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設擂臺興武戲

辭別童淵下山之後,劉琮三人依着計劃向穰縣而去,一路上仍舊考察地理,繪製地圖,記錄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利設施等情況。有時錯過了宿頭,少不得在野外湊合一晚。

越往北走,人煙便越發稀少,即便遇到村落,氣氛也漸漸變得肅殺凝重。劉琮知道,這是因爲臨近邊境的緣故,他倒是不怎麼害怕,記憶裡這段時間荊州北面還是比較太平的。

魏延卻日漸緊張起來,幾次想勸說劉琮就此折返,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他知道劉琮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個有主見的,既然已經安排了要到宛城,斷然不會不達目的就調頭南下。

好在一路行來,並沒有遇到什麼不開眼的山賊,待進了宛城,魏延纔算偷偷鬆了口氣。

到了宛城,自然是要去拜會文聘的,恰好文聘前兩天才從博望視察前線回來,聽說荊州牧二公子來訪,倒有些意外。前者劉琮在宴會放言“迎天子以令諸侯”,他是曉得的,但之後劉琮出府遊歷,他便沒怎麼關注了,這時候來到宛城,莫非有什麼用意?

帶着這樣的疑問,見到劉琮時,文聘的眼中便含着幾分思量。

而劉琮對文聘也頗感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僅來自於後世的認知。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特別是在宴會上被蒯越擺了一道,劉琮才真切的感受到,那些名留青史的人物,也許在史書上只留下短短几百字,但其能力與名望在當下,絕不可小覷。

好在這次的會面,並不存在什麼利益上的糾葛,所以氣氛很是平和。劉琮持子侄禮,不卑不亢,加上這段時間的歷練,神態氣質日益沉穩,反倒讓文聘有些驚訝。

文聘今年不過三十餘歲,身量中等,相貌並不如何出衆,唯有兩道濃眉頗顯威嚴。他先是詢問了劉琮一路上的見聞,劉琮據實以告,聽說沿途各地都繪製了詳盡地圖之後,文聘不可置信地起身問道:“賢侄,可否取來一觀?”

這個要求早在劉琮預料之中,當下讓王粲盡數取了出來,文聘將這些地圖鋪在几案之上細細觀看,一時竟將劉琮等人冷在一旁。劉琮倒是不以爲意,心中對文聘的評價反而更高了幾分。

其實這些地圖並非是劉琮他們路上全新繪製,而是根據荊州府中收藏的地圖加以修訂,增加了許多之前遺漏或不足的地方罷了。但這也足以讓文聘爲之動容了。畢竟比較而言,這些地圖道路、河流、關隘標註的更加完備,甚至一些險要地形,都是以前未曾有的。這樣的地圖用於軍事,可以想見在戰爭中會起到多大的作用。

文聘久歷戰陣,現在又是鎮守荊北的大將,對於這些地圖的重要作用再也清楚不過,而有些地方,他還指出了其中的謬誤,將這些地圖一一翻閱完畢之後,他手按圖冊,望着劉琮肅容道:“賢侄可否將此圖借上幾日?”

瞧他這樣子,不答應的話恐怕當場就要強奪了。劉琮笑了笑,說道:“本來就想請將軍派人謄錄,只是事涉機密,還請將軍遴選心腹,萬萬不可外泄。”

文聘聞言大喜,對於劉琮提醒的話並不生氣,反倒覺得劉琮處事謹慎,行事周密,和以前完全不像一個人了。至於爲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文聘並不打算深究,畢竟兩人也有好幾年沒見過面了,那些傳聞不可盡信。

至於劉琮此舉有什麼深意,文聘察言觀色,並沒有發現什麼端倪。其實劉琮壓根就沒想過招攬之類的事,對方不是王粲這種懷才不遇的小年輕,而是成名已久,手握軍權的鎮邊大將,以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招攬什麼的提出來只會打自己的臉……

現在所求的,不過是先結個善緣,須知來日方長,未來的路上,總有相逢之時。而且劉琮知道,文聘雖然也是荊州世家豪族的代表,卻又和蒯越、蔡瑁他們不同,歷史上他可沒參與裹挾本主投降的行動,甚至本主喊他一起投降的時候,他曾說“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職,只應待罰而已。”

這樣的品性,纔是劉琮最爲看重的。現在能與之交好,別說借出地圖,就是全都贈送又有何妨?

反正以王粲的驚人記憶力,再重新畫出來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宛城盤桓了幾天,文聘抽空又與劉琮見了數次,每次都對劉琮的觀感更好,這倒不是劉琮曲意逢迎,而是一點點的將自己對於荊州的重要性,未來可能遭遇的情況加以闡述,贏得了文聘的認可和贊同。若不是劉琮已經安排好南下的日程,文聘都想留他在宛城再多待些日子。在文聘看來,劉琮雖然現在還很年輕,但有着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沉穩,而且非常務實,並不好高騖遠。這一點讓文聘大爲讚賞,只是不曾宣之於口罷了。

離開宛城之後,已是五月初,天氣越發炎熱。

劉琮三人經育陽、新野二縣南下,由水路入江夏郡,過章陵、隨縣,於五月底到了西陵。

荊州九郡,劉琮最爲關注的除了南陽郡之外,便是江夏郡。這裡東臨着荊州死敵——江東小霸王孫策。四年前,其父孫堅攻打荊州時,被江夏太守黃祖部將射殺,結下了殺父之仇。孫策以弱冠之年借兵創業,橫掃吳會,有這樣的敵人爲鄰,劉琮怎能不關注?

西陵縣(今武漢市新洲區境內)雖是江夏郡治所,可太守黃祖卻屯兵沙羨,一年之中倒有多半不在西陵,所以此次劉琮來到西陵只見到了黃祖的兒子黃射。

江夏黃氏乃是名門望族,黃祖又是江夏太守,黃射便不免有些世家子弟的驕矜之氣。他今年二十多歲,已是軍中都尉,平素自持武藝出衆,才略過人,加上衆人一貫奉承,便養成了眼高於頂的毛病。

劉琮見他如此做派,心中好笑,不過想想也便釋然了,自己若不是穿越而來,換成他這樣的家世地位,恐怕還要不堪,旁人不說,本主不就是如此嗎?

黃射言語輕慢,神態倨傲,劉琮可以理解,並且從容以對,王粲卻很惱火。在他心目中,劉琮可是未來的主公,自己要追隨其建功立業,蕩平天下的,怎能受此折辱?當下抗聲而起,指責黃射的種種不是。僅僅是指責還不夠,言辭之間又將劉琮好一頓誇讚,那意思是劉琮英武不凡,你個小小的都尉又有什麼資格在這兒擺譜?

這番話把黃射氣得不輕,他一向是聽讚美之詞聽慣了,被人吹捧的有點兒目中無人,這會兒碰到機敏善辯的王粲,口才不如人的黃射豈是對手?到後面惱羞成怒,面紅耳赤,轉過頭對劉琮道:“說的再好也是虛言,你可敢與我比試一番?”

還是不服氣啊!劉琮方纔一直微笑觀察,這會兒見黃射發出挑戰,略一思忖,便道:“有何不敢?只是你我比試,若是不出點彩頭,豈不是讓人小瞧?”

黃射聽了正中下懷,倒是王粲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劉琮。

感受到王粲的目光,劉琮灑然一笑,示意王粲不必擔心。待與黃射約定了彩頭之後,劉琮直身長立,豪氣干雲地說道:“聽說江夏多任俠少年,不如請黃兄設個擂臺,待你我二人比試之後,也可請郡中豪傑一顯身手,豈不痛快?”

黃射聽了,狐疑道:“何爲擂臺?”

待明白是起個高臺專門用於比武,黃射心中頗爲意動,至於花費幾何,反倒不在其考慮之內。他還幻想着如果能當衆擊敗劉琮,自己將如何如何呢。在他眼裡,劉琮雖然比去年又長高了些,身上似乎也多了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質,但要說他能在短短一年時間之內,變的比自己厲害,那是說什麼也不可能的。

至於得罪劉琮?不過是荊州牧府上無權無勢的二公子罷了,有什麼好怕的?

在黃射的督促之下,很快便在城裡搭起了一座臺子,並且放出風聲,自己要和劉琮比武,頓時引起那些豪門子弟、任俠少年的注意。到了比武那天,臺下擠滿人羣,多是看好黃射,爲其助威的。有那好事之徒,更是坐莊開賭,一時間鬧的沸沸揚揚,亂成一團。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黃射無論與劉琮拳腳相搏,還是兵刃相擊,都不是劉琮的對手,唯有在騎射上找補回一點顏面,但總體來說,仍是輸了。

黃射倒也乾脆,輸了便是輸了,很光棍的令人擡出彩頭——多是刀劍盔甲等物,讓臺下諸位少年看的非常眼熱。而此時劉琮讓魏延將這口大箱子置於臺前,自己站在臺上衝下面一拱手,朗聲道:“諸位!我等習武,爲的是什麼?”

臺下諸人亂哄哄的吵成一片,說什麼的都有。

劉琮微微一笑,盛夏的陽光下,棱角分明的臉上露出幾分狂熱:“難道我輩習武,不是爲了建功立業,上報君王,下安庶民嗎?”

衆少年轟然應諾,場間氣氛比方纔更爲熱烈,便是黃射,此時也沒了比武失敗後的沮喪,而是怔怔地看着劉琮。

“今日我與黃兄比武,並非真的要計較什麼輸贏。”劉琮揮手指向那口箱子,大聲說道:“這些,應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纔有資格所有。諸位都是任俠豪傑,可願披甲持劍,以蕩平賊寇,橫行天下?”

這番話說的慷慨熱血,臺下又多是不諳世事的衝動少年,當下便有人跳到臺上,大喊道:“正是我輩所願!”

有了帶頭的,下面的人便再也按捺不住,一個個熱血上頭,眼看爲了這箱子刀劍盔甲就要爭鬥起來,黃射嚇了一跳,心說以前自己哄着他們從軍,一個個推三阻四的,今天怎麼都突然轉了性子?

對於眼下的場面,劉琮心中頗爲滿意,讓魏延將上臺的人都勸了下去,自己走到臺前,宣佈從今日起便可報名參賽,待決出名次之後,將在勝者中挑選部曲。

衆人聽了,一窩蜂的便去找王粲報名。王粲一邊記錄,一邊暗笑,原來公子是在這兒等着他們呢,我說怎麼會鬧出比武這麼兒戲的事來。

也不知是誰將這個消息傳出城外,第二天比武還沒開始,陸陸續續又冒出許多滿臉倨傲,舉動粗豪的少年,這其中有貧有富,但瞧着大多身材壯實,神情彪悍,讓劉琮心中暗爽不已。

第235章 且棄歷陽存實力第544章 少年強則中國強第198章 徵用民船做火船第147章 敵軍已至大營外第254章 安撫人心舉賢才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關中第183章 一夜之間破許都第640章 重布人馬再進攻第245章 平戰戡亂養生息第20章 遭逢亂兵守殘牆第554章 鐵騎對戰弓弦響第610章 唯有死守家鄉地第43章 前路漫漫未可知第112章 宴非鴻門意何指第527章 趁夜鏖戰移大營第500章 出營廝殺試敵鋒第404章 全力保關毀石橋第118章 火中取栗欲弄險第199章 兵入益州方立足第206章 貿然發兵恐敗軍第150章 師出無名又如何第569章 另行調兵攻敵寨第412章 鐵槍寒光鎮四方第542章 虛實難料撲中軍第50章 兄弟何必鬩於牆第115章 人盡其才始於學第512章 且觀沙盤議良策第404章 全力保關毀石橋第350章 挺身而出衝敵陣第530章 思謀大局留後路第165章 樹下卜卦問吉凶第232章 另闢蹊徑脫穎出第8章 初設擂臺興武戲第339章 敬謝不敏鴻門宴第234章 趁亂而走夜舉火第196章 緊追不捨怎應對第185章 會獵於吳君可否第21章 保甲兵戶始此行第162章 山道密林遇敵襲第640章 重布人馬再進攻第246章 亂兵屠城去無路第502章 消息走漏當機斷第473章 水軍已滅重設防第319章 不可不防食人虎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184章 願爲主公鼓舌搖第201章 改換門庭握良機第193章 冬日曠野苦廝殺第238章 岌岌可危守堅城第172章 事不可爲任須拼第281章 借刀殺人名結盟第27章 狂飆突進風雷動第7章 脣槍舌劍爭大義第369章 循序漸進緩圖之第367章 忽有急報荊州來第514章 其意已知難應對第176章 突遭敗績向何處第214章 鋪天蓋地烈焰起第527章 趁夜鏖戰移大營第365章 堅城已破縱身躍第29章 雪夜燈下話毒腸第356章 將軍百戰死如生第399章 深挖地道謀破關第22章 增竈設疑出奇計第191章 虛實之間另有第197章 潛龍騰淵破敵圍第472章 艨艟迫近攻水寨第556章 入城堅守糧草缺第8章 暗流涌動人心異第144章 羽葆鼓吹默契生第238章 岌岌可危守堅城第261章 或以公瑾督三營第448章 井闌高聳逼城下第556章 入城堅守糧草缺第126章 變故突生冷眼觀第23章 玉馬銀槍踏驚雷第269章 欲解癥結循舊例第499章 任其遊走又如何第259章 三營之設取精兵第528章 步卒猛攻破敵寨第133章 風雷席捲盪滌塵第431章 可進可退立不敗第178章 宮城起火悔已遲第523章 恐無機會再出擊第11章 甄家有女初長成第174章 目光何能透雨幕第423章 暫不稱王期大業第205章 棄營北上雪中行第595章 必有密使潛入營第372章 步步相讓好處多第111章 如此良將能用否第442章 再戰胡質奪曲陽第114章 意氣風發思凱旋第209章 兵發虎林肘腋患第184章 違抗軍令斬立決第28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404章 全力保關毀石橋第40章 愁雲慘淡罩殘城第433章 兵馬未動糧草行
第235章 且棄歷陽存實力第544章 少年強則中國強第198章 徵用民船做火船第147章 敵軍已至大營外第254章 安撫人心舉賢才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關中第183章 一夜之間破許都第640章 重布人馬再進攻第245章 平戰戡亂養生息第20章 遭逢亂兵守殘牆第554章 鐵騎對戰弓弦響第610章 唯有死守家鄉地第43章 前路漫漫未可知第112章 宴非鴻門意何指第527章 趁夜鏖戰移大營第500章 出營廝殺試敵鋒第404章 全力保關毀石橋第118章 火中取栗欲弄險第199章 兵入益州方立足第206章 貿然發兵恐敗軍第150章 師出無名又如何第569章 另行調兵攻敵寨第412章 鐵槍寒光鎮四方第542章 虛實難料撲中軍第50章 兄弟何必鬩於牆第115章 人盡其才始於學第512章 且觀沙盤議良策第404章 全力保關毀石橋第350章 挺身而出衝敵陣第530章 思謀大局留後路第165章 樹下卜卦問吉凶第232章 另闢蹊徑脫穎出第8章 初設擂臺興武戲第339章 敬謝不敏鴻門宴第234章 趁亂而走夜舉火第196章 緊追不捨怎應對第185章 會獵於吳君可否第21章 保甲兵戶始此行第162章 山道密林遇敵襲第640章 重布人馬再進攻第246章 亂兵屠城去無路第502章 消息走漏當機斷第473章 水軍已滅重設防第319章 不可不防食人虎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184章 願爲主公鼓舌搖第201章 改換門庭握良機第193章 冬日曠野苦廝殺第238章 岌岌可危守堅城第172章 事不可爲任須拼第281章 借刀殺人名結盟第27章 狂飆突進風雷動第7章 脣槍舌劍爭大義第369章 循序漸進緩圖之第367章 忽有急報荊州來第514章 其意已知難應對第176章 突遭敗績向何處第214章 鋪天蓋地烈焰起第527章 趁夜鏖戰移大營第365章 堅城已破縱身躍第29章 雪夜燈下話毒腸第356章 將軍百戰死如生第399章 深挖地道謀破關第22章 增竈設疑出奇計第191章 虛實之間另有第197章 潛龍騰淵破敵圍第472章 艨艟迫近攻水寨第556章 入城堅守糧草缺第8章 暗流涌動人心異第144章 羽葆鼓吹默契生第238章 岌岌可危守堅城第261章 或以公瑾督三營第448章 井闌高聳逼城下第556章 入城堅守糧草缺第126章 變故突生冷眼觀第23章 玉馬銀槍踏驚雷第269章 欲解癥結循舊例第499章 任其遊走又如何第259章 三營之設取精兵第528章 步卒猛攻破敵寨第133章 風雷席捲盪滌塵第431章 可進可退立不敗第178章 宮城起火悔已遲第523章 恐無機會再出擊第11章 甄家有女初長成第174章 目光何能透雨幕第423章 暫不稱王期大業第205章 棄營北上雪中行第595章 必有密使潛入營第372章 步步相讓好處多第111章 如此良將能用否第442章 再戰胡質奪曲陽第114章 意氣風發思凱旋第209章 兵發虎林肘腋患第184章 違抗軍令斬立決第28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404章 全力保關毀石橋第40章 愁雲慘淡罩殘城第433章 兵馬未動糧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