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女帝師五(77)

[19]《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五·封倫傳》:“彼有輕中國心,謂我不能戰,若乘其怠擊之,勢必勝,勝而後和,威德兩全。今雖不戰,後必復來。臣以爲擊之便。”

[20]《詩經·小雅·彤弓之什·采芑》:“蠢爾蠻荊,大邦爲仇。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醜。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狁,蠻荊來威。”

[21]《春秋左傳·僖公》:“隨以漢東諸侯叛楚。冬,楚鬥谷於菟帥師伐隨,取成而還。君子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22]《後漢書·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朱浮傳》:“夫事積久則吏自重,吏安則人自靜。傳曰:‘五年再閏,天道乃備。’夫以天地之靈,猶五載以成其化,況人道哉!”

[23]《舊唐書·列傳第八十九·陸贄傳》:“以陛下之英鑑,民心之思安,四方之小休,兩寇之方靜,加以頻年豐稔,所在積糧,此皆天贊國家,可以立制垂統之時也。時不久居,事不常兼,已過而追,雖悔無及。明主者,不以言爲罪,不以人廢言,罄陳狂愚,惟所省擇。”

[24]《裴注三國志·魏書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田疇傳》:“裴松之注:魏書載荀彧議,以爲‘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期於爲善而已。故匹夫守志,聖人各因而成之’。”

[25]《說文解字》:“月部,朏,月未盛之明。從月、出。《周書》曰:‘丙午朏。’”

[26]《說苑·雜言》:“‘回能信而不能反,賜能敏而不能屈,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兼此四子者,丘不爲也。’夫所謂至聖之士,必見進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

[27]《梁書·列傳第九·謝朏傳》:“謝朏,字敬衝,陳郡陽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卿,父莊,右光祿大夫,並有名前代。朏幼聰慧,莊器之,常置左右。年十歲,能屬文。莊遊土山賦詩,使朏命篇,朏攬筆便就。琅邪王景文謂莊曰:‘賢子足稱神童,復爲後來特達。’莊笑,因撫朏背曰:‘真吾家千金。’”

[28]《後漢書·馬援列傳第十四》:“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29]《梁書·列傳第十一·馬仙琕傳》:“天監四年,王師北討,仙琕每戰,勇冠三軍,當其衝者,莫不摧破。與諸將論議,口未嘗言功。人問其故,仙琕曰:‘丈夫爲時所知,當進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願也。何功可論!’授輔國將軍、宋安、安蠻二郡太守,遷南義陽太守。”

[30]《詩經·國風·唐風·杕杜》:“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31]《晉書·武帝本紀》:“元海當除而不除,卒令擾亂區夏;惠帝可廢而不廢,終使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輕,拯天下者功之重,棄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況乎資三世而成業,延二孽以喪之,所謂取輕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

[32]《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李德裕傳》

[33]《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一·石雄傳》

[34]《周易·同人卦》:“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爲能通天下之志。’”

[35]《管子·白心》:“名滿於天下,不若其已也。名進而身退,天之道也。滿盛之國,不可以仕任。滿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36]《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37]《晉書·天文志中》:“蔣濟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輔政,慎於其朋。齊侯問災,晏子對以布惠。魯君問異,臧孫答以緩役。塞變應天,乃實人事。’濟旨譬甚切,而君臣不悟,終至敗亡。”

[38]《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楊虞卿傳》:“自古帝王,居危思安之心不相殊,而居安慮危之心不相及,故不得皆爲聖帝明王。”

[39]《論語·泰伯》:“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40]《隋書·紀第四·煬帝下》:“四方萬里,簡書相續,猶謂鼠竊狗盜,不足爲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亂,振蜉蝣之羽,窮長夜之樂。土崩魚爛,貫盈惡稔,普天之下,莫匪仇讎,左右之人,皆爲敵國。終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萬乘之尊,死於一夫之手。”

[41]《孟子·公孫丑上》:“《詩》雲:‘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爲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2]《後漢書·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黃憲傳》:“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諸氿濫,雖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

[43]《孟子·盡心上》

[44]《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是故人之相與也,譬如舟車然,相濟達也,己先則援之,彼先則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濟,馬非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45]《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至三十二年》:“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雖賤,必書地,以名其人。終爲不義,弗可滅已。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爲利回,不爲義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46]《周易·謙卦》:“《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47]《史記·趙世家》:“肥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王既定負遺俗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國,非以養欲而樂志也,務以論德而約功也。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則王何疑焉。’”

[48]《三國志·魏書二十七·王昶傳》:“夫孝敬仁義,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則宗族安之,仁義則鄉黨重之,此行成於內,名著於外者矣。人若不篤於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華焉,以成朋黨焉;浮華則有虛僞之累,朋黨則有彼此之患。”

[49]《禮記·儒行四十一》:“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其規爲有如此者。”

[50]《史記·魏世家》:“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爲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躧然,柰何其同之哉!’子擊不懌而去。”

[51]《詩經·大雅·蕩之什·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爲也。”

[52]《易經·困卦》:“《彖》曰:困,剛掩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53]李白《王昭君二首·其二》:“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54]《南齊書·列傳第二十二·張融傳》:“太祖素奇愛融,爲太尉時,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55]《後漢書·申屠鮑郅列傳第十九·申屠剛傳》:“且漢家之制,雖任英賢,猶援姻戚。親疏相錯,杜塞間隙,誠所以安宗廟,重社稷也。”

[56]《晉書·帝紀第六·元帝》:“昔之爲政者,動人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故我清靜而人自正。”

[57]《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58]《道德經》:“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爲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59]《論語·子罕》:“子曰:‘譬如爲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60]《漢書·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枚乘傳》:“磨礱底厲,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種樹畜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

[61]《後漢書·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卓茂傳》:“(卓茂)後以儒術舉爲侍郎,給事黃門,遷密令。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口無惡言,吏人親愛而不忍欺之。”

[62]《周易·中孚卦》:“九二: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63]《管子·戒第二十六》:“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謹聲,以嚴尊生。此謂道之榮。”

[64]《後漢書·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第五倫傳》:“(第五)倫奉公盡節,言事無所依違。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並封上,其無私若此。性質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或問倫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

[65]杜甫《草堂》:“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飄風塵際,何地置老夫。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

[66]杜甫《草堂》:“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飄風塵際,何地置老夫。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

[67]《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王嘉傳》:“今賢散公賦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來貴臣未嘗有此,流聞四方,皆同怨之。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常爲之寒心。”

[68]《魏書·列傳第六十五·高謙之傳》:“故有國有家者,不患民不我歸,唯患政之不立;不恃敵不我攻,唯恃吾不可侮。此乃千載共遵,百王一致。”

[69]漢武帝之女,漢昭帝的異母姐姐,封鄂邑。與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等合謀誅除霍光,謀立武帝之子燕王劉旦,事發後自殺。

[70]《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八·西戎傳》:“先是,其國童謠雲:‘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滅。’文泰使人捕其初唱者,不能得。”

[71]《孟子·盡心章句上》:“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其進銳者,其退速。’”

[72]《三國志·魏書·杜恕傳》:“今大臣親奉明詔,給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當官不撓貴勢,執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若尸祿以爲高,拱默以爲智,當官苟在於免負,立朝不忘於容身,潔行遜言以處朝廷者,亦明主所察也。”

[73]《新五代史·唐明宗家人傳·李從璟傳》:“其父以兵攻其君,爲其子者,從父乎?從君乎?曰:‘身從其居,志從其義,可也。’身居君所則從君,居父所則從父。”

[74]《管子·正世第四十七》:“夫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顯於後世者,以爲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務一也。”

[75]《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爲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76]《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爲之猶賢乎已。’”

[77]詳見《漢書·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漢書·外戚傳第六十七上·上官皇后傳》。

[78]《裴注三國志·魏書二十八·毋丘儉傳》:“裴松之注:習鑿齒曰:毋丘儉感明帝之顧命,故爲此役。君子謂毋丘儉事雖不成,可謂忠臣矣。夫竭節而赴義者我也,成之與敗者時也,我苟無時,成何可必乎?忘我而不自必,乃所以爲忠也。古人有言:‘死者復生,生者不愧。’若毋丘儉可謂不愧也。”

第185章 女帝師三(47)第278章 女帝師五(3)第256章 女帝師四(50)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236章 女帝師四(30)第87章 女帝師二(16)第61章 女帝師一(61)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19章 女帝師一(19)第18章 女帝師一(18)第59章 女帝師一(59)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64章 女帝師一(64)第318章 女帝師五(43)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312章 女帝師五(37)第42章 女帝師一(42)第196章 女帝師三(58)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5章 女帝師一(5)第214章 女帝師四(8)第278章 女帝師五(3)第211章 女帝師四(5)第9章 女帝師一(9)第346章 女帝師五(71)第349章 女帝師五(74)第132章 女帝師二(61)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126章 女帝師二(55)第23章 女帝師一(23)第84章 女帝師二(13)第333章 女帝師五(58)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350章 女帝師五(75)第151章 女帝師三(13)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230章 女帝師四(24)第124章 女帝師二(53)第163章 女帝師三(25)第335章 女帝師五(60)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202章 女帝師三(64)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36章 女帝師一(36)第247章 女帝師四(41)第26章 女帝師一(26)第61章 女帝師一(61)第78章 女帝師二(7)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217章 女帝師四(11)第63章 女帝師一(63)第238章 女帝師四(32)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65章 女帝師一(65)第143章 女帝師三(5)第317章 女帝師五(42)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204章 女帝師三(66)第304章 女帝師五(29)第31章 女帝師一(31)第16章 女帝師一(16)第89章 女帝師二(18)第120章 女帝師二(49)第43章 女帝師一(43)第234章 女帝師四(28)第170章 女帝師三(32)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241章 女帝師四(35)第108章 女帝師二(37)第11章 女帝師一(11)第79章 女帝師二(8)第327章 女帝師五(52)第333章 女帝師五(58)第173章 女帝師三(35)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116章 女帝師二(45)第297章 女帝師五(22)第343章 女帝師五(68)第48章 女帝師一(48)第323章 女帝師五(48)第54章 女帝師一(54)第305章 女帝師五(30)第132章 女帝師二(61)第320章 女帝師五(45)第109章 女帝師二(38)第155章 女帝師三(17)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64章 女帝師一(64)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30章 女帝師一(30)第171章 女帝師三(33)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6章 女帝師一(6)第148章 女帝師三(10)第338章 女帝師五(63)第174章 女帝師三(36)第269章 女帝師四(63)
第185章 女帝師三(47)第278章 女帝師五(3)第256章 女帝師四(50)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236章 女帝師四(30)第87章 女帝師二(16)第61章 女帝師一(61)第199章 女帝師三(61)第19章 女帝師一(19)第18章 女帝師一(18)第59章 女帝師一(59)第254章 女帝師四(48)第64章 女帝師一(64)第318章 女帝師五(43)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312章 女帝師五(37)第42章 女帝師一(42)第196章 女帝師三(58)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5章 女帝師一(5)第214章 女帝師四(8)第278章 女帝師五(3)第211章 女帝師四(5)第9章 女帝師一(9)第346章 女帝師五(71)第349章 女帝師五(74)第132章 女帝師二(61)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126章 女帝師二(55)第23章 女帝師一(23)第84章 女帝師二(13)第333章 女帝師五(58)第206章 女帝師三(68)第350章 女帝師五(75)第151章 女帝師三(13)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230章 女帝師四(24)第124章 女帝師二(53)第163章 女帝師三(25)第335章 女帝師五(60)第279章 女帝師五(4)第202章 女帝師三(64)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36章 女帝師一(36)第247章 女帝師四(41)第26章 女帝師一(26)第61章 女帝師一(61)第78章 女帝師二(7)第74章 女帝師二(3)第137章 女帝師二(66)第217章 女帝師四(11)第63章 女帝師一(63)第238章 女帝師四(32)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65章 女帝師一(65)第143章 女帝師三(5)第317章 女帝師五(42)第69章 女帝師一(69)第204章 女帝師三(66)第304章 女帝師五(29)第31章 女帝師一(31)第16章 女帝師一(16)第89章 女帝師二(18)第120章 女帝師二(49)第43章 女帝師一(43)第234章 女帝師四(28)第170章 女帝師三(32)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241章 女帝師四(35)第108章 女帝師二(37)第11章 女帝師一(11)第79章 女帝師二(8)第327章 女帝師五(52)第333章 女帝師五(58)第173章 女帝師三(35)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116章 女帝師二(45)第297章 女帝師五(22)第343章 女帝師五(68)第48章 女帝師一(48)第323章 女帝師五(48)第54章 女帝師一(54)第305章 女帝師五(30)第132章 女帝師二(61)第320章 女帝師五(45)第109章 女帝師二(38)第155章 女帝師三(17)第56章 女帝師一(56)第64章 女帝師一(64)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30章 女帝師一(30)第171章 女帝師三(33)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322章 女帝師五(47)第6章 女帝師一(6)第148章 女帝師三(10)第338章 女帝師五(63)第174章 女帝師三(36)第269章 女帝師四(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