫信嗎?寫了,不管是公文上的嚴厲督促,還是私下裡面的,竭力懇求,軟的硬的明的暗的,能用辦法,徐弘基都用了,但是一點用都沒有。

“大人,韓公公到了。”老僕再次過來說道。

“他怎麼來了。”徐弘基皺眉說道。

不管怎麼說,韓贊周,都代表着北京那一位,故而徐弘基不敢怠慢,親自出了二廳,將韓贊周給迎了進來。

即便再召集,該有的寒暄還是有的,兩三句過去,徐弘基不耐煩了,說道:“公公所來什麼事嗎?”

“的確有事,只是國公不上衙,奴婢也只能跑上一趟了。”韓贊周說道:“左總兵的兵可是動身了?”

本來,按規矩不能在私邸處理公事。但是魏國公一脈,是南京的地頭蛇,幾乎將南京守備衙門,給搬到了魏國公府之中了。

不過,這生死關頭,這都是小事。

“沒有。”徐弘基說道:“早就派人盯着了,左良玉但凡有些動靜,我決計不會不知道。”

“如此我倒是有一個主意。”韓贊周說道:“你可知,歸德侯公子就在南京城之中,請侯公子寫一封書信,或許有用。”

“歸德侯公子?”徐弘基瞬間反應過來,說道:“就是侯恂的兒子,有才子之名的侯方域嗎?”

“正是。”韓贊周說道。

徐弘基也反應過來了。

侯恂與左良玉的那一層關係,不敢說天下人都知道,但是該知道的也都知道,左良玉是侯恂一手提拔的,按派系來說,就是侯恂一派,如果不是侯恂被崇禎又下了詔獄之中,徐弘基恨不得想在將侯恂叫過來,寫這一封書信。

隨即徐弘基說道:“公公何不找侯公子?”

韓贊周說道:“國公也知道的,東林一脈,向來與宮裡不對付,奴婢去了辦不成事了,還是國公派人走一趟。”

徐弘基瞬間名了,說道:“我明白,這就派人去找。不,我親自去。”

以魏國公府在南京的實力,想找一個人,就是這個人變成了屍體,也是能找到的,更何況是侯方域這樣有名的大才子。沒有過了多長時間,徐弘基就帶這人找到了侯方域所在之地。

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十二章 作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六十章 叛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十九章 敵襲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五十章 雜務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四十七章 鄭森
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十二章 作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六十章 叛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十九章 敵襲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五十章 雜務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四十七章 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