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晉書·列傳第二十八·周處傳》:“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父魴,吳鄱陽太守。處少孤,未弱冠,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處自知爲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爲三矣。’處曰:‘若此爲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數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里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吳尋二陸。時機不在,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雲曰:‘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志好學,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
[40]《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41]《聖經·創世紀》中諾亞方舟的故事,略有改動。
[42]《論語·堯曰》:“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43]《後漢書·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原文爲:“今殿前之氣,應爲虹蜺,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詩人所謂蝃者也。於《中孚經》曰:‘蜺之比,無德以色親。’方今內多嬖倖,外任小臣,上下並怨,喧譁盈路,是以災異屢見,前後丁寧。今復投蜺,可謂孰矣。”
[44]綠松石,因從西域進口過來,中國古代稱之爲突厥玉。
[45]蜚廉生惡來,惡來爲周武王所殺。後蜚廉生季勝,造父爲季勝的曾孫,爲趙氏祖先。惡來的子孫也姓趙,其玄孫非子居犬丘,爲嬴氏祖先。此處系玉機錯記。
[46]《史記·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47]《史記·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48]《伊索寓言·戀愛中的獅子》,略有改動。
[49]《漢書·梅福傳》:“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爲漢驅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誠能勿失其柄,天下雖有不順,莫敢觸其鋒,此孝武皇帝所以闢地建功爲漢世宗也。”
[50]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51]出自《韓非子·說難》:“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聞,有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爲母之故,忘其犯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於主,則智當而加親;有憎於主,則智不當見罪而加疏。故諫說談論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焉。”
[52]《戰國策·齊策一》:“齊將封田嬰於薛。楚王聞之大怒,將伐齊。齊王有輟志。公孫閈曰:‘封之成與不,非在齊也,又將在楚。閈說楚王,令其欲封公也又甚於齊。’嬰子曰:‘願委之於子。’公孫閈爲謂楚王曰:‘魯、宋事楚而齊不事者,齊大而魯、宋小。王獨利魯、宋之小,不惡齊大,何也?夫齊削地而封田嬰,是其所以弱也。願勿止。’楚王曰:‘善。’因不止。”
[53]《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齊使甘茂於楚,楚懷王新與秦合婚而驩。而秦聞甘茂在楚,使人謂楚王曰:‘願送甘茂於秦。’楚王問於範蜎曰:‘寡人慾置相於秦,孰可?’對曰:‘臣不足以識之。’楚王曰:‘寡人慾相甘茂,可乎?’對曰:‘不可。夫史舉,下蔡之監門也,大不爲事君,小不爲家室,以苟賤不廉聞於世,甘茂事之順焉。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張儀之辯,而甘茂事之,取十官而無罪。茂誠賢者也,然不可相於秦。夫秦之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也。且王前嘗用召滑于越,而內行章義之難,越國亂,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計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國亂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諸越而忘用諸秦,臣以王爲鉅過矣。然則王若欲置相於秦,則莫若向壽者可。夫向壽之於秦王,親也,少與之同衣,長與之同車,以聽事。王必相向壽於秦,則楚國之利也。’於是使使請秦相向壽於秦。秦卒相向壽。而甘茂竟不得復入秦,卒於魏。”
[54]《孝經·聖治章第九》《孝經·士章第五》
[55]陸賈《新書》:“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所剝割皆象理也。然至髖髀之所,非斤則斧矣。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
[56]班婕妤(約公元前48-公元2年),名不詳,樓煩(今山西朔城區)人,西漢女作家,漢成帝嬪妃。班氏爲班況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漢成帝初年,班氏入後宮,受成帝的寵幸,冊封爲婕妤。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入宮後,逐漸失寵,爲了避免與趙氏姐妹爭鬥,主動請願去長信宮服侍太后,最後孤單而終。
[57]《論語·里仁》
[58]《論語·子罕》
[59]《孔雀東南飛》:“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爲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60]《世說新語·言語》:“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蚤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61]《論語·泰伯》:“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62]《論語·雍也》:“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女”通“汝”,在此爲戲語。援引《牡丹亭》中“酒是先生饌,女爲君子儒”一句戲語。
[63]《詩經·衛風·碩人》這首詩描寫齊女莊姜與衛莊公婚禮的盛狀和莊姜的美貌,後莊姜無子無寵,鬱鬱而終。
[64]《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65]《漢書·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廣與望氣王朔語云:‘自漢擊匈奴,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廣不爲後人,然終無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耶?’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者乎?’廣曰:‘吾爲隴西太守,羌嘗反,吾誘降八百餘人,詐而同日殺之,至今恨獨此爾。’朔曰:‘禍莫大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也。’”
[66]《漢書·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數歲,與故潁陰侯屏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廣亭下。居無何,匈奴入遼西,殺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後徙居右北平,死。於是上乃召拜廣爲右北平太守。廣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上書自陳謝罪。”
[67]《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爲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68]《論語·憲問》:“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69]《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臣聞明主不惡切諫以博觀,忠臣不敢避重誅以直諫,是故事無遺策而功流萬世。今臣不敢隱忠避死以效愚計,願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70]《尚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71]鄒陽《獄中上樑王書》:“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司馬喜臏腳於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脅折齒於魏,卒爲應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
[72]《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爲子隱,子爲父隱。直在其中矣。’”
[73]《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爲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74]吳起,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衛國左氏人,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爲“孫吳”。周威烈王十四年(公元前412年),齊國進攻魯國,魯國國君想用吳起爲將,但因爲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對他有所懷疑。吳起由於渴望當將領成就功名,殺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殺妻求將”。
[75]張敞,字子高,西漢大臣,河東平陽人。爲京兆尹,朝廷每有大議,總要博引古今,朝中公卿莫不佩服。他不拘小節,往往穿上便衣,搖着扇子,在長安街上溜達;有時早晨起來還提筆爲他的夫人畫眉毛。這些事被皇親國戚據爲話柄,在宣帝面前告發他行爲輕浮。宣帝親自詢問他有無這些事,他回答說:“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宣帝聽後笑了笑,沒有辦他的罪,但始終也沒有再提拔他。
[76]呂不韋和楚國的春申君都曾將自己懷孕的姬妾獻給自己的君王,以博取長久的富貴。
[77]漢武帝晚年立幼子劉弗陵爲太子,爲防止太子生母鉤弋夫人將來禍亂朝綱,便找了個藉口殺了她。
[78]《詩經·小雅·大田》:“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79]《詩經·周頌·雍》:“有來雍雍,至止肅肅。相維闢公,天子穆穆。於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予孝子。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80]韓信曾受胯下之辱,後來衣錦榮歸,封當年羞辱他的少年爲中尉。韓安國在樑國時,曾犯法入獄,被獄卒侮辱,韓安國說:“死灰復不復然乎?”獄卒說:“然即溺之。”後來韓安國被拜爲二千石內史,獄卒害怕逃跑,韓安國召他回來,善待於他。
[81]卜式,西漢大臣,洛陽人。以牧羊致富。武帝時,匈奴屢犯邊,他上書朝廷,願以家財之半捐公助邊。漢武帝欲授以官職,辭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