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十七郎就要出征了,這一出兵出上一次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上一次佔領的地方靠近淮河,一直屬於漢人控制的勢力範圍,最起碼也是胡漢交替控制的地域,但這一次,司馬十七郎將要攻入胡人的領地。這兩者的差距可以算得上是天差地別了。
可以慶幸的是,司馬十七郎就要出兵的大秦,是由羯人所建,他們正與由匈奴人所建的趙漢政權正打得難解難分,這也是淮北軍渡過淮河後一直過得比較平靜的原因。無論是大秦還是趙漢,他們中不管哪一個獲勝,下一個目標都是會是漢人。
據孟白所記得的歷史知識,大秦很快就會擊敗趙漢,佔據大部分北方,而從各方面傳來的消息也都支持這一說法,大秦目前正將主要的兵力都放在北部,期冀早日拿下趙漢,而趙漢節節後退,似有不敵。
司馬十七郎急於出征,也是考慮到了如果大秦統一的北方,那麼淮北軍的處境就更難了,還不如趁着大秦和趙漢爭鬥無暇顧及淮北,搶先佔領一片土地發展。
總之,淮北軍想生存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靠武力去搶去奪,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不二出路。
行軍打仗自然靠的是武力,但是軍需物資的供應也是影響戰爭結果的最重要因素,盧八娘要準備好一應物品,還要挑選足夠的官員跟在軍隊後面接管打下來的地區,保證軍需物資安全而源源不斷地運到前線,很多工作從現在開始做已經很緊張了。
當秋風起來的時候,司馬十七郎做好了出征的準備,只有夫妻二人時他撫着盧八孃的肚子說道:“這一次征戰,我也無法估計所用時間的長短,而再有幾個月你就會生孩子,不知能不能回來,還真是不放心。”
然後他試探着問:“不如你帶旭兒住到大青山裡,將留守的事務交給朱相國和十兄?”
大青山是淮北軍的基地,司馬十七郎出兵後,將各處的精兵都抽調一空,只有那裡還保持着原來的防務水平,盧八娘帶着孩子住進去,安全肯定是極有保障的。但她卻搖了搖頭,“如果你在北邊一切順利,進不進大青山都是一樣的。”
這個道理司馬十七郎當然明白,雖然他對勝利充滿信心,但是他還會擔心妻兒,於是又說:“要麼我再留下五百護衛給你?”
“不必,你走後我會讓桃花爹調三百軍士到後營駐防,以防萬一。”這些事情盧八娘也早有打算,“朱相國和十兄雖然可信,但一應事務總不如我辦理得熟練,還是像上次一樣,讓他們協助我即可。”
這是最理想的安排,司馬十七郎只能點頭,“你還是要小心,畢竟月份不小了,千萬別太累!”
“我會的。”盧八娘答應了,她從不是一朵柔弱的小花,而是一株參天的大樹,能爲自己和自己想庇護的人撐起一把大傘。
於是出發前,司馬十七郎在衆位官員和將領的面前將淮北王的印信交給盧八娘,“我出征後,一切都以王妃馬首是瞻!”衆人應喏。此舉徹底奠定了淮北王但凡出征,就由王妃留守的規矩,這個規矩也一直傳了下去。
大軍出發前,盧八娘帶着一干的家眷到營外送行,只見五色旌旗在頭上飄舞,披着鐵甲的戰馬嘶鳴着,兵士們手中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出一片刺眼的白光,一列列的隊伍從大營中走出,將營前的地面揚起了塵土。
終於,司馬十七郎在中軍的大旗下騎馬走了出來,他帶着將領們在女眷們的面前經過,突然撥出寶劍,大聲喊道:“我們一定會凱旋而歸!”
“凱旋而歸!”更多人高聲喊了起來。
“凱旋而歸!”盧八娘懷裡的旭兒突然大聲叫道,聲音是那樣的稚嫩,但語氣是那樣的堅決。盧八娘輕輕地親了他,“會的,你父王他們會凱旋而歸!”
三千騎兵,一萬步兵,還有近萬的役使人等,基本是傾盡了淮北大營的全力,這一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在司馬十七郎走後,盧八娘繼續建設着她的新家園,繼鹽場、工廠和農場後,她又試驗性地開設了一家紡織廠。
紡織廠的選址是在軍營不遠處的一大片桑田旁。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的桑樹是非常重要的作物,按照一般的規律,普通農家差不多都要把三分之一左右的地用來種桑養蠶,而且每年的賦稅中都要交納一定數量的絲織物。
做爲與吃飽飯差不多一樣重要的穿衣問題,盧八娘是非常重視的,各處都新建了不少大桑園,現在到了蠶成熟的時候,她準備將以往由各家各戶分別進行的煮蠶抽絲紡織等工藝全部集中起來,形成規模化的分工生產,改進生產方法,增加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表面看成立紡織廠其實與建立其它的農場工廠並無多少不同,但其實這裡面有一件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那就是紡織廠是由大量的女工組成的。
女人在家中紡織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想要將她們集中起來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因此盧八娘要探索出一條道路再慢慢推廣。
紡織廠收什麼樣的女人?是不是要用男性的管理者?孕婦應該怎麼照顧?雖然前世有很多的經驗和方法,但是盧八娘還是要仔細地斟酌。因爲將來會有更多的紡織廠成立,甚至這也不只是紡織廠的問題,還會有更多適合女性勞動力的工農業的發展方向。
自從到了這個社會,盧八娘一直在爲自己謀得榮華富貴、平安康泰而努力,現在這一目標越來越具體,她已經有了自己的領地,只要將這裡建設成一個富庶安康的家園,她想要的生活就指日可待了。
在家園的建設中,不可能忽視占人口一半的女性,而且身爲女人的盧八娘也會天然地爲女人爭得儘可能多的權力。但是權力的爭取還是要靠實力的,女人起碼能夠走出家門才能談得上實力。
最終,盧八娘讓她以前手下的一位女掌櫃劉三娘子做了第一家紡織廠的負責人,淮北軍的女眷中朱大姑等幾個人也加了進去,這些女人們從鬆散地組織起來爲淮北軍做衣物開始,到慈善局撫幼所的管理,再到現在籌建一個工廠,她們的能力不斷地提高,也讓盧八娘對她們越發地依重。
轉眼間就到了秋收的時候,通常來說秋收季節根本不應該出兵,軍士們應該留在屬地協助秋收,因爲這是一項非常需要人力的工作。
但是這一次司馬十七郎選這個時機出征還是有原因的,因爲在盧八娘懸賞鼓勵之下,已經有人制做出了一種用馬拉的收割機,機器已經在夏天收冬小麥時應用過了,並又加以改進,現在全面開始使用,完全能夠節約大量的人。
這種方法收割的效果雖然不是非常完美,比起人工收割要多損失一部分農作物,加上播種第二季作物時已經完全採取大規模的馬拉犁耕作的方式,精細度也較差,兩項疊加,大型農場農作物的畝產量要比小農經濟的精耕細作差上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不過,如果按投入的人員來計算,那麼每個人生產的糧食則是小農經濟的十倍。這種類似機械化生產的方式特別適合地廣人稀的現狀,將淮北軍的精銳完全從屯田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去練兵打仗。
當然由於半機械化的程度總體並不高,在秋收季節,淮北軍所有屬地大部分人都儘可能地停下了手中的其它工作,全部投入到秋收中了,只有冶鐵和爲前方大軍運送軍資依然保持正常的步伐。
就是老弱婦孺們也被調動起來,田間遺留的大量稻穗不論是任何人都可以隨便撿拾,只要上交農場一半就可以,盧八娘開辦的慈善局和撫幼所竟然撿拾回幾個月的口糧,由此可以推測出各家各戶的所得更是不菲。
面對請盧八娘加大收回田間遺穗比例的請求,盧八娘一概拒絕了,民富才能國強,淮北軍經過這一年的兩季豐收,又開設榷場引進商貿,早已經改變了初入淮北時一窮二白的狀況,多讓些實利給百姓其實能夠凝聚更多的人心。
在盧八孃的心中,她對於目前的這一點成績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這只是起步而已,如果淮北在目前的機制下繼續發展,不出幾年時間經濟就會有質的飛躍。
但她也同樣明白,經濟騰飛一定要有和平安定的大環境,那就要依靠司馬十七郎戰績了。
大兵出發後,前線不斷地傳來捷報。大秦的軍防重點完全在北方,他們佈置在南方的軍事力量相對薄弱。而秋季羯人們已經習慣了到南邊搶糧,所以在秋收前他們正在進行最後的放鬆,淮北王又挑了個他們一點也沒想到的時機出兵,打得他們手足無措。
司馬十七郎的重甲騎兵對陣羯的騎兵並不落下風,而他的車陣就很明顯地勝出一籌,在野戰中完勝羯人後,退回城中的羯人並不擅長守城,兩三個月的時間,淮北軍已經連下數十城,將青州之地完全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