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隆慶十年

“陛下,佛郎機人已經在果阿調集重兵了。”俞大猷說道:“緬甸蟒氏犯我雲南,而佛郎機爲其後盾,臣請往南洋坐鎮。”

朱厚煌坐在最上首,而朱載垣坐在朱厚煌身邊。剩下的臣子一一分開坐在兩邊。

這是大都督府的軍議。

朱厚煌的眼睛一直沒有聚焦。

緬甸蟒氏做亂,佛郎機人的小動作,都無足輕重,但是有一件事情,讓朱厚煌很是心煩。

那就是朝中有人上書請陛下親政。

所謂的陛下,就是朱厚煌的兒子朱載垣。

而朱厚煌明顯的感受了自己與兒子之間有一層隔膜。

權力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朱厚煌現在還不明白,但是依舊深刻的感受到了他的影響力。

十年事情,朱載垣已經從一個小孩子,成爲一個十七八歲的男人了,雖然年紀還小了一點,但是已經結婚了。

這個時候當初的缺陷也顯露出來了,朱厚煌是攝政王,而不是皇帝,朱厚煌能將天下大事掌控在手,是因爲他是皇帝父親。

朱厚煌嘆息一聲,心中暗道:“不如歸去。”

的確如此。

朱厚煌在北京過的並不快樂。

朱厚煌在東雍的所做所爲是大刀闊斧,而在北京的作爲就必須好像是繡花一樣,小心翼翼的動作。

大明百餘年,中間的利益相互勾連,早已不成樣子,朱厚煌想要有所變動,就好像是解繩結一樣,必須小心翼翼不可。

“孤準備親征。”朱厚煌說道。

朱厚煌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有的說萬萬不可,有的說朱厚煌出征,陛下留守,也是非常好的。

“孤意已決。”朱厚煌眼睛一瞪,說出這樣的話來。

不都不說,朱厚煌數十年的積威沒有人敢當面反駁朱厚煌。

朱厚煌將朱載垣叫過來,兩人獨自在後花園散步,朱厚煌說道:“垣兒,你長大了,如今有什麼打算嗎?”

朱載垣說道:“父親叫孩兒做什麼,孩兒他就做什麼?”

朱厚煌說道:“你現在這樣想就不對了,孤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經想出鎮南洋了,你身爲一國之君,擔負這億萬百姓,豈能沒有想法?”

“父王,孩兒想將征服草原。”朱載垣的眼睛之中,冒出紅光來,說道:“孩兒想一勞永逸的解決草原。不給後世子孫留問題。”

“我兒好志向,既然想做,那就去做吧。”朱厚煌說道。“孤這一次去南方,應該數年之內就不會回來了。北京這邊全部交給你了,放心大膽去做,孤是你堅強後盾。如果有什麼事情,孤會回來給你收拾爛攤子的。”

朱載垣豈能不明白,朱厚煌是要放權於他。朱厚煌話裡面另外的意思,就是如同他能做到好,朱厚煌就不管他了。

少年人都有一些叛逆之心,朱厚煌給他機會,他還不牢牢的抓住啊。

就是如此,隆慶十年,雍王朱厚煌南征。

從此朱厚煌奔波在外,就再也沒有回到大明。

朱厚煌回到南洋之後,發現南洋的漢人數量大增嗎,都是從內地流放出來的壯丁,但是有些壯丁維護治安,南洋的治安大治。

而且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的商船,從印度洋到大西洋,從太平洋到南洋,都有中國的戰船。

朱厚煌不在的這些年,雍國並沒有停止發展。

朱厚煌到了東雍之後,兵分兩路,一路對付佛郎機,圍攻亞齊城,一路直接去暹羅,真臘,並順帶與真臘簽訂城下之盟,將湄公河三角洲,這一快地方都找不回來。

水師與佛郎機的戰爭在印度洋的戰爭日益白熱化了。

朱厚煌不得不坐鎮東籲,在東籲設下大營地,與佛郎機人對峙。

朱厚煌與佛郎機,蟒氏兩場決戰,打的他們屁滾尿流的,佛郎機的戰鬥力上還是行,多少年就是數量太少了一些。

而緬甸兵有足夠數量的,但是嚴苛的來說活不過是與廣西土兵一個等級而已。手中多了一些火器而已。

佔領緬甸出海口之後,朱厚煌又與雲南方面商議,雙方兩面夾攻緬甸。

緬甸最後簽訂城下之盟。

朱厚煌發現很多土地都無法控制了。決定借這個機會解決藩王問題,凡是是大明藩王,都可以置換海外領地,如果不置換的,就必須將王爵改爲降次繼承,又解除了底層宗蕃的很多限制,讓他們可以做官,雖然大明不好用,但是在東雍還是被重視的。

大批不甘心混吃等死的宗室來到東雍,跟隨朱厚煌征戰天下。匆匆朱厚煌從來沒有在一地久留,擊敗佛郎機之後,在印度插了一手。又派遣艦隊去佔據澳洲。

朱厚煌在南洋大封功臣,將大批宗室,功臣,封到了南洋各地,雍國所佔據的不過要害之地而已。

這也是地位不同。

朱厚煌當初僅僅有雍國的時候,那些多餘的土地根本不敢亂封給其他人,無他,恐怕控制不住,但是現如今,朱厚煌身後有整個大明,就不在乎這些土地了。

朱厚煌僅僅在要害港口設府縣,其餘的地方都爲封地,這就形成一個集團,就是南海功臣集團,或者說是勳貴集團。

朱厚煌所封的勳貴,並不是僅僅跟着他打天下的老人,也有很多太祖功臣,成祖功臣,這些人累世富貴,在大明也不過是混吃等死而已,分封到偏僻的地方,也不過是廢物利用而已。

朱厚煌也是閒不住的人。

在隆慶十五年,朱厚煌乘船來到了北美,從此到生命最後生涯都沒有離開過北美。

不過,在北美的時候,朱厚煌的兒子們都長大了,朱厚煌最後幾十年開拓的土地都被朱厚煌分封給兒子們了。

而在大明卻是出現了,士大夫的復辟。

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朱厚煌在的時候,千方百計的打壓文官,提高勳貴的勢力,但是他一離開,朱載垣就覺得勳貴一個執掌兵權,還有的封地,礙眼的很,爲了制衡他們文官的權力再次提升起來。

不過,這個時代的勳貴與成祖太祖年間的勳貴不一樣,他們都有封地,有私兵,惹急了說不定,就能糾結出十萬大軍來。

所以雙方的鬥爭一直持續了很久很久,後來又加入到了宗室集團,不管是朱厚煌分封到北美的宗室,還是朱載垣大舉西進,分封在中亞的宗室,都在政治要有自己的發言人,三大勢力的彼此博弈,而皇帝居中調和,是很長一段時間大明政治生態。

朱載垣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意,在隆慶二十年到隆慶四十年間,朱載垣對草原發動了不計其數的戰爭,兵鋒直到中亞。分封諸王以保持勝利果實。

當然說到朱厚煌。

朱厚煌死在北美,也葬於北美,被兒子朱載垣追封爲明宗皇帝。在他死後不久,子孫諸王就與歐洲打起了爭奪美洲的戰爭,一連持續了好多年。

當然這並不是朱厚煌最得意的事情,朱厚煌最得意的事情反而是鄭王朱載堉。因爲他在朱厚煌培養之下,在學習西方思維的情況下,正是提出了儒家的科學理論,雖然又些掩耳盜鈴,但是自從朱載堉之後,科學正是登堂入室,成爲顯學之一。很多大科學家比大儒更被皇室,還有各路藩王所看中。

這比開疆擴土更讓朱厚煌滿意,而鄭王也是唯一沒有軍功,而朱厚煌特別裂土封王的王爺之一,似乎從這裡開始,就要從這裡結束,鄭王一系世代出科學家,也成了佳話。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十章 長史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
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十章 長史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