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

羅玉龍沒有察覺到劉文秀心中的陰霾,與劉文秀寒暄幾句,說道:“劉兄此來,所謂何事?”

wωw▪ тт kǎn▪ C〇

劉文秀也不拽虛文,直接說道:“我大西在成都受到明軍三面圍攻,形式不妙,還請陛下念在往昔的交情之上,相助一臂之力。”

羅玉龍聽了之後,說道:“以張叔與先皇的交情,這些事情,本不該拒絕。”羅玉龍微微一頓,劉文秀頓時感受到不妙了。果然,羅玉龍接下來說道:“只是先皇新喪,於今國喪未除。大夏兵馬於襄陽一戰,折損太重,而今宜靜不宜動,所以派兵進川,卻是不能。”

劉文秀聽了羅玉龍的話,心中反而暗暗鬆了一口氣,說道:“我大西也不敢奢求如此。只求貴國能與我大西沿江互市。我朝願意高價求取糧食,火炮,兵器。”

劉文秀瞭解張獻忠,如果羅玉龍真得派了軍隊入川,恐怕張獻忠反而會不放心。

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

張獻忠在四川的處境雖然不是多好,但是尚可維持局面。一旦夏軍進入川中,讓夏軍在川中佔據一個橋頭堡之後,四川天險就變得雙方共有了,將來夏軍西進估計也沒有什麼障礙了。

羅玉龍敢派兵,張獻忠估計也不敢要。

羅玉龍聽了之後,微微一笑,說道:“區區互市之事。何須我來談,劉兄派下面人去談就行了。”

羅玉龍此言,只是原則性上答應下來,至於細節問題,就需要專門談了。劉文秀大喜,說道:“多謝陛下。”

劉文秀見羅玉龍答應下來,心中也鬆了一口氣,羅玉龍又與劉文秀聊起川中形式,聽張獻忠又有川南諸將決戰之態,心中頓時來了興趣,說道:“張叔準備何時大展神威,大破官軍。”

劉文秀算了算說道:“在一兩月左右。”

一場大戰從發起到展開,再到決戰,一般情況下,都需要不少的時間的。

正如今樊一蘅剛剛接任三省督師,也在聯絡諸將,統一行動的時候。而張獻忠也在清理內奸,準備南下,雙方真正決戰之期大概在一兩個月之後。

羅玉龍記下了這個時間段。在他看來,南明殘破至此,決計無法在兩個方向發起反攻,也就是這個時間段,夏軍是可以做上些什麼的。羅玉龍說道:“朕記得了,到時候朕會派一支偏師南下,牽制官軍湖廣兵力。”

“多謝陛下盛情。”其實湖廣明軍與川南明軍在指揮上有明顯的割裂之感。即便羅玉龍不派偏師,兩方也不可能互相支援,但是畢竟是羅玉龍的好意,他也不敢拂了。

羅玉龍與劉文秀確定大原則之後,劉文秀就再也沒有怎麼見過羅玉龍了。

而是與錢謙益的禮部下屬官員談起來了,這樣的藩國禮儀都是由禮部牽頭的,同時有戶部,兵部兩部下屬參與進去,因爲劉文秀想要的東西,都是被這兩個部門管轄的。

說實在的張獻忠手中的銀子是不缺的。畢竟張獻忠接受了蜀王的家底,還抄了四川不少士紳的家,白銀是大把大把的有。

但是銀子如果不能換成物資,根本一點用處都沒有。

四川在太平時節也算得上是糧食輸出地,一般情況之下,糧食足夠自己。但是川中亂了這麼長時間糧食減產。再加上張獻忠不能建立一個完善的稅收體系。很多糧食都收不上來。

只能帶刀上了。

不過一沾血,銀子是來得最快的,以至於後世張獻忠逃離成都的時候,就有一個非常有明的沉船寶藏,可見一斑。

所以,劉文秀早已得到囑咐了,他原因用高於市價幾倍的價格來採購這些東西,然後逆流而上,運往成都。如此一來,也是給大夏一大筆錢。這樣的情況,羅玉龍怎麼會不答應下來。

雙方的談判細節,自然不用多提。

只是劉文秀卻感受到,與他談判的禮部,戶部,兵部的代表,一個個都是人才。讓他不由感受道:“大夏人才何其多。”

其實並不是大夏的人才多,而是大西的人才匱乏。可以說是張獻忠自己弄得沒有人敢來投奔了,

雙方几乎一拍即合,第一批交易很快就完成了。

內閣呈上來之後,羅玉龍只是翻翻,看看了大節,就在上面批了一個紅字:“準。”

隨即這一封奏摺被一式三分分別在內閣,羅玉龍身邊,還有藏書樓存檔。如果說,大夏在羅汝才時代,還是一個草臺班子,但是羅玉龍時代,江南士大夫已經登上了大夏最高權力的舞臺。

不管別的攻過,至少,在他們的幫助之下,羅玉龍行事都有一定之規。幾乎是將大明那一套祖宗家法挪過來了。只是羅玉龍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是也是戎馬出身。

不是那麼好拿捏的。

所以此刻,這些人文官扮演的就是皇帝的忠實臣子,願意爲皇帝打擊一切勢力,包括藩鎮,勳貴,外戚,武將,等等。

羅玉龍也覺得好用。在軍事之上,覺得江南書生,何以談兵之外,其他方面幾乎是言聽計從。

羅玉龍剛剛批了這份奏摺,就聽外面有人說道:“陛下,錢閣老求見。”

“哦。”羅玉龍說道:“速請。”

錢謙益片刻過來,行禮過後,匆匆忙忙說道:“陛下,襄陽總督高鬥樞急報,漢中有大軍攻賀錦拔之,降賀錦軍,賀錦北上投清,大軍向鄖陽而來?”

“是何人?”羅玉龍立即問道,他忽然想起什麼,說道:“可是高一功嗎?”

錢謙益說道:“陛下目光如炬。”

羅玉龍不在乎錢謙益的馬屁,他能有此判斷,不是他目光多好,而是大夏很多東西都漸漸完善了,最少在北京就有暗線,將北京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過來,雖然送過來之後,很多消息都已經過時了。

但是這些過時的消息,也透漏着一件事情。

那就是,滿清在陝西的守臣,三邊總督孟喬芳,陝西總督何洛會都在與高一功交戰。高一功具體的情況,一時間探測不明,但是高一功已經活躍在陝西西南地帶,也就是現在甘肅青海一帶,卻是確鑿無疑的。

出了這個樣的事情,羅玉龍自然判斷來者是高一功。

羅玉龍問道:“高一功有多少人?襄陽情況如何?”

錢謙益說道:“高總督說,高一功尚在漢中,具體多少,一時間也談不清楚,但是有一點確定無疑,那就是高一功大軍戰兵在五萬之上。高一功也是闖營驍將,與鄖陽山中羣賊,素有交情,且襄陽城中尚有不少闖營殘部。臣恐怕----

錢謙益還沒有說完,羅玉龍就感到腦門疼了。

不能不疼,他現在要爲老爹收拾亂攤子了。李自成之死,是闖營與曹營之間,越不過障礙。如果闖營僅僅是李過,白旺兩部還好,襄陽之戰,白旺戰死,白旺所部被分割填補進各部了。

白旺部已經不存在了。而李過所部,也元氣大傷不足爲懼。而現在偏偏又出來一個高一功所部。

讓羅玉龍真切的感覺到,李自成雖然敗了,但是名氣還沒有倒,甚至在中原很多地方,還有不少人高舉大順永昌年號與滿清做對的。而羅汝才遺命殺了李自成,卻遭了闖營殘部不少仇恨。

但是反過來想,李自成死了還如此麻煩,如果李自成不死,羅玉龍也沒有絕對自信能拿捏住李自成。各有各的煩惱而已。

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章 奪麥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二十章 風起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九章 初戰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章 成軍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二十八章 釣者
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章 奪麥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二十章 風起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九章 初戰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章 成軍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二十八章 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