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女帝師五(62)

琴童嫣然一笑,與棋童端立在船頭。翻起蘭花指,點在香腮邊,直比女人還要嫵媚。聲裂金石,響遏行雲。兩人唱罷,易珠微微一笑:“唱的是春景,如今卻快要入秋了。今年春天也是多事,竟沒有好好觀賞一番。”

我笑道:“你我自幼讀書,又有哪一年的春景,是好生遊玩過的?”

易珠笑問:“姐姐後悔進宮麼?”

我笑道:“難道妹妹後悔了?”

易珠笑道:“姐姐自是明心見志,卻真真把我給問住了。”於是對飲一杯,易珠方指着我身邊的書童道,“姐姐看他像誰?”

書童雖在我身邊站了好些時候,我卻一直沒有正眼瞧過他。此時他特意站在易珠身側,好讓我瞧個清楚。但見一張瘦削的瓜子臉,肌膚白皙,眉眼秀麗,頗爲清俊。呼吸微微一滯,我不覺呆了一呆。易珠拉起書童修長白皙的手,輕笑道:“像不像……那個人?”

我淡淡道:“是有些像。”

易珠笑道:“姐姐若喜歡,我就把他送給姐姐。”

我搖頭道:“不必了。”

易珠哎呀一聲,以紈扇掩口:“我險些忘了,姐姐如今深受信王的愛重呢。”

我又好氣又好笑,不禁白了她一眼:“你又何必害他?”

易珠嘻地一笑,不再言語。書童雖殷勤,但見我不假辭色,便只斟酒佈菜,不發一言。一時輪到他唱了,也不換衣裳,只紮起袖子,踱着方步,舞了一段《破陣樂》。箏音鏗鏘,笛聲短促有力。《破陣樂》原本是衆人同舞,眼下只有書童一人,自然是扮演指麾千軍的帝王主帥。船頭窄小,舞步舒展。書童好幾次單足立於船頭,引頸揚臂。風雨撲溼了衣裳,更顯驚險困厄中的蒼涼冷峻,頗有幾分少年帝王之英武氣度。這樣看着,竟有些癡了。

易珠覷着我的神色,笑道:“姐姐果然還沒忘了舊人。”

我嗤的一笑,低頭拭去淚意:“唱得好,舞得也好,本侯重重有賞。”

易珠笑道:“得姐姐一句讚許,便是天大的賞賜了。”

我笑道:“聽說他四人才來府中半個月而已,如何便調教得這樣好了?”

易珠道:“有名師指點,自然學得快。”

我奇道:“名師是誰?”

易珠道:“便是從前的宮中名伶樑豔生。自先帝駕崩,梨園便不演戲了。樑豔生年紀也大了,就出宮授徒來了。雖是非常時刻,請他進府的貴人仍是不少,也是運氣好,他竟先挑我這裡。不然,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請姐姐來呢。”

我頷首道:“果然是名師。”

不一時書童散了袖子,依舊下來斟酒,換畫童上去唱。易珠目不轉瞬地望着畫童異常俊美的臉龐,貪婪的目光似遠而非近:“今日不知明日事,且聽曲兒吧。”

臨行時,易珠命書童換做小廝打扮,親自扶我上車。因容貌太過出挑,李威頗看了幾眼。易珠恍若不見,只是笑道:“姐姐若是閒了,只管來。整日悶在府裡,有什麼趣兒。”說罷瞟了書童一眼。

我亦不覺順着她的目光看了一眼書童,淡然一笑:“一定來。”

一時上了車,綠萼笑道:“奴婢瞧着那小廝有些眼熟,倒像是太宗年輕時的模樣。莫不是越國夫人特意挑的麼?怨不得勸姑娘常來。”

我嘆道:“我不會再來了。即便只是一個伶人,對着他,我也只覺慚愧。”

雨下了一夜,汴河水漲。渾濁的河水層層疊疊向前推涌,漫上碧草茵茵的河岸。昏沉沉的天色微微透着一帶暗金,延至水面。拱橋如虹,拖下墨玉似的暗影。

我依舊往汴河邊散步。剛過橋,只見一人呆坐於柳樹下。因河水暴漲,柳樹根被淹沒了大半,他的半個腳掌浸在河水中,鞋襪都溼透了。白髮蒼蒼的腦袋歪在一旁,似是睡着了。碩大的油布傘牢牢支在椅子上,還在四下淌水。長長的魚竿深入河心,被上鉤的魚兒拉扯得左右亂晃。

銀杏駐足瞧了一會兒,笑道:“雖說京城宵禁,這人倒是膽大。”

綠萼正扶着我向前走,轉頭奇道:“什麼宵禁?”

銀杏笑道:“咱們出來很早,這人竟然在這裡睡着了。瞧他半個腳掌都浸在水中,椅子的四條腿入泥寸許,衣裳卻一點沒溼,又撐着傘。這必是夜半落雨時便在這裡夜釣了。”說着又一指那老人的腳,“初來時,想必不會挑在這樣近水的地方,必是河水漲上來,才浸溼了鞋襪。”

綠萼白了她一眼:“你必是太閒了,一得空就要賣弄!”

銀杏正待反駁,忽而一怔:“不!這人看起來是來夜釣的,實則不然。”說着一指對岸青石砌成,深入水中丈許的釣臺,“若要垂釣應當去那裡纔是,這裡水淺魚少,又在橋邊,人來人往的,誰在這裡釣魚?好生奇怪。”

不一時李威從橋上跟了上來,見衆人都站着不動,好奇道:“何事?”

我忙道:“無事。你且在前面走,我們三個慢慢走。”

李威知道我不願他緊跟着,於是快步走出數丈之遠。我正待舉步,忽見那老人站了起來,轉身向我行了一禮。但見他一張長臉,雙目湛然有神,長眉斜飛入鬢,一身紵衣如雪,頜下短髯如鋼。威風凜凜,令人肅然起敬。我示意銀杏留在當地,帶着綠萼緩緩上前。

老人抱拳道:“老夫荊州吳珦,拜見朱君侯。”

我大吃一驚,險些沒有站穩。怔了片刻,方還禮道:“妾身朱氏,拜見吳大人。”

吳珦身材高大,腰背挺直,聲音甚是洪亮:“老夫在此恭候君侯多時了。”話音剛落,數丈外的李威回過頭來。

我忙道:“不知吳大人有何指教?”

吳珦從容道:“不敢。老夫去歲進京,幸蒙先帝恩召,入宮策對,通宵達旦。先帝曾向老夫提及君侯,讚許君侯的忠正坦誠,穎悟絕人。”

自高曜被弒,因怕我傷心,綠萼禁止府中衆人在我面前提及“先帝”二字。我雖然常常思想年少時與高曜相處的時光,卻從不宣之於口。乍聞一個陌生人提起高曜,心中驀然酸楚。他竟讚我“忠正坦誠”,卻不知害死他的正是我的親兄弟。我不明其意,只垂頭嘆道:“慚愧。”

吳珦笑道:“‘君子亦仁而已,何必同?’[132]今聞君侯深得信王敬重,老夫心中甚慰。”

我心中一凜,然舉眸見他笑意自信而誠懇,不禁大惑不解:“吳大人這是何意?”

吳珦口角噙笑,目光睿智而堅定:“自先帝駕崩,老夫一直在城中居住。腥風血雨,歷歷在目。老夫癡長數十年,便斗膽說一句,君侯雖有寵愛,卻還不夠。老夫願意再送一件功勞與君侯。”

我忙道:“請大人指教。”

吳珦壓低聲音:“吳粲乃是老夫所殺,屍身就埋在後院之中。”說罷微微一笑,“今日得見君侯,實乃平生幸事。告辭。”說罷回身收起油布傘,折起椅子,收起魚竿,飄然過橋。

吳珦雖已年過七旬,身姿卻甚是輕捷。綠萼目送片刻,轉頭甚是不解:“這吳珦當真奇怪。”

河水一下一下地拍打着草地,潮溼的晨風中有泥土的腥氣。李威早已趕了回來,只因銀杏攔着,不好近前。我呆站了片刻,攜綠萼向銀杏與李威走去,一面低聲道:“回府後,你與小錢去汴城府,就說吳粲的屍身找到了,在吳珦京中居所的宅院之中。”

綠萼更加不解,然李威就在面前,她不敢多問,只是道:“姑娘一下子差奴婢和錢管家兩人一同前去,只怕李威要派人跟去。”

我笑道:“李威派人保護你們還不好麼?省得我擔心。”

施哲和董重果然從吳珦的菜園中,掘出一具無頭屍身,雖已無法辨認,衣裳卻是沒錯的。吳珦於公堂認罪,因痛恨吳粲叛主求榮,便一劍殺了他,割下頭顱懸於坊間。吳珦身材高大,老而不衰,一劍殺了身爲文官的親孫兒,倒也不無可能。施哲與董重縱然聰明,一時之間又怎能料到吳粲是被祖父所殺?況且他們也未必知道吳珦一直在京中,從未回南。

前線每日都有書信催問,吳珦既已認罪,施哲與董重便草草結案。好在高暘並沒有處置吳珦,而是將他趕回原籍,禁錮餘生。

聽聞此信,我正在露臺上觀雨。今夏的雨水格外充沛,午後才停了一個時辰,傍晚又下了起來。雨水自檐傾落如珠,凝成細流順着柱子無聲流淌。整座汴城一片灰暗蒼茫,車馬的燈光倒映在潮溼的青石街上,匯成兩道光流。汴河騰起無數浪花,沙沙雨聲如吟如訴。

高暘沒有殺師廣日,也沒有殺吳珦。我心中甚慰,不禁大大鬆了一口氣:“那就好。”

銀杏笑道:“催得這樣急,怎麼卻不了了之了?”

雨水落在掌心有秋涼的意味。我淡淡道:“吳粲這樣的叛徒,信王也不會喜歡的。各爲其主,大義滅親,吳珦沒有錯。”

銀杏道:“這吳大人倒像是料定信王不會殺他似的。”

若說“各爲其主、大義滅親”,我又何嘗不是?然而我絕不敢行吳珦這一步。“即使真的預料到,自首也是需要勇氣的。我就沒有這樣的勇氣。”

銀杏忙道:“姑娘做的事,可是拿刀子往信王的心尖上戳。信王倒也罷了,好歹有那麼多年的情義在。衣帶詔那件事情,王妃滿打算殺了姑娘,卻又失算了,定然惱怒得很。”

我嘆道:“她想殺我,從來不只爲她自己。我千方百計地活下來,也不是爲自己。”

銀杏微微一笑:“姑娘下定決心就好。”

低垂的烏雲重重壓住汴城,我深吸一口氣:“我早已下定決心,你知道的。”

【第四十三節 湯武革命】

洛陽久攻不下,昌王高思誼終於在七月初退兵了。高思誼親自斷後,大軍往函谷關撤退。死傷十之六七,士氣甚是低落,所幸行軍有序,只待退入函谷關,便可整軍再戰。然而高暘早已伏兵邀其歸路,居高臨下,滾木礌石亂下,火箭火銃四射,強弓硬弩齊發。當日颳起東風,高暘以氈布裹草車,澆油其上,橫于山隘中斷其歸路,濃煙滾滾,不辨敵我。昌王軍人仰馬嘶,不復成陣,自相踐踏鬥毆,死傷無數。昌王見大勢已去,帶領親隨向西突圍,一路奔到函谷關下。守關將領不肯放高思誼入關,追兵在後,高思誼只得倉皇北渡,翻山越嶺,不知所蹤。

高暘與文泰來挾兩宮鑾駕進軍函谷關,函谷關守將早已聞得昌王敗北,當即斬下林道周的首級,獻關投降。於是一面進攻,一面遊說,一月之內,關內州縣紛紛開門迎接兩宮。唯有長安守裘玉郎閉門頑抗,不過半個月,爲部將所賣,捆縛了交予高暘,斬首於轅門前。裘玉郎留在涇州的家眷,被高暘鎖在府中,一把火燒死。凡越牆逃出的,一律射死。昌王高思誼八歲的獨子高晦,被塞入布囊,自長安城牆上摜殺。關中平定。

九月,高暘兵分兩路。一路進軍西北,抵禦趁亂入寇甘涼的回鶻人,俘虜男女萬餘口,牛羊數萬。回鶻再次請和,並請求公主和親。一路自漢中入蜀,攻下成都,王甯的舊部逃往江陵,益州平定。十月,高暘攜兩宮班師回京。

我雖然早有預備,聞得昌王兵敗的消息,一顆心仍是痛得透不過氣。高暘的聲望已如日中天,遍視朝野,再沒有一個人能與之抗衡。他是太祖皇帝高元靖的長孫;他身在宰衡之位,扶立幼主;他果斷處死了弒君的兇手,廢曹氏,立李氏;他弭平西南西北兩處邊患,雷厲風行;他鎮壓城中逆黨與南北叛亂;他對義人師廣日與吳珦網開一面,不予報復。

朝中風聲四起,有好事諂諛的言官,上書請皇太后代天子行堯舜禪讓之事。

一年的籌謀,終究不及他十數年的潛伏。我已一敗塗地。

回朝後高暘一團忙碌,無暇來新平侯府。我要進宮向皇太后請安,派李威請示了數次,纔有答覆。待得能入宮看望芸兒時,已是十月將盡。自昌王起兵至今,整整半年。自狄道至洛陽,從江陵到南陽,甘涼村社,帝都紫府,到處積屍如山,血流成河。天地感刑殺之陰氣,早早下起雪來。景祐元年就要過去了,來年是何年號,卻難知曉。

彗孛大角,原來應在今日。

換過衣裳,入宮的車馬還沒有備好。我心不在焉地走上露臺,望着汴河發呆。天空近乎雪白,汴河如翠帶橫亙。覆着雪花的帆船似收了羽翼的天鵝,泊在岸邊避寒。雪粒撲在臉上,又硬又涼。

銀杏爲我披上斗篷,語帶薄責:“姑娘出來也不披件衣裳,若病了,綠萼姐姐又要埋怨奴婢了。”

如此細緻入微的關切之語,彷彿許多年前常常聽到,卻不是出自銀杏之口。屈指袖中,原來她離開我,已有八年。銀杏聽聞我的嘆息,現出悽然不忍之色:“姑娘這一去宮裡,便再不能回頭了。”

我低頭繫上絲帶,淡淡道:“我知道。”

銀杏道:“奴婢以爲,姑娘已經盡了全力。天意如此,人力難挽。姑娘若喜歡,咱們還可以離開京城,再也不回來。”

我搖了搖頭:“皇太后還在宮裡盼着我呢。”

銀杏微微一笑:“好。姑娘去哪裡,奴婢就去哪裡。”

離京半年,高朏已滿週歲。芸兒與宮人在庭院中與高朏追逐嬉戲。章華宮的熱鬧一如往日。高朏已走得頗爲平穩,小紅襖化作一團火,飄到哪裡,哪裡就有歡笑。一時累了,便心滿意足地伏在母親肩膀上,壓抑不住想說話的熱情,一迭聲地喚“媽媽”。高朏喚一聲,芸兒便應一聲,一連應了七八次,不喚也應。

禪讓已是篤定之事,連高暘派在章華宮的耳目都鬆懈了許多,三三兩兩地歪站着,彼此閒聊。芸兒只穿了一件湖藍色的窄袖長襖,內裡繫着青白色羅裙,裙角繡着一簇紅梅,隨腳步飛揚起舞。她的眼中毫無憂色,不論順逆,不論聚散,不論戰勝還是落敗,不論在宮裡還是在軍中,她給予高朏的,永遠只有一個母親最單純的歡悅與慈愛。

一轉身,芸兒看見我,招呼我過去。我上前行禮,一面笑道:“陛下長大了,越發健壯了,走路竟這樣穩當。”

芸兒笑道:“健壯些纔好,來日大了,才能練武騎射。”

若高暘登基,高朏未必有“大了練武騎射”的一天。我將幾乎脫口而出的嘆息嚥了回去,轉而道:“太后這些日子在軍中,一切可都安好?”

第62章 女帝師一(62)第203章 女帝師三(65)第10章 女帝師一(10)第316章 女帝師五(41)第240章 女帝師四(34)第35章 女帝師一(35)第132章 女帝師二(61)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159章 女帝師三(21)第55章 女帝師一(55)第15章 女帝師一(15)第96章 女帝師二(25)第351章 女帝師五(76)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118章 女帝師二(47)第95章 女帝師二(24)第7章 女帝師一(7)第94章 女帝師二(23)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116章 女帝師二(45)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89章 女帝師二(18)第253章 女帝師四(47)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316章 女帝師五(41)第140章 女帝師三(2)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76章 女帝師二(5)第141章 女帝師三(3)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87章 女帝師二(16)第73章 女帝師二(2)第3章 女帝師一(3)第99章 女帝師二(28)第29章 女帝師一(29)第160章 女帝師三(22)第70章 女帝師一(70)第252章 女帝師四(46)第79章 女帝師二(8)第145章 女帝師三(7)第112章 女帝師二(41)第181章 女帝師三(43)第39章 女帝師一(39)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76章 女帝師二(5)第270章 女帝師四(64)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149章 女帝師三(11)第168章 女帝師三(30)第204章 女帝師三(66)第336章 女帝師五(61)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281章 女帝師五(6)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262章 女帝師四(56)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41章 女帝師一(41)第5章 女帝師一(5)第13章 女帝師一(13)第22章 女帝師一(22)第180章 女帝師三(42)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326章 女帝師五(51)第196章 女帝師三(58)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202章 女帝師三(64)第51章 女帝師一(51)第68章 女帝師一(68)第117章 女帝師二(46)第87章 女帝師二(16)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168章 女帝師三(30)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47章 女帝師一(47)第108章 女帝師二(37)第55章 女帝師一(55)第4章 女帝師一(4)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165章 女帝師三(27)第210章 女帝師四(4)第58章 女帝師一(58)第308章 女帝師五(33)第347章 女帝師五(72)第57章 女帝師一(57)第207章 女帝師四(1)第84章 女帝師二(13)第211章 女帝師四(5)第349章 女帝師五(74)第288章 女帝師五(13)第228章 女帝師四(22)第243章 女帝師四(37)第135章 女帝師二(64)第163章 女帝師三(25)第256章 女帝師四(50)第55章 女帝師一(55)第340章 女帝師五(65)第202章 女帝師三(64)第5章 女帝師一(5)
第62章 女帝師一(62)第203章 女帝師三(65)第10章 女帝師一(10)第316章 女帝師五(41)第240章 女帝師四(34)第35章 女帝師一(35)第132章 女帝師二(61)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159章 女帝師三(21)第55章 女帝師一(55)第15章 女帝師一(15)第96章 女帝師二(25)第351章 女帝師五(76)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118章 女帝師二(47)第95章 女帝師二(24)第7章 女帝師一(7)第94章 女帝師二(23)第328章 女帝師五(53)第116章 女帝師二(45)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89章 女帝師二(18)第253章 女帝師四(47)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316章 女帝師五(41)第140章 女帝師三(2)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76章 女帝師二(5)第141章 女帝師三(3)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87章 女帝師二(16)第73章 女帝師二(2)第3章 女帝師一(3)第99章 女帝師二(28)第29章 女帝師一(29)第160章 女帝師三(22)第70章 女帝師一(70)第252章 女帝師四(46)第79章 女帝師二(8)第145章 女帝師三(7)第112章 女帝師二(41)第181章 女帝師三(43)第39章 女帝師一(39)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76章 女帝師二(5)第270章 女帝師四(64)第32章 女帝師一(32)第149章 女帝師三(11)第168章 女帝師三(30)第204章 女帝師三(66)第336章 女帝師五(61)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188章 女帝師三(50)第281章 女帝師五(6)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262章 女帝師四(56)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41章 女帝師一(41)第5章 女帝師一(5)第13章 女帝師一(13)第22章 女帝師一(22)第180章 女帝師三(42)第138章 女帝師二(67)第326章 女帝師五(51)第196章 女帝師三(58)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202章 女帝師三(64)第51章 女帝師一(51)第68章 女帝師一(68)第117章 女帝師二(46)第87章 女帝師二(16)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168章 女帝師三(30)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47章 女帝師一(47)第108章 女帝師二(37)第55章 女帝師一(55)第4章 女帝師一(4)第268章 女帝師四(62)第165章 女帝師三(27)第210章 女帝師四(4)第58章 女帝師一(58)第308章 女帝師五(33)第347章 女帝師五(72)第57章 女帝師一(57)第207章 女帝師四(1)第84章 女帝師二(13)第211章 女帝師四(5)第349章 女帝師五(74)第288章 女帝師五(13)第228章 女帝師四(22)第243章 女帝師四(37)第135章 女帝師二(64)第163章 女帝師三(25)第256章 女帝師四(50)第55章 女帝師一(55)第340章 女帝師五(65)第202章 女帝師三(64)第5章 女帝師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