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認得,還很熟呢。那苗氏便是從前愨惠太子的侍讀於錦素的侍婢若蘭,和於錦素一起流放西北,於錦素被處死後,做了昌平郡王的侍妾。那一日去白雲庵還願,與我偶遇。她雖然未得冊封,王爺對她卻好,她自己也並沒有什麼不足的。若太后說起,你可略提一提,好教她老人家放心。”
玉樞道:“你放心,我一定會回稟太后的。太后聽聞此事,心裡也會好受些。”
正說話間,太后的貼身侍女佳期姑姑和宜修姑姑一道走了下來,朗聲道:“太后請各位娘娘進去。”
沿着西二街向北走了許久,身子纔有了些許暖意。芳馨默默地跟在身後,一句話也不敢說。我低着頭只顧走,在重華門與兩個說說笑笑的宮女撞了個滿懷,其中一人腕間的玉珠脫了線,珠子掉了一地,她連忙彎腰去撿。另一人正要開口呵斥,擡頭見我容貌,頓時愣在當地。芳馨趕了上來,道:“這是漱玉齋的朱大人。”
兩人連忙跪了下來:“女御王氏(鄧氏)拜見朱大人。”我瞧她二人雖是宮女裝束,頭上卻束着金環。妝容精緻,體態風騷,雙頰緋紅,神情得意,正是得寵的女御,忙道:“二位姑娘請起。”
兩人站了起來,讓在一旁。我拾起門檻下最後一粒青玉珠,遞於她們,便扶着芳馨的手跨過重華門,往漱玉齋去了。芳馨道:“那跌了珠子的,便是慧媛所舉薦的小姐妹。”
我不覺笑道:“這也奇了,慧媛是何等平和穩重,她的小姐妹卻有幾分……輕浮。”
芳馨笑道:“這倆姐妹,一靜一動,陛下很是喜歡。”
濟慈宮前的冰冷凝澀如巨石壓在心頭,我問道:“姑姑,這兩年兩宮一直如此麼?”
芳馨的笑意便有些僵,好一會兒才軟和下來:“昌平郡王當年因於姑娘之事被趕去了西北,連新年也不準在京中過,這一去就是三年。太后怎能不心疼?不過,昌平郡王已然回京,這大好的日子,太后卻推病不見,卻還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漱玉齋的白牆灰瓦已然在望,我不覺駐足,自心底深處涌上一絲懼意:“這漱玉齋純是江南小樓的模樣,在整個皇城裡,是最別緻的,所以太后賜給最心愛的幼女昇平長公主居住。從前我只覺是天經地義的,爲何今日覺得它如此……別有深意?”
芳馨一怔,搖頭道:“奴婢愚鈍。”
我淡淡一笑道:“宮裡的人和事,如‘迅雷風烈’[46]。三年……卻是我後知後覺了。昇平長公主和親出家的事,纔是最讓太后傷懷的。”
芳馨道:“還有愨惠太子和三位公主的事。還有,奴婢聽宜修說,當年陛下大肆查問慎妃娘娘的事,導致弘陽郡王自危,自請出宮守陵,太后對此也大爲不滿。只是太后的性子姑娘也知道,一向是隱忍不言的,母子倆誰也不說,日子久了便成了今日這般情形。”
我念起一人,不覺嘆道:“有些人不告而別,倒自在了。”
芳馨抿嘴一笑:“是呢,走了的落下一輩子的念想。若留下來,過個三五年,卻又不知是何光景。”
走進漱玉齋,綠萼迎了上來,行禮道:“姑娘可回來了,沈姝娘娘已經等了好一會兒了。”
我奇道:“沈姝?”
芳馨也笑道:“這位沈姝倒奇了,奔波站立了那麼久,不回宮歇着,卻來漱玉齋做什麼?她可從來沒有上過咱們漱玉齋的門。”
沈姝本在玉茗堂中飲茶,見我回來,連忙迎出堂外,拜倒在地:“沈氏拜見女錄大人,大人萬安。”
我親自扶她起身,微微一笑道:“娘娘何故行此大禮?玉機愧不敢當。”說罷還了一禮。
沈姝道:“妾身久聞大人清名,今日得見,不勝欣喜。”直到此刻,我才得以細細打量她。只見她一身湖藍色繡鳶尾花長襖,在日光下閃出煙波浩蕩的灰白。紫色的鳶尾花粲然盛放,卻又帶着欲拒還迎的浮光。尋常的如意高髻上,只簪着一朵藍寶攢珠花,那藍深不見底,如凝住了雲外所有的天光。她一張圓臉,容貌清麗,一笑起來,連酒窩中都盛滿了嬌俏。唯有一雙眼睛,沉靜如海。
我攜起她的手,在玉茗堂中分主賓坐定。獻茶已畢,我笑道:“娘娘美貌,世間少有。請恕玉機冒昧,未知娘娘青春幾何?”
沈姝道:“妾身是鹹平元年二月十二生人,至今虛度一十八載。”
我笑道:“玉機是開寶五年三月初六生人,虛長妹妹兩歲。”
沈姝道:“那妾身便斗膽高攀,稱呼大人一句姐姐。”
我讚歎道:“不敢當。妹妹青春貌美,聖眷正隆,當真羨煞旁人。”
沈姝欠身道:“妹妹入宮時,姐姐不在宮中。可這幾年多聞姐姐軼事,連陛下都數番讚許,妹妹思慕已久。今日得償所願,實是快慰平生。”
我淡淡一笑道:“不敢當。聞妹妹談吐,似是讀過書。不知妹妹哪裡人氏,令尊大人官居何職?”
沈姝道:“妹妹是越州德清人,祖上以燒瓷爲生。家父只是一個小小的窯主,並無官職。妹妹是鹹平十六年五月,被德清令選中,由越州太守送入宮中的。家父燒得一手好白瓷,家中吃穿不愁,就請了一位女西賓,讀了兩年書。入宮後,因我略通詩詞,婉妃娘娘便將我留在樂坊抄詞填詞。只因偶然一唱,才見幸於陛下。”
怨不得玉樞對她有些厭惡,原來她出身於玉樞掌管的文樂坊。我笑道:“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47]
沈姝澹然一笑:“妹妹不過胡亂唱兩句罷了,便是練一百年也比不得婉妃娘娘的歌喉。今後恐怕是‘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48]了。”
我一怔,《洛陽女兒行》的最後一句是“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她想說的,其實是這一句吧。卻不知,她是嘆惋自己寵遇寥落,還是寧願“貧賤江頭自浣紗”?這心思卻也堪稱曲折委婉了。她沒有家世,位分低微,又不得玉樞的喜愛,大約是慄慄自危,所以纔來拜見我,多半是想我在玉樞面前美言幾句。
見我沉吟不語,她忙命小丫頭捧上一隻小小的雕花木盒:“聽聞姐姐最喜愛青金石,妹妹特備薄禮,些些微物,不成敬意,萬望姐姐笑納。”小丫頭揭開蓋子,但見是一隻鵪鶉蛋大的青金石吊墜,金斑點點,色澤竟不亞於周圍纏繞的金絲花,比當年封若水送給我的青金石墜裾還要名貴。
我微微一驚:“妹妹何故送此大禮?”
沈姝道:“這是穎妃娘娘賞賜的,只因妹妹不愛青金石,所以借花獻佛,萬望姐姐不要嫌棄。日後種種不到之處,還要請姐姐多多提點。”我命芳馨接了,又道了謝。沈姝似是鬆了一口氣,又道:“今日姐姐纔回宮,妹妹本不該擾。只因實在按捺不住欽敬之情,只想快些一睹真容,縱恣唐突之處,冒昧無禮之嫌,萬乞見諒。”說罷起身告辭。我親自送她出了漱玉齋,方纔回到西廂。
我除去長襖,只穿一件杏黃色的夾襖,攤開薄被歪在榻上歇息。只覺胸口微微一動,睜眼一看,卻是芳馨拿着那枚青金石吊墜在我胸前比畫。見我醒了,便笑道:“這枚青金石的顏色,倒比從前信王世子送的那套墜裾更正,更比那尊披金童子像好。這樣好的寶石,說不定是她產育之時,穎妃娘娘送給她的。一個小小的姝,當沒什麼好東西纔是。”
我將墜子託在掌心,細細觀賞上面的金斑:“姑姑看見她穿的衣裳,戴的寶石了麼?都是藍紫一色,大過年卻不穿紅的,可見她極其喜愛這種顏色。青金石是最豔最正的,她卻肯割愛送給我,我倒要瞧瞧她究竟如何有求於我。”我將吊墜擦乾淨了,放回小丫頭捧着的木盒之中,“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49]
芳馨命小丫頭將盒子收好,便起身爲我衝調奶茶。奶香四溢,心情頓時平靜許多。我歪着頭看她專注的神情,微笑道:“今日與玉樞相見,倒沒想過竟如此輕易。”
芳馨微笑道:“嫡親的雙生姐妹,怎會有隔閡?”說着奉上茶來。
我飲一口茶,若有所思道:“玉樞說皇后曾問過她許多莫名其妙的事,可是我從未聽母親提起過,可見玉樞並沒有將這些煩心事說與母親知道。玉樞的性子向來是有什麼說什麼,這樣詭異不通之事,她爲何不對母親說?”說着一擡眼,似笑非笑道,“這件事情,姑姑當很清楚纔是。”
芳馨低頭一笑:“想不到姑娘這樣快就知道了,當真什麼都瞞不過。不錯,當時婉妃娘娘被皇后問得無法,又無人可說,便由小蓮兒引薦,將此事告訴了奴婢。娘娘本想將此事寫信告訴家中,是奴婢說,熙平長公主和老大人怎會去做這些惡事?娘娘若寫信回去,驚擾了夫人與姑娘,來日皇后娘娘知道了,豈不是愈加疑心?愈加疑心便愈要逼問。清者自清,皇后問不出來也就不會再問了。婉妃娘娘這纔沒有寫信回家。後來陛下見婉妃娘娘鬱鬱不樂,幾度相問,娘娘卻不肯說。陛下只得命良辰來問小蓮兒,這才知道此事。後來便下旨,婉妃除卻年節朝敬,可以不必去守坤宮,皇后便再也沒有問過了。”
芳馨對我和熙平的事情似懂非懂,似知非知。她說“惡事”這兩個字的時候,未必沒有試探之心。但她對玉樞如此推心置腹,我深爲感動。總有一天,她會知道事情的原委。我感激道:“哪怕姑姑不在我身邊,亦能助我。”
芳馨道:“姑娘過譽。”
我拉一拉她的指尖,微笑道:“我心裡都知道。”
晚上有宮宴。我坐在妝臺前,細細擦拭着當年皇帝賞賜的小銀銃。銃口雕着兩朵梨花,彷彿要隨火力一起熱烈地綻放。紅木柄上鑲着的紅玉髓,像永不熄滅的陰線。多年未見,愛不釋手。芳馨慢慢挽起一綹用桂花油抿過的長髮,不禁笑道:“姑娘這樣喜歡火器,當年何不將它帶出宮去?幸而這三年漱玉齋不曾動過,不然姑娘回來,還未必能見得到呢。”
我將銀彈子塞進了銃管又傾倒在手心,幾顆彈子攢成一團,如冰雪化於掌心,倏然溫熱。豌豆大的顆粒上,卻雕滿花紋:“這彈子,若裝進了銃,發起火來能打死人。若在掌中把玩,最多不過賞人。該賞人的時候不能吝嗇,該打人的時候也不能含糊。此一時彼一時,只看身在何處罷了。”
芳馨笑道:“姑娘回宮來,就愛說些奴婢聽不懂的話。”
拿起這銃,我總會遐想先帝時候的往事:“我聽說這柄銃剛剛造出來的時候,是給安平公主用的。”
芳馨道:“是。當時廢驍王將此銃獻給先帝,先帝便賜給了長女安平公主。那日在講武場上,安平彈無虛發,連北燕的使者都讚不絕口。先帝常說安平像自己,因此人們都說,若安平是個皇子,定是要被立爲太子的。”
我嘆道:“彈無虛發……可憐裙釵之輩。這銃給女兒家用很合宜,可惜除了安平,大約不會再有女子用它了。她若不造反,便和熙平長公主是一樣的,這銃也就不會在我這裡了。”轉念一想,熙平長公主也算繼承了長姐的遺志。若安平還活着,我朱玉機又在何處?
芳馨輕拍一下我的右肩:“今日元旦,姑娘何必提起那個廢人?若被別有用心的人聽見了,還以爲姑娘同情安平,傳到陛下耳朵裡,又要多心了。”
我將彈子一粒粒拋進盒子,淡淡道:“姑姑言之有理,我再也不說了。和姑姑說句實話,這一次回宮,我是有些怕的。”
芳馨笑道:“姑娘從前都沒有怕過,如今怎麼怕了?”
我心神馳遠:“姑姑還記得鹹平十年的春天,選女巡的第二日,昱妃和啓姐姐在粲英宮的後院裡比劍的事情麼?”
芳馨道:“怎麼不記得?昱妃娘娘還用蟬翼劍指着姑娘的眼睛。後來她的劍折了,奴婢們都稱願呢。誰知姑娘後來又將周貴妃賞賜的承影劍送給了她,奴婢們都替姑娘可惜。”
我悵然一笑:“鹹平十四年,昱妃娘娘剛入宮的時候,曾因此事向我致歉。她說,知道從前的無知,便有些害怕了。以前我不甚明白她這話的意思,今日我多少也能體味一些了。”
芳馨道:“姑娘聰慧,怎說自己無知?”
我嘆息道:“避世三年,只覺換了人間;沉湎五載,如今倒成了新人。許多事情若從頭看過,不由人不後怕。‘經戶無人,批帷斯在’[50],就是這樣。”
芳馨道:“姑娘這話,似是別有深意。”
忽聽小丫頭在外面道:“蓮姑娘來了。”
我一時還未省起“蓮姑娘”是誰,卻聽芳馨笑道:“小蓮兒來了,定是婉妃娘娘讓她來的。”遂向外道,“快請進來。”
小蓮兒撥開珠簾,笑吟吟地走了進來。一身碧色水雲紋長襖略顯緊繃,顯出修長婀娜的身姿。隨意走上幾步,但覺嫵媚多姿,步步生蓮。我讚歎道:“蓮兒長大了,也更美了。”
小蓮兒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微笑道:“多謝姑娘誇獎。”說着命身後的小內監擡上一隻一尺見方的雕花木箱,道:“婉妃娘娘說,姑娘今日纔回宮來,怕沒有好看的首飾和頭面,特命奴婢送一些來。”
我瞧那兩個小內監略有些吃力,便笑道:“這麼多好東西,你們娘娘何不留着自己戴?”
小蓮兒笑道:“姑娘和娘娘是至親,姑娘戴不就是娘娘戴着麼?”
芳馨笑道:“小蓮兒不但變美了,也更會說話了。”
小蓮兒道:“姑姑是看着我長大的,就別笑我了。”
我笑道:“代我多謝姐姐。這會兒姐姐在做什麼?”
小蓮兒道:“今晚娘娘要獻歌,這會兒已經去延秀宮了。”說罷退一步道,“奴婢也要跟去伺候了,奴婢告退。”
小蓮兒走後,芳馨掀開箱子,但見滿滿一堆珠寶首飾,晃得人眼睛發白。芳馨笑道:“果然是親姐妹,竟送了這麼多來。這下姑娘的心可以實實在在放在肚子裡了。”
我斜她一眼:“玉樞待我的心,我怎能不知?”
芳馨笑道:“那姑娘就挑一件戴,別辜負了娘娘的好意。”
於是我隨手揀了一枚赤金多寶髮簪出來,對着鏡子比在鬢邊:“其餘的收起來吧,以後出入御書房,也用不上這樣多的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