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孤城薩羅那

“我曾歌頌牧場和鄉村,也歌頌過領袖們。”——維吉爾的墓誌銘,指他的三部代表作品《牧歌》、《農事詩》和《埃涅阿斯》

※※※

兩個軍團的護民官和百夫長都勸說將軍,乘着對方的四個軍團壓過來前,及時收縮防線,放棄攻打伊薩城,退回南部和蓋比努斯將軍會合,再作計較。

“什麼,這還能叫個合格的將軍嗎?我可不是凱撒手下那些臨時拉來,沒見過世面的連四十歲都不滿的年青人,我的任務是制壓達爾馬提亞的城市,不可以望風就遁。”萊利阿斯嚷嚷起來,隨後他指着部下說:在瞭解敵人虛實前,無謂的騷動和妄斷是最最不理智的行爲,不管如何,將馬其頓第一軍團的首席大隊派出去,擔任武力偵察,和敵人打個接觸戰,比什麼都要靈驗,“不要憎惡是神靈在玩弄你的命運,而應該埋怨你有無準備好充足的祭品。”

而這時候,膽大妄爲的李必達,等來了第二波部隊,十六軍團的兩個個步兵大隊與兩個弓兵大隊,大約兩千人左右,隨即他囑咐船員在三日後,再行擺渡,因爲現在兵力位置都已暴露,若是被比布魯斯的艦隊注意到了,就得不償失——“我們這四千人爲先行,先順着奧利庫姆城,朝伊薩城方向攻擊前進,反正敵人也摸不清我們真實的軍力,只要進入伊薩城,就能獲得伊利里亞與伊庇魯斯間最大的邊境堡壘——這條戰線就能穩固下來,既可南下進攻德爾斐,也可東進威脅馬其頓行省。”

隨後,李必達命令每個大隊都打着其他軍團的徽標:十六軍團的半人馬旗標,十五軍團的阿蒙羊頭骨旗標,還有六軍團的雙牛旗標,做出熙熙攘攘的假象——實際上還是四千人,其中一千五百名重裝步兵,五百名輕裝輔兵,一千名馬蒂亞騎兵,還有千名弓箭手、投石手,外帶直屬的四百名麥德捷衛隊,和一個騎兵炮分隊,六門騎兵炮,以及一門拆解開來的“馬塞利亞貴婦炮”。至於奧利庫姆城,李必達信任不過當地的長老會,於是索取了三十名人質隨軍,五百匹騾馬驢子,浩浩蕩蕩朝着伊薩城進發。

沿途伊利里亞,及伊庇魯斯的大小集鎮,都聽說這位將軍屬下有三個軍團的實力,便紛紛撤去防守而降服,原本按照直線距離,順着亞昆比尼河,抵達目的地應該不過一天半的路程,但越往內陸去,地形和道路就越複雜,盤曲蜿蜒,這時候羅馬軍隊的優勢,在這種地形裡就顯現不出來,幸虧法奧比納斯的部隊許多是馬其頓人,山民出身,對付這種路況還是遊刃有餘的。

所以待到第二天撤營再度出發時,可能才走了伊薩城三分之一的路程,並且半夜下起了大霧,兵士們的鎧甲與帽盔上都是白絨絨的粉末,在視力所及的範圍內,緊緊跟着前面的同袍,慢慢在山路上挨着前進,這在亞平寧國度是很難看到的天氣現象,但在這裡山區卻是司空見慣。李必達有些焦躁起來,據他事先了解,對方的萊利阿斯將軍無外乎兩種行爲,一種是誤信他的假情報,放棄攻擊伊薩城,退回去與其他龐培軍會合;第二種是不加理會,繼續圍攻這座城市,若是這樣的話,就麻煩了,但他也有個備案,那便是再及時避開萊利阿斯的兵鋒,退往最後個據點薩羅那去。

“前面的兩處山丘的平野處,發覺敵人的蹤跡!”十六軍團的首席百夫長克雷塔斯戴着頂部彎曲的色雷斯頭盔,從那邊步跑而來,按照常理,前面的斥候騎兵應該在二十到四十羅馬裡外發覺敵情及時回報的,但霧氣瀰漫,山路曲折阻礙視線,雙方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遇在一起,前頭部隊只相隔四個弗隆的距離,接着兩面都很混亂,急忙各自在騎兵與弓手的掩護下,朝原先駐足的山坡後退。

“擊響帕提亞銅鼓,讓兩個大隊佔據道路兩邊的山坡,豎起軍團旗標,來恫嚇他們。”李必達急忙指揮到,隨即他詢問克雷塔斯對方的數量,但得到的回答是霧太大了,實在無法辨清。

接下來,雙方都在霧中沉默地列隊對峙起來,一個半白日刻後,陽光漸漸濃烈起來,霧氣散去。萊利阿斯派出的首席大隊,看到對面三處高阜上,豎着三處軍團旗標,並且形狀各不相同,便開始嘀咕是不是真的有三個軍團在當面列陣?若是這樣的話,我方可是寡不敵衆啊。而那邊,克雷塔斯與幾個老兵,在眯着眼睛,努力判斷敵方的態勢,最後報告李必達說,“敵人的陣勢佈置得很好,但數量應該超不過兩千人。”

“如何,要過去將對方之敵擊潰嗎?”薩博拉了拉繮繩,向旁邊的總指揮官請示到。

“既然萊利阿斯派出這些軍隊,從規模來看更像是來武力偵察的,探聽我方軍隊虛實,可見這傢伙沒那麼容易上當,也許伊薩城不能再去了,薩博你去問問人質這個地點,我們準備適當接觸後,就轉去薩羅那城。”李必達指示到,隨即薩博前去詢問清楚後,就沿着對壘線,帶着一百名騎兵準備穿過兩山間的狹窄河谷,在前面探路。

那邊,馬其頓行省第一軍團,即“拉洛科尼亞”軍團,他們的名字是得自於蘇拉當年在希臘這個地點,決定性戰勝米特拉達梯六世的會戰,此軍團在該戰獲取殊榮所致,見到薩博的小隊騎兵,耀武揚威地對壘線中央那塊空地處而過,按捺不住,率先射出弓箭。

遠程間的戰鬥就此打響,拉洛科尼亞軍團的弓手大多來自色雷斯、斯基泰傭兵,使用的是野山羊角造就的“呂底亞弓”,射程不及李必達屬下的仿帕提亞反曲弓,但他們佔據的山坡卻在東方,恰好揹着陽光,而李必達的努比亞弓箭手卻因爲刺眼的霧氣與陽光影響,射擊的精度大打折扣——於是雙方,前者的射程和力道不足以對後者的重裝兵陣隊造成很大傷害,而後者又因爲射不中目標,使得威力也沒有展示出來。

大約到了日中時分,拉洛科尼亞軍團的首席大隊,算是看出蹊蹺來了:這對面的敵人,哪來的三個軍團!自己這個大隊也就八百多人,而對方竟然沒底氣發動強攻或者迂迴,估計數目也就在兩三千人,還攜帶了三個軍團旗標,分明是來招搖撞騙的。

當這個情報急速傳到伊薩城下的萊利阿斯耳朵裡後,這個將軍哈哈大笑,摸着眼睛上的十字疤痕,說我就知道,隨後他轉身對着城中的求和代表——被選出當作人質的十二名貴族長老,一名披着狼皮的祭司,還有幾名鼓手與笛子手說,“現在的局勢很清楚,馬上我就會殲滅凱撒來到伊利里亞的援軍,重新代替共和國籽平這個地區,所以你們必須發誓,絕棄與凱撒的友誼。”

伊薩城就此投降,萊利阿斯感到心情十分舒暢,他的得意不僅僅在於攻破逼降了這座龐大的城市,並且還在於現在的局勢裡,只有他一路,識破了李必達的詭計,所以他喚來書記員,傳遞書信去了德爾斐與科庫拉城,說明了事實真相:出現在奧利庫姆城的,大約只是凱撒的一路很少的偏師,你們的精力還是應該放在凱撒的身上,儘快抽調在小亞新組建的軍團過來,此地就放心交給我好了,兩個軍團足矣。

隨即他立即將“拉洛科尼亞”軍團的其餘大隊火速壓了上去,並且要求代理指揮的首席百夫長,次日早晨就發動總攻,將這羣烏合之衆給趕回奧利庫姆去,“而我自己,則要帶着‘潘神’軍團,再去拔除伊利里亞行省,凱撒僅剩的一個據點城市薩羅那。”

近夜時分,馬其頓行省的第一軍團所有大隊,再次冒着漸漸升起的霧氣,沿着街道急速推進着,這裡的部隊和龐培的西班牙行省類似,也都是一等一的精銳,即便在大霧裡,也沒有一個人一匹馬掉隊迷路,甚至隊列依舊不亂,所有人還是按照操典規則一絲不苟地行軍。等到晨曦初現,他們就像水時計一樣精準地抵達了那座無名山坡,隨即帶隊的軍官向還在那兒堅守陣地的首席百夫長帶來了將軍的口令,對方就回答,“可以組建攻擊隊形,但是要等到霧散後再直接行動,因爲從這幾天的經驗來看,霧應該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首席百夫長說的很對,甚至今日的霧要比前兩日還要脆弱點,但是當兩翼的輕裝步兵開始朝對面的山坡移動時,卻發覺李必達的軍隊,只剩下山的背面,還有一些騎兵在那兒,望着己方密密麻麻的隊列,大聲嘲笑番,便十分輕鬆靈活地轉向山背後,消失不見了——這對一直生活在裡海與高加索山脈間的馬蒂亞人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原來,昨夜李必達全軍乘着霧起的掩護,全員悄然靜默行軍,在可靠嚮導的掩護下,從對方的眼皮底下,順着狹窄的河谷,朝薩羅那城轉移了。

現在李必達已經等不及後繼來奧利庫姆的援軍了,他必須要靠這四千人全力穩住陣線,如果不這樣的話,萊利阿斯的兩個軍團就不會被牽制住,他便可以迅速控制住伊利里亞,和色雷斯國王柯蒂斯(他是龐培忠實的僕從),及兵源大省馬其頓連成一線,隨即再組合起強大的北線軍隊,一起壓迫登陸的凱撒,而與優裕休整完好的龐培軍不同,凱撒帶過來的幾個軍團,全部都是不足額的,並且傷病極多,在先前的征戰裡遭到極大的消耗,一旦正面決戰的話,根本不會是蓋比努斯等人的敵手。

幸運的是,由於及時轉移,李必達比萊利阿斯(他在伊薩城的整頓耽擱了些許時間)早了一整天,抵達同樣瀕海的薩羅那城,這也是整個伊利里亞最後個擁有完整城防的殖民城市,所幸的是這座城市的長老會與市政官,是極度親凱撒的,因凱撒在高盧戰爭時期,向此地輸送了大量近於免費的戰爭奴隸,用於金礦的開採,給城市帶來了豐厚利潤與極大繁榮,所以他們早就發誓,成爲凱撒的“克里恩”,就像許多西班牙和希臘城市對龐培的誓言一樣。

當判明李必達的所屬與番號後,薩羅那市民萬分熱烈而短促地將他與四千名部下迎接進來,但李必達無暇與市民聯歡,他很急切地找到市政官,要求全權接手這座城市的防務,“因爲就在明日,萊利阿斯就會帶着一整個武裝精銳的軍團,來攻擊它,甚至還會動員大批的蠻族,包括色雷斯國王,也可能會派出軍隊來圍攻我們。”

薩羅那市政官被嚇得面無人色,當即答允了,李必達接着帶着衛隊火速繞着城市一圈,他發覺薩羅那的城市天然地利是十分優越的,坐落在靠海的平臺山崖上,西部和北部都是山崖,下面則是曲折的海岸,不管是敵人的步兵還是船隊,都無法接近,東南部雖然有路可通,但是卻被一座小山牢牢控制着,只有東部的正面,是塊可供攻擊部隊展開的平野之地。

“那座山叫做拉丁山,因爲我們的市民會在拉丁節登上這山,舉辦祭典與遊行,所以就有了這個名字。”市政官是如此告訴李必達的。

“那這座叫拉丁的小山,就是取得防禦戰勝利的關鍵所在,隨後李必達即刻把十六軍團的首席大隊擺了上去,並且配備了三門騎兵炮,開始沿着薩羅那市民祭典所用的村落與小廣場,構築環形工事,接着他又請求所有薩羅那的男丁和他們的奴隸,沿着小山與城牆,再修築道往外的半牆,上面同樣設置警衛、木塔和棒投器,這樣城中的守軍,便可以在這道半牆的掩護下,隨時增援拉丁山。”

最後,李必達詢問市政官,這個城市儲備的糧食有多少,答案因爲市民將周邊的集鎮和礦山都廢棄燒燬,堅壁清野來守城,所以糧食的消耗量會極度增加,大約滿打滿算,只能堅持七到十天。

“好吧,看來只能派出使節人員,騎快馬去奧利庫姆城,請求他們使用小船,沿着海岸,偷偷朝薩羅那供應糧食了。”李必達對薩博囑咐道。

但是到了該日的黃昏時分,薩博派出的使節出去了六人,只回來了兩人,他們氣急敗壞地告訴李必達,“我們靠近城時,見奧利庫姆城氣氛不對,所以便留下兩人在街道邊沒有進入,結果其餘四人全部被扣押,看來奧利庫姆後悔反水了。”

“要不要殺死他們的人質!”克雷塔斯這時,握緊劍柄,對李必達請示說到。

“既然奧利庫姆人決定倒戈,他們還會在乎人質的性命嗎?這時候再加以殺害,反倒是絕了而後交涉的後路,是不明智的,除了泄憤沒有任何作用。”李必達很快拒絕了克雷塔斯的要求,並叫他和騎兵隊長漢斯克一起去巡察監督工事進度,但不久兩人回報,雖然全員市民和兵士都在努力,但是怕沒有兩到三天的時間,工事是很難完善的。

李必達在心中盤算下,隨即下定了流程:薩羅那之戰,關鍵在於鞏固後防御後急戰,時間萬不可拖延過長。

接着,他找來市政官,詢問城中有沒有大膽勇敢的年輕貴族,答曰有個叫奧塔基利烏斯的,早先是個落魄沒落戶,卻突然起訴城郊金礦的礦主,因爲一些小的過節,要礦主賠償他十萬塞斯退斯的錢財,在法庭上奧塔基利烏斯自己爲自己擔任律師,成功挑釁了對方的律師,將他拉入了激怒的境界,結果對方在辯論關鍵環節時對着奧塔基利烏斯大吼:“去吧,去對你父母的骨灰髮誓吧,那樣我才相信你的一派胡言。”結果奧塔基利烏斯真的叫人,取來了他父母的骨灰甕,當着陪審團與法官,對骨灰甕發誓自己所說的就是真的,並且要求對方律師遵守剛纔所說的話,結果法庭只能判奧塔基利烏斯獲勝,這位年輕人就此獲得了十萬塞斯退斯的償款,開始遊學羅德島,現在剛剛歸來。

這種年輕人,不正是李必達所需求的嗎?李必達便將他喚來,“狄克推多代表不代表這個國家?”

“這個是自然,我深信共和國只有在尤利烏斯的帶領下,才能吸收各個地方的精英人士,而若是讓龐培與小加圖那樣的昏聵老朽得勝,羅馬城只能越來越封閉落後,永遠都是山丘上的鄉村菜市場。”奧塔基利烏斯很暢快回答說。

李必達當場就明白了他的所指,便許諾說,“只要你完成我所指派的事情,當然還要神靈保佑這座城市堅守完全,我就援引你前往羅馬城,登入政壇,隨後起碼以行省財務官的身份榮歸故里。”

“那得讓您當上羅馬城十二名法務官之一,我的大人,最好還是僑民法務官。”

僑民法務官,顧名思義,恰好是掌管異邦人與殖民城市權益的大員,這恰好是李必達在營造官企圖謀取的職務,當然也吻合他現在所擁有的特徵,沒想到這個奧塔基利烏斯真是想自己之所想。

次日中午,萊利阿斯帶着浩浩蕩蕩的軍團來到距離薩羅那十五羅馬裡外的某處高地紮營,接着許多望風而來的伊利里亞蠻族,也加入了這位將軍的隊伍,因爲萊利阿斯也是個獨眼(他臉上的疤痕毫無疑問讓人誤認爲是這樣),所以這些兇悍殘忍的蠻族人,包括特里巴利人、斯科狄西人、利布爾納人(他們是活躍在這片靠海山地裡的航海蠻族,羅馬人雙列划槳船的名字就是來自於他們)都稱呼這位將軍叫“波利非瑪斯”,即古希臘神話裡的獨眼巨人,相傳這位巨人和他的妻兒,是伊利里亞地區的始祖,這個行省的名字,就來自於巨人的兒子伊利裡阿斯。

這些蠻族,在凱撒統治時期,和他的關係遠不如伊利里亞城市和行政長官的關係良好了,先前十一軍團就是遭到他們的襲擊,才損失了全部輜重,戰敗於萊利阿斯的手下,損失過半的——雖然凱撒現在並無餘力制裁這些人,但這些蠻族還是趁機投向龐培方,因爲他們覺得龐培對待蠻族更加寬容。

這樣的話,萊利阿斯就將隊伍分成兩撥,第一軍團前去佔據奧利庫姆城,阻止李必達後繼人馬上岸;自己帶着第二軍團,外帶四千多名蠻族僕從,從利布爾納人那裡徵集大批輕型船隻,從伊薩城的出海口進發,水陸並進靠近了薩羅那城。

恰好,這時奧塔基利烏斯也帶着所謂的使節團,前來謁見龐培的將軍,“你們城市的出路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今日投降。”這是萊利阿斯的要求十分強硬。

但是奧塔基利烏斯卻膽氣很足,他要求對應的投降條件,那就是將薩羅那城定爲行省的首府,取代在航海權益上和己方城市競爭的原來首府伊薩,隨後奧氏引經據典,滔滔不絕,論述自己城市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歷史,並且還說薩羅那控制着通往伊利里亞內陸山地的孔道,如果萊利阿斯要等待來自色雷斯國王的援軍,就必須依仗他們城市的幫助。

萊利阿斯一向對這些虛文往來不感興趣,他保持耐心聽完這些話後,就表示城市的地位和權力,可以在你們投降後,前去德爾斐請求馬賽拉斯的裁決,他纔是主持這種事的人,“而我只決定是該和平接受你們城市,還是燒燬夷平它。”

使節十分失望的模樣,隨後一副退而求其次的表情,請求將軍體諒他們的苦衷,“我們都曾是凱撒的克里恩,如果直接就交出城市而不加以抵抗的話,便會在信義上蒙受極大的污點,所以我希望將軍您能派出少量的隊伍,在次日和我們城市假裝作戰一天的時間,只是假裝,然後在九月的晦日,也就是第三天,我們城市的祭司,會在帕蒂娜女神節的祭典上,正式投降!”

“不要耍什麼花樣,是否有那個李必達的隊伍已經進入你的城市!”萊利阿斯突然大吼起來,隨後他的衛隊紛紛拔出劍來,但是奧塔基利烏斯依舊情緒穩定,雖然其他的使者嚇得抱作一團,他很義正詞嚴地指出,就算是馬其頓的總督,也不應該在交戰時期對待一座偉大城市如此無禮,更何況他並未見到有任何什麼李必達的軍隊出現在城市下。

將信將疑的萊利阿斯,總算是暫時答應了這個請求,但他也說:“我還是會把主力隊伍擱在城外三羅馬裡的地方,接着我派出兩個百夫長跟隨你入城探查,如果發現任何欺詐,我會隨時發起攻擊,並毀滅你們的城市,將你們神廟的財貨統統贈送給蠻族!”

第25章 向亞歷山卓進軍第19章 斬首第25章 半稅徵收令第21章 頭顱第16章 紅月第24章 烤爐騎兵第12章 榖中第11章 神之友第30章 什一法第30章 阿庇斯的方案第28章 艦隊入港第9章 一觸即潰第2章 本都的王女第21章 再逐第14章 賽里斯使節第7章 忠誠和背叛第1章 隧道和渡槽第28章 火遁第20章 銅盾軍覆沒第32章 三月十五第8章 分進合擊第30章 生死銘牌第20章 金之座第20章 救火第4章 遺囑第31章 大彗星第25章 羅馬的流雲第28章 艦隊入港第16章 紅月第29章 大馬匪康巴諾第13章 盡情反攻第3章 休市第11章 反伏第7章 父親們的對策第3章 謀劃第14章 卡拉比斯的執拗第25章 軍號第25章 先機第2章 冰冷浴室第13章 出軍第2章 孤城薩羅那第10章 怪物之初啼第12章 塔普蘇斯第24章 一個人的酒宴第29章 海洋蠻族第19章 斬首第18章 西庇阿棄城第3章 雷雨火焰第31章 奪城第16章 英雄救寡婦第23章 辛克雷人第19章 尤莉亞的來信第9章 以少圍多第32章 畏戰第14章 博斯普魯斯的使者第17章 悽慘的突圍第33章 持重第25章 孿生軍團的“譁變”第30章 王冠墜地第16章 李必達堡第17章 羅德島人的報恩第31章 大彗星第27章 決死戰第16章 父執們第8章 殘卷第11章 神之友第5章 密約第8章 血之河第5章 密約第15章 痛風第13章 與女王的再會第18章 埃米利烏斯巨獸第33章 忍無可忍的開戰第15章 點閱第17章 亞耳港的來客第11章 決戰之前第32章 阿非利加第20章 明珠之毀滅第18章 水時計第30章 赫爾維提人的慘劇第17章 喀提林的頭顱第28章 父與子第27章 繒彩的路第3章 《馬西人戰史》第5章 第三把椅子第24章 僑民法務官的棘手案件第10章 怪物之初啼第10章 拉賓努斯的連環伏擊第23章 食屍鷹·龐培第26章 衆怒第12章 好感第2章 鬥劍第13章 命運的號聲第33章 奔走第11章 少凱撒第8章 壁爐風第31章 障眼法第11章 兄弟第4章 鐵鏈和絕食
第25章 向亞歷山卓進軍第19章 斬首第25章 半稅徵收令第21章 頭顱第16章 紅月第24章 烤爐騎兵第12章 榖中第11章 神之友第30章 什一法第30章 阿庇斯的方案第28章 艦隊入港第9章 一觸即潰第2章 本都的王女第21章 再逐第14章 賽里斯使節第7章 忠誠和背叛第1章 隧道和渡槽第28章 火遁第20章 銅盾軍覆沒第32章 三月十五第8章 分進合擊第30章 生死銘牌第20章 金之座第20章 救火第4章 遺囑第31章 大彗星第25章 羅馬的流雲第28章 艦隊入港第16章 紅月第29章 大馬匪康巴諾第13章 盡情反攻第3章 休市第11章 反伏第7章 父親們的對策第3章 謀劃第14章 卡拉比斯的執拗第25章 軍號第25章 先機第2章 冰冷浴室第13章 出軍第2章 孤城薩羅那第10章 怪物之初啼第12章 塔普蘇斯第24章 一個人的酒宴第29章 海洋蠻族第19章 斬首第18章 西庇阿棄城第3章 雷雨火焰第31章 奪城第16章 英雄救寡婦第23章 辛克雷人第19章 尤莉亞的來信第9章 以少圍多第32章 畏戰第14章 博斯普魯斯的使者第17章 悽慘的突圍第33章 持重第25章 孿生軍團的“譁變”第30章 王冠墜地第16章 李必達堡第17章 羅德島人的報恩第31章 大彗星第27章 決死戰第16章 父執們第8章 殘卷第11章 神之友第5章 密約第8章 血之河第5章 密約第15章 痛風第13章 與女王的再會第18章 埃米利烏斯巨獸第33章 忍無可忍的開戰第15章 點閱第17章 亞耳港的來客第11章 決戰之前第32章 阿非利加第20章 明珠之毀滅第18章 水時計第30章 赫爾維提人的慘劇第17章 喀提林的頭顱第28章 父與子第27章 繒彩的路第3章 《馬西人戰史》第5章 第三把椅子第24章 僑民法務官的棘手案件第10章 怪物之初啼第10章 拉賓努斯的連環伏擊第23章 食屍鷹·龐培第26章 衆怒第12章 好感第2章 鬥劍第13章 命運的號聲第33章 奔走第11章 少凱撒第8章 壁爐風第31章 障眼法第11章 兄弟第4章 鐵鏈和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