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道:“玉機記得娘娘是越州德清人氏。越州富庶,天候又暖,比汴城好得多。”
沈姝悵然一笑:“罷了,她們既回故鄉,妾身便修書回家,請家父多多照應二人。”
我笑道:“娘娘果然不忘故人舊情。”
沈姝垂眸嘆息:“山水恆在,草木復生,唯有故人難尋,舊思難忘。”
我微笑道:“舊思難忘?”
沈姝的目光似越過千山萬水,向東南而去:“妾身在家時,與老父燒瓷爲生。老父所燒的白瓷,潔淨光亮,色若白玉,曾翻山越嶺,也曾棹海浮槎。家中雖算不得累資鉅萬,卻也吃穿不愁。當年妾身所思所想,不過是憑讀書女紅,賺個有些身份的夫家,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入宮之後,常隨昱妃娘娘讀書,自覺昔日在家讀書,竟是全然不得要領。”
我順着她的目光望去,頗有興味:“這話怎麼說?”
沈姝微笑道:“耽於章句,不通大義。好比一個燒瓷賣瓷的手藝人,只一心一意想着如何將白瓷燒得更白,卻全然不理會海上的風起雲涌。殊不知出海之日揀選不慎,便會被惡浪擊碎,不論多白多亮的瓷都只會永沉海底。入宮之後,妾身漸漸明白,盛衰時勢便是浪頭風雲,匹夫匹婦不過滄海浮舟。雖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121],可若生在亂世,便如何‘自求’,也無計‘多福’。大人說是不是?”
我淡淡一笑道:“前人有詩云,‘一劍乘時帝業成,沛中鄉里到鹹京。’[122]娘娘睿智。只不知娘娘想‘乘時’而求的是什麼?”
她一轉頭,絹花中垂下的兩串米珠瀝瀝作響,如猝然驚亂的神思。她幽深的眸底透出幾點鍼芒,隨即隱去:“妾身所求,不過是波瀾不起,一生平安。對自己、對皇子,都是一樣的。”
我只作不覺,依舊遙望:“當今盛世,娘娘定會如願以償。”
走出文瀾閣時,太陽已經偏西,風起時已有涼意。芳馨一面走一面問道:“姑娘和沈姝在樓上盤桓了好些時候。”
我微笑道:“她問了問秋蘭和銀杏。”
芳馨道:“沈姝倒還關心這兩人?”
我笑道:“秋蘭和銀杏是因她而坐牢,因她而被逐,但凡有些良心,怎能不問?不過,她說這兩人是因盜藥入獄。她究竟知不知曉真相,卻也難說。”
芳馨笑道:“怎麼?連姑娘都瞧不出來麼?”
我搖了搖頭:“要麼她是真心不知,要麼是掩飾得太好,沒有破綻可尋。”
芳馨道:“爲了榮華富貴,她連自己的親生孩子都捨得出去,足見精明心狠。姑娘只是不想拆穿她罷了。”
我笑道:“連天子都沒有怪罪她,我拆穿她做什麼?不過我試探了一下,她倒也沉得住氣。況且她爲子所求,並非左道。慈母之心,情有可原。”
芳馨道:“奴婢不明白,就算是姑娘做了貴妃,這孩子養在姑娘的膝下,又能有多少分別?”
我駐足回望,文瀾閣二樓的小窗依稀可見。小小一扇窗,只因更上層樓,望出去的景緻便全然不同。我笑道:“漢明德馬皇后一生寵敬不衰,只是無子,於是養賈貴人所生的五皇子劉炟爲己子,‘盡心撫育,勞悴過於所生’。又道:‘人未必當自生子,但患愛養不至耳。’[123]永平三年,馬皇后被立爲中宮,劉炟也被立爲太子。劉炟並非皇長子,只因養母尊貴有寵,便登儲君之位。春秋之義,子以母貴,母以子貴。[124]姑姑明白了麼?”
芳馨驚歎:“奴婢先前以爲她只是想爭一爭皇子的吃穿待遇,爲了這些將兒子送給別人養,有些不值得。不想她竟有這番心思!”
我笑道:“然則姑姑以爲值得麼?”
芳馨道:“這……奴婢說不好,也想不清楚。”
我挽起她的手臂,笑道:“沈姝卻已想得清楚。”
芳馨低着頭走了好一會兒,方遲疑道:“其實奴婢以爲,沈姝的意思對姑娘也是好的。姑娘別怪奴婢多嘴,姑娘自己也說,如今朝野上下,都當姑娘是女寵,嫁與不嫁,無甚分別。姑娘若能養沈姝之子爲己子,也算終身有靠了。說不定……”她壓低了聲音,怯怯道,“若天可憐見,如馬皇后般,也算意外之福了。”
我淡淡道:“姑姑說的自是明路,我豈能不知?只是不合我的心意罷了。當年曹操與袁紹相拒官渡,曹操兵少糧絕,有退兵之意。荀彧寄書曰:‘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爲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125]曹操以奇兵劫奪袁紹糧草,終於大勝。愈是艱難,愈不能退,退一步,心就散了。”
芳馨嘆道:“姑娘何必如此自苦。”
我笑道:“我早說過,我並不覺得苦。”
回到漱玉齋,綠萼迎了上來道:“姑娘這一去,竟與太后說了這麼久。”
我笑道:“太后今日待客,不得閒見我。我和姑姑去文瀾閣逛了逛,那裡如今是學堂了,那麼多青春貌美的姑娘坐在裡面讀書,真是後宮一景。比比她們,我真真是老了。”
綠萼隨我跨進玉茗堂,抱起我除下的斗篷,笑道:“姑娘又胡說。姑娘正當盛年。”
我漱了口,笑道:“人總是會老的,多想也無益。我不在的時候,漱玉齋可有什麼事麼?”
綠萼道:“慧媛娘娘來過了。”
我奇道:“慧媛?可有話留下?”
綠萼道:“慧媛娘娘一來探病,二來請罪,三來是有事請教。”
我放下茶盞,起身從櫃中尋出一張畫紙,笑道:“請罪?”
綠萼忙上前潤筆研墨,一面道:“是。慧媛娘娘說,王氏和鄧氏無知,擾了姑娘養病。王氏是她所薦,理當同罪。”
清涼的筆桿抵着下頜,腦府一片幽冷。我笑道:“這也太小心了,她是她,王氏是王氏。即便真的怪罪,也用不着來漱玉齋請罪。你怎麼答她的?”
綠萼微笑道:“奴婢就說,我們姑娘不認得王氏和鄧氏,此二人也並沒有驚擾姑娘。娘娘若爲這一點小事來請罪,不知情的還以爲咱們姑娘刻薄,壞了姑娘與慧媛娘娘相識在先的情義了。”
恰逢芳馨進來尋東西,聞言笑道:“答得好。”
我隨手畫了兩筆,笑道:“一日裡慧媛沈姝、娘娘女御的都鬧不清楚,以後還想安靜度日麼?”又問道,“她還有什麼事?”
綠萼道:“是關於爲華陽公主選侍讀的事。”
芳馨微微一驚,一隻盛藥的小青瓷盒子從懷中滑了下來,在地上跌成兩半:“王氏才被驅逐,聖上竟將此事交給了慧媛?”
綠萼道:“可不是麼?能拿住聖心,這纔是慧媛的本事。也不知道穎妃娘娘聽說此事會不會吃心。”
筆一頓,洇出豆大的墨點,如草莖上的病節:“她既有心,明日便請她來坐坐好了。”
【第三十二節 吾與爾篡】
三年不見,太后依然貌美,可眉目脣角之間,已不免有哀老之相。她以長簪挽發,一身青白襦衫,披一件素白煙霞紋薄短襖,斜倚在榻上與若蘭閒話。寬大的袖子微微褪下,露出藕白的小臂,託着瑩白瓷盞的手白膩如脂。意態嫺雅,恰如牆上那幅臨水浣劍的肖像。那畫是鹹平十四年春夏之交,周貴妃離宮的那一日,我在這裡爲太后所繪。一轉眼,竟已四年。
我伏地叩首,若蘭亦起身行禮。太后拉着我的手,命我坐在她的腳邊:“一回宮就病了一個多月,比三年前更見清瘦。年紀輕輕的,可要好生調養纔是。”
指尖但覺溫暖乾燥,如冬日暖陽下柔滑的錦緞。如此平常的一句問候,似多年未聞,如白雲悠悠,鎖斷千山。我鼻酸眼熱,垂頭緩緩道:“是……謝太后。”
太后的手緊了一緊:“受得住磨難,才能成大器。”
眼中望出去一片模糊,裙上的暗紋虛浮如星光散漫。我忙道:“是。太后教誨,微臣謹記。”
太后滿意道:“往事不必再提,只看來日便好。”
閒聊片刻,太后命若蘭送我出來。若蘭身着月白長襖,四個月的身孕,身形微顯,臉也越發圓胖。我親自扶着她慢慢走下玉階,笑道:“上一次在城外見到你,一別數十日,一切都還好麼?”
若蘭恭敬道:“勞姑娘動問,都很好。”
我笑道:“現在你也是御旨冊封的佳人了,還要叫我姑娘麼?喚我玉機便好。”
若蘭道:“若蘭將姑娘看作於姑娘一般,雖然有幸冊封,但山高高不過天,奴婢不敢稱呼姑娘名諱。”
我又何曾不是將若蘭看作錦素?“好,都隨妹妹。王爺可還好麼?如今是在京中還是回了軍中?”
若蘭道:“王爺早就回關中了,如今王府中只剩若蘭一人。太后說,待若蘭生產,就請陛下召王爺回京陪伴。”
我合住她的手,叮囑道:“你懷孕辛苦,府中事務能不管就不要管,丟給管家便是了。”
若蘭道:“是。太后也說,要安心靜養,閒時漫步,這樣生產時也能少吃些苦。”
我問道:“太后常召你入宮麼?”
若蘭道:“太后時常派人來王府詢問打賞,偶爾也召若蘭入宮閒談。大約是心疼王爺總不在京中,所以格外眷顧若蘭。”
我笑道:“那你便安心待產,我等着你的好消息。”說罷放了她的手,走出濟慈宮的門。忽聽若蘭在身後喚道:“姑娘……”
我在階下轉身,但見若蘭迎着陽光亭亭而立,一身月白渙散如煙,十足似錦素的清冷蕭疏。若蘭屈膝行了一禮,道:“宮中險惡,請姑娘好生保重。”
恍惚是那一日在掖庭屬與錦素對質,那樣刻意地果斷和決絕,不曾好好道別——和錦素,也和少年相伴的情義。我心中一酸,轉頭疾步而去。
回到漱玉齋,卻是芳馨和芸兒一道上前行禮。我連忙扶起芸兒,向芳馨道:“我遣姑姑去長寧宮問安,怎麼姑姑沒去,倒是芸姑娘來了?”
芸兒笑道:“奴婢來漱玉齋的路上,竟在益園中遇見姑姑。兩下一問,才知道姑姑是奉了大人的旨意去長寧宮問候王爺,奴婢是奉了王爺的旨意來漱玉齋請姑娘飲酒的。王爺和大人都想到一處去了。”
我笑道:“飲酒?”
芸兒道:“大人一回宮,王爺就想接風洗塵的。誰知大人一病便是二十多日。好容易好了,王爺又病了,待王爺病癒,大人又倒下了。如此七上八下,總不能湊在一處。昨日聽聞大人去濟慈宮了,想來是痊癒了,這便立刻差奴婢來請。長寧宮早就備好了美酒佳釀,單等大人了。請大人這就隨奴婢去吧。”
芳馨在一旁笑道:“姑娘去吧。漱玉齋今天沒有備姑娘的飯,姑娘不去就要餓肚子了。綠萼姑娘帶兩個人好生跟着,把姑娘的藥也拿上。”
一個小丫頭在芳馨身後屈一屈膝,笑道:“早就照姑姑的吩咐,都備好了,只等姑娘和綠萼姐姐回來。”於是我也來不及更衣,便又被衆人推出了漱玉齋,簇擁着去了長寧宮。
白親自引我進了靈脩殿的南廂,一桌一椅,俱如昔年我居住的樣子,劉離離的痕跡,竟蕩然無存。我拿起榆木架子上的青金石童子雕像,轉頭問白道:“難道劉大人已經出宮回家了麼?”
白道:“劉大人是前天出宮的,因大人病着,不便打擾,就沒去告別。”說着親自奉茶,“大人請坐,奴婢這就去請王爺過來。”
我忙道:“該當我先拜見王爺纔是。”
白微微一笑道:“這是王爺的意思,大人安心歇息片刻便好。奴婢告退。”
我在榻上坐下。小几上的白瓷瓶中供着幾枝臘梅,金黃燦爛,一室飄香。我忍不住嗅了幾下,抽出一枝在手中把玩,冰涼一點水珠滾落在掌心,不覺心念一動。此情此景,彷彿親歷,又恍如隔世。窗外隱有松濤之聲,明紙身上映着兩對雙丫,靜日生煙,閒閒無語。連書案上的書都是我從前常讀的。坐在窗下一目十行地看過,薄脆的紙張緩緩翻過,如在審視往昔歲月。
忽聽門口有一個少年人生澀的聲音喚道:“玉機姐姐。”
我忙拋下書,起身拜下。高曜道:“何必多禮。此是姐姐舊居,如常便好。”說罷輕輕一擺手,美酒餚饌魚貫而上,須臾擺了一桌,都是我素日愛吃的。高曜示意我入席,芸兒親自燙酒佈菜。
我微笑道:“雖是舊居,到底是五年前的事了。究竟是劉大人住的時日長。”
高曜道:“劉大人做孤的侍讀五年,有三年都是在宮外居住的,在靈脩殿不足兩年,並沒有姐姐居住的時間長。”
我一怔,道:“是呢,險些忘了。”
高曜一指青白瓷雕花執壺:“這是前朝佳釀,孤回宮的時候,父皇賞賜的。”
我忙道:“現居國喪,如何敢飲酒?”
高曜笑道:“姐姐糊塗了,三十六日服喪之期已過。私宴上稍稍飲酒無妨。”
酒香醉人,已分不清今夕何夕。我訥訥道:“都過了三十六日了麼?”
高曜道:“母后崩逝,已有三十七日。”
我在袖中掐指算罷,方纔道:“果然過了三十七日了,想一想彷彿只是昨天的事情。”
高曜道:“獄中病中,歲月匆匆,待得驚覺,物是人非。”雖是從容之語,卻透着自傷。他親自爲我斟酒,“姐姐回宮,孤便想着與姐姐痛飲一番。不想遷延至今,孤爲姐姐備下的接風酒竟成了孤的餞行酒。”
我微微一驚,道:“餞行?”隨即省起,“殿下這便要出宮了麼?”
高曜道:“父皇已經爲孤選定了王府,過幾日便要出宮了。”
我嘆息道:“殿下的身子還沒好,何必這樣着急離宮?”
高曜笑道:“父皇妃嬪漸多,孤不便霸着長寧宮。”
只見他面頰豐腴了許多,只是還有些蒼白浮腫。一襲象紋素色錦衣略略寬大,衣袖處卻有些短促。我心下甚慰,舉酒微笑道:“也好。在王府中休養,只怕還更自在些。如此,玉機恭祝殿下龍騰雲,虎乘風,鵬程萬里,一逞生平夙願。”
高曜舉酒,我倆相對一飲而盡。辛辣火熱的一線貫穿胸喉,悲愴豪氣頓生。高曜笑道:“姐姐酒量很好。”於是連飲三杯,高曜便不再勸。芸兒爲高曜斟滿酒,便拉着綠萼一同退下。
南廂中只餘了我和高曜兩人,一時間默默無語。彷彿還是昔年他正當髫齡的時光,來靈脩殿與我一道用膳,礙於“食不言”,也是相對而坐,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